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
」 美國 國防部 烏克蘭 俄羅斯 中國
烏克蘭不放棄4州!俄羅斯狠嗆要打多久都奉陪:下次變8州
俄烏雙方16日在普丁、川普及澤倫斯基皆缺席的情況下重啟談判,會後宣布交換1000名戰俘。然而當俄羅斯在談判中要求烏克蘭放棄俄軍佔領的4個州時,基輔指控克里姆林宮提出了「不可接受的新要求」。對此,俄羅斯代表團則回嗆烏方,俄軍曾跟瑞典交戰21年,「你們準備打多久?」甚至揚言,烏克蘭這次不撤軍,下次撤軍的範圍就會從4個州變成8個。據BBC的報導,1945年以來歐洲最致命的俄烏戰爭邁入第4年之際,雙方的外交停火進程終於在16日邁出微小步伐。烏克蘭與俄羅斯代表團自2022年3月後,首次面對面會談,地點選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畔的鄂圖曼帝國時期宮殿。在土耳其與美國的外交斡旋下,交戰雙方得以齊聚這座遠離烏克蘭前線的會場。雖然土耳其外交部長菲丹(Hakan Fidan)開門見山的向代表團表示,眼前只有2條道路:1條通向和平,另1條通向更多死亡與破壞。但在會場上,烏克蘭半數代表身著迷彩軍服,且沒有握手環節,最終談判更持續不到2小時,這些細節皆無聲訴說著雙方的嚴重分歧。烏方官員指控克里姆林宮提出了「不可接受的新要求」,包括堅持基輔必須從大部分的俄佔領土撤軍以換取停火。儘管如預期般在停火關鍵議題上未獲突破,但達成了一項具體成果:雙方將各自交換1000名戰俘。針對換俘議題,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基斯利齊亞(Sergiy Kyslytsya)指出,「這是艱難日子裡的美好結局,對1000個烏克蘭家庭來說可能是絕佳消息。」率團與會的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則透露換俘將很快開始進行:「我們已知道日期,只是尚未公布。」同時強調下一步,應安排澤倫斯基與普丁會晤。俄羅斯談判代表團團長、總統助理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對烏克蘭提議的雙方領導人會晤,表示「已記錄在案」,並稱俄方對會談滿意,且準備繼續接觸,這與15日俄外交部稱澤倫斯基為「小丑與輸家」的言論形成對比。然而,烏克蘭及其部分盟友擔憂,俄羅斯只是藉外交手段爭取時間,緩解國際要求停火的壓力,並試圖阻止歐盟正在制定的第18輪制裁。對此,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也在空軍一號上宣布:「除非我與普丁會面,否則不會有任何進展。」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坦承雙方「確實需要」高層會談,但籌備峰會需要時間,而且無論何時舉行這類會談,澤倫斯基恐都難獲邀參與。另一方面,《經濟學人》特派記者卡羅爾(Oliver Carroll)從可靠消息來源獲悉,梅丁斯基在會談中直言:「我們不想要戰爭,但已準備好繼續奮戰1年、2年、3年,無論多久。我們曾與瑞典交戰21年(18世紀的大北方戰爭)。你們準備打多久?」消息人士補充,俄方要求烏軍完全撤出4個「被吞併」的州作為停火條件,更威脅將進一步奪取哈爾科夫(Kharkiv)與蘇梅(Sumy)2州。俄羅斯國營媒體《今日俄羅斯》總編輯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就在X平台發文透露,當基輔對俄羅斯要求烏軍撤出4州表達憤怒時,莫斯科代表團回應:「下次會變成5個州」,「現在,我們駐伊斯坦堡的記者向俄羅斯方面詢問了事情的真相:『我們沒有說5個,而是說了8個』。」

俄烏戰爭3年首次談判1小時50分落幕 烏不滿俄「撤離4州」條件
俄羅斯與烏克蘭開啟戰爭長達3年,雙方於5月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展開會談,這也是交戰後首次和平談判。據悉,烏克蘭有知情者指出,俄方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與紮波羅熱撤軍撤軍,令烏方不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有前往土耳其,而俄羅斯是派幕僚率團前往,故雙方元首並未見面。綜合外媒報導,俄烏戰爭和平會談於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才公開批評俄羅斯只是派總統幕僚率團,並非派出「真正的決策者」,他仍派出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領導烏克蘭代表團。稍早有烏克蘭知情者透露,雙方會談後,烏方不滿俄方提出的條件,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與紮波羅熱撤軍,為相當不切實際且不可接受的,使談判陷入僵局;不過,俄方代表團表示,有與普丁保持聯繫,已掌握所有談判方針。據悉,澤倫斯基稱願意在土耳其等候普丁,但直到談判當日,澤倫斯基已離開當地,普丁仍未前去土耳其,故雙方元首未見到面。俄烏首次和平會談由土耳其外交部長費丹(Hakan Fidan)在開場致詞且送上祝福,盼雙方能有好的進展,但會後未見明顯成果。這場和平會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派出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領導烏克蘭代表團出席;俄羅斯代表團則由強硬派幕僚、總統顧問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出席,俄方遭到澤倫斯基稱俄代表團級別較低,立刻反駁,強調俄方代表團包括所有相關機構的高級代表。

