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王玉樹」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365 篇文章
核三廠2號機17日執照到期,我國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入夜後,發電將火力全開,髒電達95%。(圖/中國時報謝佳潾攝)

進入非核家園「火力全開」!95%髒電時代來臨 民團喊延役核電廠

核三廠昨深夜解聯,台灣進入非核家園,也就是今天夜間開始就要迎接「火力全開」時代。少掉發電量曾占比達16%的核能,未來晚上將高達95%以上都是大量排出二氧化碳、細懸浮微粒(PM2.5)、硫氧化物(SOx)等空汙的「髒電」,民團呼籲政府趕緊思考讓核電廠延役,救地球與民眾。核三廠2號機昨下午1點就開始逐步降載,於深夜12時左右進入安全停機狀態,在台發電有47年歷史的核三廠,宣告終止。台電表示,後續反應爐心燃料將退出移至用過燃料池,並進一步推動乾貯場(中期)興建、最終處置場等核廢處理。但是非核之後,要面對的除了穩定電源變少,更是電力排碳居高不下壓力。根據能源署2025年第一季統計,燃氣發電占比46%、燃煤34%,加上少許燃油,火力占全台發電量超過8成,核電則是3.4%,再生能源僅14.6%。到了夜間,火力發電更拉高到9成以上。以核三廠除役前最後一夜,5月17日凌晨12點來說,當時儲能(抽蓄水力發電)占4.1%、太陽光電為0,風力(陸域、離岸)只有0.13%,加上少數水力,等於綠電加儲能發電僅約6%,如加上核能,不足1成屬低碳電力。可是18日起,這僅存3%的核能不見,低碳發電掉到僅剩5~6%,其餘94%到95%都會是髒電,也就是民眾戲稱的「用肺發電」。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直指,根據他們監測4月底到5月初的夜間發電,即使還有核三廠2號機時,都還有7到8天火力超過95%,超過9成也有12天。他呼籲政府,核三廠停機後,為了不要火力全開,救地球與民眾,應趕緊思考核能延役,如果有決心,一年即能重啟。

在野黨立委要求台電承諾重啟核電及不漲電價,換取千億撥補。但台電晚間聲明批。把核安作為交換條件不是負責態度,至於電價調整與否不能保證。(圖/報系資料照)

「重啟核電、不漲電價」換追加預算千億撥補 台電強硬回應:這不是負責的態度

立法院今(14)日經濟、財政委員會聯席審因應國際情勢安全韌性特別條,台電爭取政院追加預算千億預算撥補,但在野黨立委要求台電承諾重啟核電及不漲電價來換取。台電晚間發出強硬聲明,把核安作為交換條件不是負責態度,而千億特別預算用於健全台電財務,調節能源價格,減少對物價影響,但台電不能保證電價調整與否。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表態,只要台電答應重啟核電,他個人不反對撥補1000億。立委張啓楷也說台電如不提重啟核電,會持續虧損,但董事長曾文生認為交換說是「要脅台電」。台電晚間聲明進一步指出,核安為核能使用最大前提,因而後續仍需待主管機關修訂子法及相關核安檢查要求事項,台電方能進行評估,草率評估或承諾無助於台灣能源轉型的合理討論。針對立委質疑台電虧損是因不用核電,台電說明,以2022年為例,核二2號機及核三兩部機組皆仍在運轉,惟當年度台電虧損逾2000億元;今年僅剩核三2號機發電至五月中旬,但今年預估虧損將較2022年減少許多,代表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飆漲才是虧損主因。關於電價調整與特別預算千億撥補,台電強調,政府預算撥補將有助台電持續投資電力建設、穩定供電,亦可降低電價調整影響。但台電不能保證電價調整與否,我國電價調整由電價費率審議會專業決議,只能說耴有這筆預算撥補,可健全台電財務,提升台電財務韌性,會將燃料成本與電業營運成本,在電價審查時向審議會充分說明。