澤倫斯基陪同不出席!烏克蘭派防長和平談判 批俄方派低階官員
俄烏戰爭和平會談週四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批評俄羅斯沒有派「任何真正的決策者」進行會談,只派出官員級別較低的代表團,儘管如此他仍派出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領導烏克蘭代表團出席。根據美國《CNN》報導,澤倫斯基15日在安卡拉會晤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後,他譴責俄羅斯派出了一個較低級別的團隊,「儘管俄羅斯代表團的級別相對較低,但出於對川普總統的尊重,出於對土耳其代表團高層以及艾爾段總統的尊重,我們仍然希望嘗試至少邁出停火的第一步,因此我決定現在派遣我們的代表團前往伊斯坦布爾。」澤倫斯基補充說道,「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會出席,安全局局長和總參謀長都不會出席。但代表團將由國防部長率領。」強調停火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另外,澤倫斯基雖然同行但不會出席。俄羅斯代表團由強硬派幕僚、總統顧問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出席,他表示俄方準備可能的妥協及相關討論,至於澤倫斯基的「代表團級別較低」指控,他強調俄方代表團成員包括「所有相關機構的高級代表」,並非澤倫斯基所謂的低級別。美國國務卿盧比歐(Antonio Rubio)。(圖/美聯社/達志)美國國務卿盧比歐(Antonio Rubio)在土耳其參與北約外長非正式會議,結束後他表示,他不會參與俄羅斯的會談,也不看好俄烏之間的談判:「我們對明天會發生什麼沒有太高的期望。」盧比歐指出,「顯然,我本來就是要來這裡參加北約會議的,但我們之所以來,是因為我們被告知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可能會直接交戰。」盧比歐補充說道:「我認為,除非總統(川普)和普丁總統就此話題進行直接互動,否則我們不會取得突破。」至於川普與普丁的會晤時間點,盧比歐表示要等川普出國訪問歸來後才能確定。

造假病例閃兵!威廉50萬交保最高 9藝人交保金額一次看
藝人王大陸先前花數百萬元找「閃兵集團」偽造醫療證明逃避兵役,案情持續擴大,新北地檢署昨(14)日再發動搜索,拘提9名藝人和2名民眾共11名役男到案說明,訊問後陸續交保,其中前男子團體Lollipop成員威廉今凌晨12時許以50萬交保,是這波閃兵案9名藝人中,交保金額最高的一位。39歲威廉昨日人在綠島出外景,主動進派出所接調查,並表示「別擔心,我主動面對配合。」回來台灣本島後,威廉到新北刑大應訊,晚間10時許轉至新北地檢署進行複訊,下車時雙手被蓋住,邊走進地檢署時邊提醒媒體、員警小心注意安全。凌晨12時許交保後,威廉一臉倦容的表示「辛苦了、辛苦了,大家趕快回去休息」,隨即搭車離去。閃兵案延燒,警方追查發現,不少藝人、歌手、諧星、模特兒以每人10萬至50萬元不等的金額,委託「閃兵集團」,向北部多家特定醫療院所取得偽造病歷,病況幾乎是血壓異常或是心血管問題。陳零九涉閃兵案,以30萬元交保。(圖/報系資料照)內政部表示,任何役男、民眾或醫療人員,倘涉及偽造文書、教唆規避兵役、協助不實診斷等行為,將依「妨害兵役治罪條例」及相關法令嚴辦,絕不寬貸。本案如查明涉案役男不符免役資格,將撤銷原處分,依最新體檢結果重新判定體位,並補服兵役。對於超過36歲除役,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表示,該移送法辦或判刑仍要處理,但不會再召集回來當兵或召訓。沈哲芳建議國防部修體位區分標準,盼規範更嚴謹。閃兵案目前9位藝人交保金額如下:李銓(李九慕、34歲),以15萬元交保。黃博石(24歲),以15萬元交保。陳信維(35歲),以20萬元交保。陳大天(小蝦、37歲),以25萬元交保。阿虎(吳致任、39歲),以28萬元交保。Teddy(陳向熙、31歲),以28萬元交保。陳零九(陳志豪、38歲),以30萬元交保。威廉(廖亦崟、39歲),以50萬元交保。大根(黃亮鈞、32歲),以20萬元交保。

查出120人有「閃兵」疑義 役政司:還會有下一波
閃兵集團案持續延燒,繼藝人王大陸後,今(14)日又有多名男藝人逃兵連環爆。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今天質詢時關心此議題,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回應,清查之後有差不多120人有疑義,其中目前掌握到有11位藝人,後續還在清查當中。張啓楷今在質詢時關心「閃兵」議題,沈哲芳回應,去年底就掌握一批役男逃兵役的類似個案,並移送檢調單位偵辦,他表示,清查後,這批共有120人有疑慮,其中掌握11位是藝人,後續還在清查中,會追溯5年內較有可能的個案。至於其它何時會辦?沈哲芳說,已經移送司法檢調。還會有下一波。張啓楷接著問,依照規定超過36歲就除役,會如何處理?沈哲芳回應,涉及不法部分,該移送法辦、該判刑的還是要判刑,但超過36歲了,沒有讓他回來服兵役。張追問,南韓對此議題非常重視,有非常多規定,台灣有無要進行修法規範?沈哲芳說,已建議國防部修體位區分標準,把相關規範規範的更嚴謹。另外,根據役政司官網資料顯示,凡年齡屆19歲之年1月1日起至36歲之年12月31日止之男子,依法皆應接受徵兵處理,稱為「役齡男子」,簡稱「役男」。常備兵役、補充兵役、替代役屆滿36歲之年12月31日除役。

「閃兵集團」延燒 內政部掌握120人有疑慮:11位是藝人
藝人王大陸前陣子被發現花百萬找「閃兵集團」偽造醫療證明逃兵役,案情持續擴大,檢方今(14日)持搜索票,兵分多路帶回多名藝人,包括男團「超克7」成員李銓、「小蝦」陳大天、陳零九、威廉等人。對此內政部指出,去年底就掌握役男逃兵類似個案,並移送檢調偵辦,清查後有120人有疑義,其中有11位藝人,仍在清查中。檢警偵辦「閃兵集團」案,查出以陳姓主嫌為首的犯罪集團,專門協助役男閃兵,今天清晨執行第2波掃蕩,持搜索票前往雙北、桃園等地區,逮捕多人到案,包括「超克7」李銓、「小蝦」陳大天、舞台劇演員黃博石、阿虎(吳致任)、饒舌歌手陳信維(CuzyBoii)、歌手陳零九、前男團成員Teddy(小熊)陳向熙等。對此,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說明,去年底就掌握一批役男逃兵役的類似個案,並移送檢調單位偵辦,清查後共有120人有疑慮,其中掌握11位是藝人,目前仍在清查中,會追溯5年內較有可能的個案。 不過,按照規定超過36歲就除役,沈哲芳表示涉及不法部分,該移送法辦、該判刑的仍要判刑,但超過36歲就不會再召集回來服兵役,也已建議國防部修體位區分標準,希望規範做得更嚴謹。