三核電廠除役進度表

5/17核能畫句點!明拚三讀「核電年限40年延至60年」

核三廠2號機預定5月17日除役,在野黨團提案推動《核管法》修法,讓核電年限從40年延長至60年,最快13日三讀。停機1到2周後,2號機反應爐內用過燃料棒將吊出,移往燃料池冷卻,廠內進行保養維護,暫時不會進入除役作業,也為重啟預留時間。核三廠2號機17日下午開始降載,深夜12點解聯;接著控制棒插入反應爐內,數小時後功率歸零,正式停機。台灣47年核能歷史,至此畫上休止符,18日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也為國內供電、減碳、電價帶來更大壓力。核安會表示,若修法通過,台電依法需就延役或重啟機組設備、系統結構的使用情形進行老化評估,並視需要檢查、更新,也須解決用過燃料池的貯存問題,目前核二廠用過燃料池已接近滿貯,核三廠則尚未滿貯,都必須興建啟用乾式貯存設施,才能在爐心放入新燃料棒,同時要確認機組延役、重啟是否需要環評,方可向核安會提出申請。台電強調,核電要不要延役,尊重國會決議,但仍須符合社會共識、核能安全、核廢可處理三原則。若修法通過政策確定延役,核一因空間不夠大,較不具條件,會以核二、核三為優先考量。目前核一、二廠都已蓋好室外乾式貯存場,後續核三還要蓋室內乾貯場,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同意,用乾貯場做為核廢中間轉換存放場域是可行的,惟需有最終處置場才是負責任作法。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若《核管法》修正案三讀通過,核二、核三廠都能申請延役或重啟,其中核二廠2部機組已停機一段時間,因爐心仍有燃料棒,安檢、測試時間應不會太久,估算2年內就可運轉。核三廠1號機停機時間不長,推估安檢、測試所需時間為半年至1年,置入新燃料棒後,就能重啟。2號機目前燃料棒只剩10餘天用量,燃料棒訂購新的需要1年,這段期間就能進行安檢、測試,建議向賣家洽詢專開生產線製造,能否縮短等待時間。政府屢屢保證,有足夠新機組加入,補足供電缺口,但業界仍憂心忡忡,對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時代,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譏諷,政府保證2032年前供電穩定、沒有缺電危機,就像是結婚誓詞是「我只愛你一人7年」、「我保證7年內不外遇」般,婚姻忠誠度只保7年沒有人會接受,企業投資需要長期穩定,僅保證2032年不缺電,對企業而言就是不永續、不確定。長期電力供應方面,許舒博認為,國際地緣政治不穩定,如台灣遭到包圍,燃氣安全存量僅10到15天、甚至可能降至7天,再生能源發展跟不上,只有核電延役可確保供電安全。

AI潮來襲考驗國營人力運用。示意照,非新聞事件當事人。(圖/台電提供)

AI浪潮來襲!國營機構跟上腳步 新人起薪多3千

AI浪潮也捲入國營機構。經濟部規畫,明年起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事業招考新人,將新增擁有AI證照者,進用後起薪給予一到兩級加碼,預計最多加薪3000元。盼藉由AI應用能力普及,協助事業單位提升工作流程、增強業務。至於AI時代,是否造成人力需求減少衝擊?台電表示,公司推動數位化已經很多年,至於AI興起,目前尚未有減低人力狀況發生,反而是資訊處需要有人去學習AI、設計應用,需要增加更多人力。但台電引進無人機多年,協助巡檢輸電鐵塔,確實可有效減低人力,目前持續擴大。台電說,電力確實少部分可以借助科技與AI,但還不普及,公司會持續觀察調整。經濟部表示,目前AI對國營事業人力資源衝擊尚不明顯,容易被取代的客服人員,各大公司多採外包,預估還要3到5年時間,才會需要國營人力資源結構調整評估。倒是因應產業AI化,經濟部預計下半年召集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事業,討論明年起招考新人時增加誘因,規畫針對已擁有AI證照人員者,錄取後起薪給予1到2級加薪,也就是至少加2000元到3000元。如果是擁有AI規畫師的種子資格,經濟部說,還會多調高級數,加薪更多。這不僅針對新人,也會鼓勵現有員工去報考來提高薪水。所謂AI證照,初級像是人工智慧基礎、大數據應用、使用生成式AI應用工具。也有中高級如文本資料處理技術,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學習模型等。經濟部說,藉由AI證照加薪,可以幫助國營事業提升工作流程、開發業務應用。

台幣大升值,讓國內油錢一直跌。中油預計下周一要再大降汽油每公升1.1元、柴油1.3元,連兩周跌幅超過1元,開車騎車族大樂。(圖/報系資料照)