31共機8共艦擾台!國防部:中共火箭凌晨「飛越台灣中部」無危害
國防部今(13日)表示,自12日上午6時至13日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31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空域30架次)及共艦7艘、公務船1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圖/國防部提供)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於今日2時09分,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卡達將贈「波音747-8」給川普當空軍一號! 民主黨痛批:赤裸裸的賄賂
據「ABC新聞」的獨家報導,川普政府正準備接受1份美國史上最有價值的外國政府贈禮,也就是1架卡達王室所贈與的「空中宮殿」(air palace)超豪華波音747-8巨型噴射機。這架專機預計將改裝為新的空軍一號供川普使用,並在其離任前移交給「川普總統圖書館基金會」,以便他在卸任後繼續使用。然而卡達駐美媒體專員艾爾-安薩里(Ali Al-Ansari)週日向「POLITICO」否認此交易已定案,稱相關報導「不準確」。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這架價值約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1億元)的專機,原定於川普第2任期首次外訪中宣布贈與。川普的親密戰友、美國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與白宮首席法律顧問沃林頓(David Warrington)認定此「有條件捐贈」在法律上可行,前提是必須在川普任期結束前將所有權轉移至其總統圖書館。邦迪應沃林頓要求,已向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提交法律備忘錄,說明五角大廈接受此類捐贈的合法性。對此,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發表聲明稱:「所有外國政府贈禮都完全符合法律」,並強調「川普政府堅持完全透明」。卡達方面則表示,關於將飛機「臨時用作空軍一號」的轉讓事宜,目前仍由卡達國防部與美國國防部協商中,法律部門尚在審查階段。多個消息來源指出,這架機齡13年的飛機將先移交給美國空軍,並由科技公司、國防承包商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L3哈里斯技術公司」(L3Harris Technologies, Inc.),在佛州西棕櫚灘國際機場進行全面改裝,以符合總統專機的軍事規格。據《華爾街日報》披露,改裝工程需加裝價值不菲的通訊安全設備,最終將不遲於2029年1月1日前移交給川普圖書館基金會,相關費用則由美國空軍承擔。報導曝光後立刻引發民主黨強烈反彈。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諷刺:「沒有什麼比『卡達贊助的空軍一號』更能體現『美國優先』了,這不只是賄賂,還是附帶『額外伸腿空間』的頂級外國影響力。」加州民主黨參議員謝安達(Adam Schiff)更引用憲法《貴族頭銜條款》(Titles of Nobility Clause,亦稱為外國薪酬條款Foreign Emoluments Clause),直指此舉是「赤裸裸的腐敗」。不過白宮與司法部內部評估後認為,由於贈禮未要求任何官方行為作為交換,不構成賄賂罪。消息人士則強調,因飛機最終接收者是美國空軍與總統圖書館基金會,而非個人,故未違反憲法對外國禮物的禁令。當前空軍一號機隊主要使用2架1990年服役的老舊波音747-200,替換計畫自2018年簽約後多次延宕。川普曾對波音未能按時交付新的總統專機表示憤怒,甚至指派馬斯克(Elon Musk)協助加速換機進度。雖然波音最新承諾將交付期提前至2027年,但川普明確要求今年就要獲得新的專機。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曾在美東時間11日晚間,於社群媒體證實政府準備接受該飛機,稱這是與國防部「非常公開透明的交易」,並指責民主黨堅持要政府「支付天價」來獲取新的空軍一號,而非免費取得。此外,熟悉行程的美國官員則透露,川普在即將展開的中東4國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阿聯酋)期間,不會正式宣布此項飛機的贈與案。

揚言要「自行防衛」 以色列對葉門港口發出「撤離警告」
在美國與胡塞(Houthis)組織達成一項停火協議後,以色列軍方於11日晚間強調將採取「自行防衛」行動,並對葉門三個主要港口發出撤離警告。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為IDF)阿拉伯語媒體發言人阿德拉伊(Avichay Adraee)透過社群媒體發布訊息,要求民眾自拉斯伊薩港(Ras Isa)、荷台達港(Hodeidah)與薩利夫港(Salif)撤離。根據《CNN》報導指出,這是自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對外宣布與伊朗支持的胡塞組織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首次出現針對以色列的攻擊事件。儘管如此,胡塞組織聲明他們將不會停止對以色列的襲擊,理由是為了聲援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民。報導中提到,美國與胡賽組織的停火協議,顯然並未將以色列納入考量,這也使得以色列政府頗感意外,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發表聲明強調「以色列必須能夠自行防衛,以對抗任何威脅與任何敵人。在過去,我們曾面對眾多挑戰,這一原則始終有效,未來也將繼續堅持。」除此之外,這是內以色列在7日內第二度針對葉門發出撤離警告。早在6日,以色列軍方就曾對葉門首都沙那(Sana’a)國際機場發布類似警告,並隨後對該設施發動空襲,宣稱其已被「完全」癱瘓。目前,美方與胡塞達成的協議雖為地區衝突降溫帶來希望,卻也加劇了以色列的戰略孤立感。面對持續的飛彈攻擊與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色列是否將擴大對胡塞目標的軍事行動,成為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的關鍵觀察點。

「M1A2T戰車+海馬士火箭」下半年成軍 已派官兵赴美接裝受訓
陸軍向美採購的海馬士多管火箭與M1A2T戰車兩項重大軍售案,都已接收第一批,仍在換裝訓練,軍方官員說,這兩項重要裝備不會參加7月舉行的漢光演習實兵操演,但都會在下半年成軍。軍方官員說,海馬士多管火箭與M1A2T戰車等2項重大裝備接裝,在中共對我灰色地帶威脅日漸增強之際,堪稱是「及時雨」,不但有助陸軍士氣提升,也增強我地面作戰戰力。根據國防部送達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指出,第1批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11套在去年9月26日接收,另外戰術區域飛彈64枚,其中16枚在今年1月7日交運,餘48枚也在第1季全數交運。前愛國者飛彈營長周宇平昨日表示,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搭載M30與M31GPS制導火箭彈,射程達70公里,最大可至92公里,具備高度精準打擊能力。若搭配採購的MGM-140ATACMS飛彈(戰術區域飛彈),更可將打擊距離延伸至300公里,誤差僅約10公尺,對提升國軍聯合作戰能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此外,根據解凍報告,我向美採購的108輛M1A2T戰車,首批38輛戰車已於去年底運交抵台,今年第2季將再交運42輛,亦即第二批新式戰車最遲6月將自美國運交到陸軍湖口裝甲訓練指揮部。M1A2T戰車有「地表最強戰車」的封號,也是時隔30年,陸軍首度接裝新戰車,更是美軍現役裝備。儘管M1A2T戰車的專屬訓練場地尚未蓋好,要到明年底才完成,但陸軍已派多批官兵赴美做接裝受訓。陸軍會在適當時機,對外公開新式戰車性能與戰力。

印巴停火!喀什米爾再傳爆炸聲 雙方互控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在美國的斡旋下,印度與巴基斯坦雙方宣布達成全面且立即停火協議。但在數小時後,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再度傳出爆炸聲,這也使得停火協議迅速陷入僵局。印方外交部秘書米斯里(Vikram Misri)表示,雙方早些時候才取得的共識已多次遭到違反,強調印度軍方已做出適當回應,並呼籲巴方立刻解決違規情形。但巴基斯坦則在回應中表示,儘管印度有違規行為,其部隊仍展現出克制態度,強調應透過溝通解決問題,呼籲地面部隊保持冷靜。根據《BBC》報導指出,這次衝突源於印度在4月22日報復帕哈爾甘(Pahalgam)度假小鎮的恐怖攻擊,該事件造成25名印度人與1名尼泊爾人死亡,攻擊者疑似針對印度教男性。在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後,印度國防部強調,其打擊行動是為了兌現「繩之以法」的承諾。但面對指控,巴基斯坦否認涉入,並指控印方行為為無端挑釁,聲稱自8日以來,已有36人因印度空襲與砲擊喪生。印度方面則表示巴方砲火已造成至少21名平民死亡。而衝突在10日深夜再度升溫,雙方互指對方攻擊空軍基地與其他軍事設施。報導中提到,喀什米爾地區長期為印巴雙方聲稱主權的區域,1947年兩國脫離英國殖民後,喀什米爾地區就成為衝突焦點,歷經兩次戰爭與無數武裝衝突,至今未見徹底解決。美國總統川普於11日透過Truth Social宣布,印巴雙方在美方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並由三十多國參與外交協調。巴基斯坦外交部隨後證實協議存在,印度外交部長賈伊山卡(S Jaishankar)也表示兩國已就停止軍事行動與砲擊達成共識,重申印度對反恐立場的堅持。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表示,雙方將在中立地點針對更廣泛議題展開談判。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與魯比歐在過去48小時內,分別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展開會談。魯比歐表示,美方將持續居中協調,試圖防止局勢失控。面對印巴之間的衝突,國際間多方呼籲維持和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稱讚任何有助於緩解衝突的努力,英國首相斯塔摩(Sir Keir Starmer)也表示歡迎停火進展,並透露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與雙方均有接觸。他強調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停火措施能夠持續且穩固。