台幣飆升助油價創4年新低價 連兩周跌幅可望超過1元

台幣大升值開車族受惠!依據油價公式,中油下週一預計要再大降汽油每公升1.1元、柴油1.3元,主力95汽油零售價可望落到27.5元,汽油價格創下4年2個月新低價。而且油價連兩周跌幅超過1元,合計汽油降2.2元,也已經很多年沒見過。受惠原油降價與台幣升值,這周汽油已下調1.1元、1.4元,讓大家油錢省不少。本周因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夥伴國(OPEC+)連續第二個月加速增產、美國與伊朗可望達成核子協議,導致中東原油均價續跌至每桶61美元。更重要是台幣週均價升值1.7元,讓購買進口原油更便宜。依據中油浮動油價公式,下週一汽油零售價預計調降1.2元,柴油降1.3元,95無鉛汽油牌價可望掛27.6元,超級柴油更落到25元以下,牌價24.4元。以95無鉛來說,上次低於此價位,要回溯到2021年3月21日的27.5元,等於下周會到近4年2個月的新低,但也可見這幾年國內持續維持高油價狀態,汽油沒掉到28元以下。連兩周汽油降2.2元的話,光是一台小客車加滿50公升油箱,就省下110元,已是相當一個便當錢,相當有感。

行政院千億預算要撥補台電,國會以錯誤能源政策反對。(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千億預算撥補台電遭國會反對 3大國營工會:不排除上街抗議

因應關稅戰行政院提出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千億要撥補台電,但在野黨以錯誤能源政策反對。對此油水電三大國營工會、工總2日集體發出聲明,表示在產業面臨關稅不確定因素時期,應該穩定電價,呼籲立院各黨派屏棄歧見,給予台電預算支持,如若最後無法順利通過,三大工會也將研議下一步行動,不排除取得會員授權上街陳抗。台電、中油、台灣自來水等三大國營工會聯合聲明指出,為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台電長期配合政策凍漲或緩漲電價,無法照企業方式營利,但公司財務需要穩健經營,穩定提供電力,呼籲立法院各黨派委員能捐棄黨派間的政治歧見,全力支持撥補台電的預算。工總則表示,近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讓產業界感到十分憂心,就最新無薪假數據公布,車床銑床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電子零組件業皆因訂單減少而實施無薪假。在產業面臨關稅不確定因素時期,應該電價穩定,希望未來在立法院審議時,能支持撥補台電預算案,幫助產業克服難關。台電工會理事長吳有彬表示,財務如果不健全,除了衝擊供電外,也會影響績效獎金、調薪。中油工會理事長陳嘉麟強調,這次發聯合聲明是油、電、水三工會「一致性決議」,畢竟台電是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造成鉅額虧損。如果千億預算最終不能獲得國會支持,那三大工會將研擬下一步對策,陳嘉麟與吳有彬皆稱,如果需要上街,會召開臨時會員大會取得授權。

川普2.0對等關稅讓東南亞成重災區,也衝擊我國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圖/達志/路透社)

對等關稅使東南亞成重災區!台商卻步「新南向投資」進冷卻期

近5年新南向(18國)投資金額表川普2.0對等關稅讓東南亞成重災區,台商供應鏈移轉受衝擊,也衝擊我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2024年我對新南向18國共投資87.6億美元,創下新高。但今年第1季僅10億美元,年減近6成,創3年來同期最低,又碰上美國高關稅,專家一致認為今年新南向投資將下挫,投資進入冷卻期。前總統蔡英文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透過經貿合作、人才交流、區域鏈結等多管齊下,想在中國市場外,找出新的區域合作夥伴。剛好遇到川普1.0,推波助瀾把大陸台商供應鏈移往東南亞與台灣,當時我對新南向投資件數與金額連幾年走高。新南向18國市場廣大,涵蓋東協10國、南亞6國,以及紐澳。2024年出口當地1035億,年增近15%,主要受惠於國內半導體產業動能。投資方面,對18國共核准87億美元案件,金額創下歷史新高,是連3年上升。台商布局最多的國家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不過新南向18國來台投資,2024年卻低迷,僅有4.8億美元,較前一年大跌8成,顯然我招商部分有所不足。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1季我對新南向投資僅繳10.7億美元,比去年同季年減59%,是2023年以來,3年來同期最低。雪上加霜碰到川普對等關稅出爐,越南被課46%、柬埔寨49%,泰國、印尼也都30幾趴,成為重災區。雖然關稅延緩3個月實施,但陰霾已籠罩。一位智庫產業顧問直言,川普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台商現在策略多採「停看聽」,去年對新南向投資高峰不可能重演;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認為,南向國家投資確實可能減緩,但東協仍有龐大內需市場,建議新南向政策仍可持續,但模式要調整深化,並趁現在時機來好好檢視,開發其他國家。對於關稅陰霾,經濟部則表示,新南向仍會持續推動,畢竟東協有內需市場。外貿協會指出,美國市場築起高關稅,此時更需要其他出口市場,帶領廠商到東南亞拓銷計畫不會變。