川普擬推改革促中東海灣三國加速投資 外界擔憂川普集團利益衝突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5月13日展開中東訪問行程,川普政府正考慮加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對美投資的進程。據《彭博新聞社》報導,相關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未來若落實,恐須對美國外國投資審查機制進行重大改革。根據外媒報導,有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政府有意調整由財政部主導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序,以提升外資進入速度。該委員會現由多個部門組成,包括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商務部及國務院,主要負責審核外資在美投資是否構成國安風險。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改革內容,但分析認為此舉與川普政府力促中東盟國加碼投資、振興美國經濟的政策方向一致。川普在第一任期內與上述三國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為美方爭取數千億美元資金。根據資料,全球十大活躍主權財富基金中,有五家來自阿聯酋、沙國與卡達,其中三家位於阿聯酋。今年3月阿聯酋國安顧問塔赫農訪美時,承諾未來十年對美投資1.4兆美元,涵蓋人工智慧、能源、鋁製造等領域。其中阿布達比主權基金MGX將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美國AI相關的資料中心與能源基礎建設,另與Orion Resource Partners及阿布達比開發控股公司(ADQ)共同成立12億美元的採礦合資企業,聚焦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的關鍵礦產開採。此外,美國也將迎來35年來首座新鋁冶煉廠。沙烏地方面則於川普1月重新執政不到一週即宣布,未來四年將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川普隨後在達沃斯論壇中表示,期盼推動美國境內1兆美元投資潮。川普與沙國王儲穆罕默德的密切關係,亦有望為投資合作鋪路。卡達早於2015年即承諾對美國投資350億美元,並於2019年追加至45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與創新產業。卡達投資局亦入股替代蛋白企業EatJust 2億美元,並持有紐約帝國大廈10%股份。然而此波潛在投資潮也引發外界對利益衝突的憂慮。儘管川普集團未直接參與目前的談判,但其品牌與房地產業務在沙國、阿聯酋與卡達皆有布局。外界擔心,這些業務恐因總統行程與政策而獲得不對等優勢。川普集團於上月30日宣布,將於卡達興建一座豪華高爾夫度假村,由其子艾瑞克川普負責開發。根據華盛頓公民責任與道德組織(CREW)報告,川普此次行程將會見能影響其家族企業利益的外國官員,「構成前所未有的利益衝突風險」。與其首任總統任期相比,川普集團目前在海外的業務規模更大,也更積極布局國際市場。川普政府是否將在訪問期間宣布CFIUS改革細節,備受各界關注。

川普政府擬推行政命令 讓核能復興
為滿足不斷成長的用電需求,《紐約時報》看到的美國政府草案顯示,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頒布幾項行政命令,旨在加快核電廠的建設,迎來「核復興」。相關草案提到,美國在擴大核電方面已落後於中國,呼籲對聯邦安全法規作出「全面修訂」,好讓新核電廠的建設變得更容易。根據草擬的行政命令,美國防部預計將擔任主導角色,負責訂購反應爐,並將其部署於軍事基地。草案也設定將全國核電廠規模擴大4倍,也就是從目前的近100GW發電容量,擴大到2050年的400GW;而1GW足以為將近100萬戶的家庭供電。一份題為《迎來核復興》的命令草案寫道,隨著美國對新型核反應爐設計的開發力度減弱,自2017年以來,全球已安裝的核反應爐中,有87%是基於俄羅斯和中國的設計。該命令點出,這種趨勢不能繼續下去,需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來推動美國的核復興。據報,這4項草案命令分別被標記為「決策前」和「審議中」。知情人士透露,這幾項草案是關於核電的潛在行政命令之一。白宮拒絕評論最終是否會發布任何的命令。川普上任後即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稱美國的供電已無法滿足該國日益成長的需求,尤其對於人工智慧(AI)系統的數據中心。近年來,核電愈發受到兩黨支持。儘管環保人士對放射性廢棄物和反應爐的安全深感擔憂,但部分民主黨人還是支持核電,因為這些核電廠不會排放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對於共和黨人,他們不太關心全球暖化,但認為核電廠可加強美國的能源安全。此外,Google、微軟和亞馬遜等擁有雄心勃勃氣候目標的科技巨擘,也已表態有興趣利用核能,為其資料中心提供動力。因為核電廠可全天候24小時運行,這都是風能和太陽能無法做到的。但事實證明,在美國建造新型反應爐極為困難。其中一項行政命令草案批評,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行動緩慢。NRC作為獨立聯邦機構,負責監督核反應爐的安全。草案將要求NRC對現行法規作出全面修訂,並設下18個月的審查期限,來決定是否批准新型反應爐。核三廠2號機即將於17日停機除役,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立法院在野黨團提案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讓核三廠延役,最快13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10日說,核能發電機組的安全確保,是國家對於人民最基本的責任,核安會之前就說,若《核管法》修法通過,仍需由經濟部與台電公司先依能源需求及延役可行性進行考量,並確認符合核電使用的3個前提。