經濟部16日將赴立法院經委會報告「如何協助國內廠商擴大國際市場」。圖為經濟部長郭智輝。(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

川普關稅戰引發經濟動盪!經濟部祭全球搶單大會 估創5億美元商機

川普對等關稅變幻莫測,全球連2周陷入金融經濟震盪,經濟部16日赴立法院經委會報告「如何協助國內廠商擴大國際市場」,提出非美、中市場的短中長期國際拓銷策略。短期放在「緊急爭取新客戶訂單」,月底舉辦「全球搶單大會」,廣邀48國買主來台,要創5億美元商機。經濟部直言,關稅讓企業端面臨產線轉移、尋找新供應商等挑戰。根據訪查,業者多希望政府協助開拓美、中以外的國際市場,因此研擬出擴大國際市場拓銷短中長期措施。短期重點放在緊急協助爭取新客戶訂單,已透過全球駐外單位擴大邀請各國買主來台採購,本月23日要舉辦的「Taiwan Select全球搶單大會」,就有德國、英國、韓國、日本等48國471位國外買主要來,安排1805個洽談場次,預估可創造約5億美元商機。為協助受美國關稅影響較大的機械、精密零組件、手工具、汽配等產業, 同月24日至少50位海外買主,前進中部產業重鎮進行媒合洽談。今年下半年,還規畫於台中、高雄重點產業聚落辦理2場「產業聚落搶單大會」,讓買主深入機械零組件、水五金、金屬製造、扣件等產業聚落,由政府帶頭搶單。財政部今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防範中國大陸產品低價傾銷及透過台灣洗產地問題之因應策略」報告,報告顯示對於違規轉運已設下三道防線,並就海關規畫四大精進措施,包含強力查察違規轉運,監控輸美貨物數量有無異常波動,鎖定高風險廠商,每周至少1次查核。三道防線部分,在事前預防上,如要求廠商出口時檢附證明文件,如屬於美國對大陸加徵反傾銷稅如自行車,或依301條款加徵特別稅,如工具機等高風險貨物,廠商須檢附輸出許可證或原產地證明書。事中嚴查上,如海關對自保稅區及課稅區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的所有貨品,全面自動比對出口申報資料,篩選出疑似自大陸進口貨品,跳出示警,驗貨關員嚴格查核貨物產地,確認是否有違規轉運情事。事後嚴懲上,海關查獲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標示不實,依《貿易法》規定,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禁止1年輸出入貨品,如在自貿港區查獲違規廠商,可依《貿易港區設置條例》停止廠商6個月以下進儲貨物或廢止營運。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圖/中國時報姚志平攝)