希望推動俄烏30天停火協議 如不同意「將祭新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10日表示,自己希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能夠「結束這場戰爭」。目前川普正推動一項為期30天的無條件停火計畫。川普再次重申這場戰爭「愚蠢」,並呼籲雙方停止敵對行動。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川普預計下週前往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與卡達(Qatar),而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已明確表示,川普在此次中東行程中不會與普丁會面。報導中也提到,川普與澤倫斯基於9日進行了一通「非常良好且具建設性」的通話,期望雙方能在下週對停火方案達成共識。後續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證實,他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及凱洛格(Keith Kellogg)等人就停火協議進行會談,並由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一同出席。葉爾馬克表示,這次對話聚焦於實施總統之間共識的具體內容與和平前景。也有法國外交消息人士表示,美國與其歐洲盟國正在共同敲定一項為期30天的停火提案,若遭俄國拒絕,將考慮實施新一波對俄羅斯的聯合制裁。但目前該提案尚未定稿,可歐盟與美國雙方均已明確表示,不會繼續等待俄羅斯的正式回應。報導中提到,目前討論方向包括直接宣布單方面停火,或給予俄羅斯短時間回應。倘若俄羅斯未積極回應,美國與歐盟將啟動新一輪制裁措施。相關制裁的具體內容正由雙方協調中。烏克蘭方面已表示,願意接受美國的停火建議,而俄羅斯則已單方面宣布從8日至10日實施三天的停火,以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據了解,法國、英國與德國曾在兩周前對美國提出的初步停火提案表示保留意見,並提出在領土與制裁方面的修正建議。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el Barrot)曾赴華盛頓魯比歐會晤,9日又親自赴烏克蘭訪問。烏克蘭主要盟友預計於11日召開混合形式會議,進一步討論該停火提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確認將參與這場會議。有消息人士提到,美歐目前普遍對俄羅斯缺乏誠意的回應感到失望。川普與馬克宏於8日已就提案進行通話,並對俄羅斯反應感到不滿。據稱,美國的決策幾乎已經定案,等待的是俄羅斯的最後表態。整體情勢發展仍須關注俄羅斯是否會對此提出實質回應,抑或將進一步面對聯合制裁的壓力。

花高房價住最危險地區! 李鴻源示警「強震恐倒4千棟建築」:這3市最糟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相當頻繁,今年1月21日嘉義縣大埔鄉就發生過規模6.4強震,並引發多起餘震。前內政部長、台大水工試驗所執行顧問李鴻源日前演講時表示,許多人居住在極度危險的區域,房價卻居高不下,同時點名台北、新北和台南為是最危險的地區,如果台北市發生6級以上地震,恐造成約4000棟建築倒塌。李鴻源4日出席青雁青年成長營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台灣僅3.6萬平方公里,政府卻不了解這塊土地,才會讓高速公路穿越順向坡,讓核電廠蓋在斷層附近,大批人民居住在土壤液化潛勢區。李鴻源也引用數據說到,過去曾推估,若大台北地區發生6級以上強震,可能導致多達4000棟建築物倒塌,而他接著疊加土壤液化潛勢區圖資分析,顯示台北、新北及台南市最危險地區,「政府讓民眾花這麼多錢、以高房價買房,卻是住在既危險又醜陋的地方」。李鴻源認為,政府應訂定出30年目標,根據不同災害等級,將坐落在危險地方的人、基礎建設汰換出去,才叫做前瞻。為了改善城市外觀及安全問題,李鴻源提到,他過去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主張讓政府扮演「最大的開發商」,主導大規模的都市改造計畫,讓資金流入政府口袋,才有預算能解決問題。李鴻源建議,政府透過與國防部以屋換地,以及跟民間業者合建等方式,取得大面積土地,若手上同時可擁有五大建案,「房價將由政府決定」。然而,李鴻源也坦言,該計畫當年就遭行政院阻攔,甚至要求「不准再提防災型都更」。

普丁宣布停火3天!烏方稱俄違規734次開火 互指違反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上週宣布,為紀念蘇聯及其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納粹德國80週年,自莫斯科時間1日午夜起,實施為期三天的停火協議。然而該協議生效僅數小時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根據外媒的報導,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西比哈(Andrii Sybiha)指出,自停火生效至當地時間中午之間,俄羅斯軍隊共違反停火協議734次,並發動63次攻擊行動,其中23次仍在持續。他批評俄方持續進攻,「普丁的閱兵停火最終只是一場鬧劇」。烏方強調,基輔從未正式簽署這項由克里姆林宮單方面宣布的72小時停火協議,並將其視為俄羅斯對外營造和平形象的策略。西比哈表示,烏克蘭已將相關違規情況通報美國、歐盟及其他國際組織,並再次重申願意接受美國於3月提出、為期30天的全面停火倡議。另一方面,俄羅斯亦做出反擊。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向國營媒體提供的數據,指控烏軍在停火期間違反協議488次,並兩度試圖突破俄西部庫爾斯克地區邊境。俄方聲稱,該地區的安全局勢持續惡化,烏軍近幾個月來已被徹底驅逐。烏克蘭檢察官辦公室指出,俄軍於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地區投擲導引空炸彈,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受傷。烏方稱,北部蘇梅及東部地區是主要的違規熱點。本次三天的停火安排,旨在配合俄羅斯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於9日抵達莫斯科,與普丁會面。普丁稱習為「親愛的朋友」,強調中俄合作是為了兩國人民的福祉,並非針對第三方。習近平則回應稱,普丁是其「老朋友」,並表示對此次訪問俄羅斯感到高興。儘管停火名義為和平紀念,但實際戰火未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強調,烏方隨時準備接受真正的停火協議,而不是象徵性的政治操作。