川普揮關稅大刀衝擊台經濟 國發會:今年GDP難保2

川普發動關稅,引發多國反制,被外界視為史上罕見的經濟世界大戰,9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中,藍綠立委紛紛關切對台灣經濟衝擊,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坦言,評估對今年經濟成長率(GDP)將下修0.4%到1.6%。這意味今年恐無法「保2」,最差恐剩1.53%。中央銀行援引主要投資銀行數據,表示對等關稅將使今年台灣GDP減少0.4至1.1個百分點。立委李坤城也追問,彭博社預估對台GPD衝擊是會下滑到3.8%,會不會這麼大?劉鏡清回應,關稅出爐後,有委託專業機構預估,約會減少0.43%到1.61%,不像彭博說的掉那麼多。面對經濟衝擊,綠委邱志偉、邱議瑩都認為,受影響是製造業,880億還不夠,應該寬列,目標是2000億。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這只是第一階段,主要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若與美國談判不如預期,還會加大經費規模。川普對等關稅對台灣經濟衝擊上,央行援引主要投資銀行數據,表示對等關稅將使2025年台灣GDP減少0.4至1.1個百分點,不過還有變數,因主要國家仍待與美國就關稅議題協商,對全球經貿影響可能不如評估的嚴重,衝擊效果仍具不確定性,後續可能再調整,預估僅供參考。根據主要投資銀行目前預測,渣打集團看得最悲觀,推估台灣GDP未來1年減少1.5個百分點,包含美國加徵關稅對台灣的直接與間接衝擊,約當今年減少1.1個百分點。野村則相對樂觀,估台灣GDP今年減少0.4個百分點,並將台灣GDP預測值從3.5%下修至3.1%。央行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施行的衝擊可區分為傳統產業與電子資通訊產品。傳產因各國對等關稅稅率不一,相較於稅率較低國家,出口競爭力相對不利,限縮貨品出口動能。反觀台灣較具競爭優勢的電子資通訊等高科技貨品,雖然議價能力較高,不過央行認為,對等關稅施行後,美國通膨可能上升,美國消費者實質購買力下滑,對高科技產品需求恐遞延或減少,抑制相關供應鏈出口成長。除此之外,由於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如全球貿易量成長下滑,廠商投資意願趨向保守,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等,央行認為,這會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亦將制約台灣經濟成長力道。

美國總統川普對台課徵32%關稅,美國貿易代表署呼籲對美牛市場全面開放。圖為大賣場現場提供美國牛肉試吃,以增加民眾購買。(圖/中國時報王英豪攝)

美徵對等關稅32%!衝擊台產值9千億 12萬人恐失業

經濟部評估美國關稅對我產業衝擊狀況表美國對等關稅課台灣32%高稅率9日上路,經濟部昨在立法院提出評估報告,全台產業受衝擊減少產值約9000億元、12萬人會失業,主要是傳統產業、中小微廠商。經濟部長郭智輝則指出,輸美的伺服器代工廠、汽車零組件售後維修件(AM),盤點後因美廠品牌商會支付增額稅負,所以無影響。不過這份官方報告,學者、業者仍認為低估。因為大陸、東南亞等台商主要的海外生產基地全中槍,引發骨牌效應,不容忽視,且傳產一旦傾斜,台灣經濟將地動山搖。車輛公會針對賴清德總統表態將從「零關稅」談起,9日緊急召集各大整車廠(包括國瑞、中華、裕隆、裕隆日產、三陽、福特六和、台灣本田)及主要零件廠理監事會員等數十位高階主管共商對策,與會業者代表均甚為憂心台灣汽車產業將淪為犧牲品,一旦整車零關稅,產業鏈恐全面瓦解,將立刻面臨2,500家工廠關廠、30萬人口失業的嚴重威脅。經濟部、國發會昨日針對川普關稅核彈衝擊,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因應對策報告」。總計2024年我對美出口1114億美元,占整體出口23%,其中前30大出口產品又占比7成2,有5.8%是傳統產業,其餘全是資通訊、電子零組件。根據評估,機械業、扣件業、手工具、水五金短期獲利都將下滑,橡膠業因為高度倚賴美國,家電業對手是當地品牌商,競爭力也會下跌。汽車零組件因產品驗證需1年,要到中長期才會受影響。運動器材業則面臨品牌客戶要求轉移成本的壓力。工總昨提出6大建議,包含簡化補助措施、掌握產業需求、成立對美採購團、推動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布局、強化人才培育、維持資金流動避免抽銀根。郭智輝表示,評估後台灣產值受關稅衝擊約9000億,從業人員12萬人,主要以中小微廠商與傳統產業為主。經濟部日前已提出總經費410億的四大支援,包括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貸款、補助研發轉型、協助企業爭取海外訂單等。但因外銷貸款優惠保證設有對美出口3年實績,且單月營收要較去年同期,或前半年衰退15%門檻,遭機械業、工具機業者怒批紓困淪為形式,中小廠活不下去。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也強調,很多中小企都是微利經營,門檻過高。郭智輝昨鬆口,15%限制已經拿掉,以後只要因為美國關稅影響都可申請紓困。

前往上一頁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