獨/附中生國防醫夢碎遭網路霸凌! 原文曝一真相打臉綠營側翼
日前1名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的學生於Dcard發文抱怨,自己被心心念念已久的國防醫以「出生南京市,未入本國籍滿20年,不符報名資格」為由撤銷錄取資格。為此也引起網路一番論戰,許多網友更是怒批「連簡章都看不懂?」。而8日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針對此事回應「規定從1992年就有」、「各機關都一律遵守」,並強調「法律就是法律」。然而仔細比對原文後,卻能發現該名附中生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法律合理性,而是在質疑簡章及國防部為何無法給出明確的回應。一名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的學生自小立志當急診醫師,2025年順利通過學測並取得報考國防醫資格,卻因「出生南京、未入籍滿20年」遭初審淘汰。該名學生質疑,自己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從小在台成長,並無中國戶籍,為何被視為「大陸地區人民」。該貼文於5月6日被媒體大肆報導後,引發譁然,許多網友紛紛出言批評「高材生?連簡章都看不懂」、「招生資格就寫在那裡有什麼問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針對此事,也於8日回應表示。他提到,1992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訂立以來就存在,各機關都一律遵守,歷年皆是如此,並非今年才突然出現的。他解釋道,由於兩岸的國籍皆為屬人主義,因此該學生確實有中華民國國籍沒錯,但也有可能在中國大陸設籍,並強調「法律就是法律」必須遵守。不過,回顧該名學生於Dcard的貼文可以確定,其從頭到尾都沒有認為規定「不合理」,而是認為規定「不清楚」,且他也並非胡亂指控,是在多次詢問國防部與輔導員時,都未能得到確切回答,並在比對「簡章」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後也認為沒問題後才報考,但卻仍被國防醫刷掉初審資格,於是無奈下選擇發文。原po多次詢問國防部、比對簡章後認為無問題才選擇報名,但仍被國防醫刷掉初審資格。(圖/翻攝畫面)他於貼文中舉例,簡章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須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20年」但他強調自己並無在大陸設籍,只是出生定在南京,並質疑「怎麼能以此規定限制我不能報名?」而他覺得最荒謬的是,自己明明被國防醫拒絕在門外,但卻依然得服1年的兵役,他的處境就像是「我想當一名軍人時不能志願當,國防部徵召我時,我卻不能拒絕」。而最後,他也於貼文中強調,自己並不是在譴責國防部,只是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因為「出生地」被刷掉。

川普上任來第2次!北韓朝日本海「發射彈道飛彈」
南韓軍方表示,北韓於當地時間8日上午8時,向日本海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導彈的類型和射程尚未披露。這是北韓自今年3月以來,時隔兩個月再度發射彈道飛彈,也是自今年1月美國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政府上台後的第二次發射。南韓聯合參謀本部目前正在分析北韓此次發射的彈道飛彈型號、射程等詳細數據。據日本國防部官員稱,此次發射不會對日本造成影響。

印巴戰火起! 「喀什米爾地區」引爆近80年恩怨情仇
印巴緊張局勢升溫,印度軍方7日凌晨對巴基斯坦和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發動一系列襲擊,巴基斯坦發動砲擊反擊,原因是印屬喀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致命襲擊事件,造成26人喪生。自1947年印度分治、巴基斯坦成立以來,這兩個「擁核為武」的國家,為了爭奪這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領土紛爭不斷,而印屬喀什米爾地區自1989年以來,一直爆發反對印度統治的分離主義武裝抗爭,印度政府2019年宣布廢除《憲法》第370條內容後,要求當地須遵守印度《憲法》,形同剝奪半自治的地位,引發在地人更多不滿,根據《維基百科》和外媒的報導,整理出過往喀什米爾地區的衝突: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圖/達志/美聯社)2025年4月22日在印屬喀什米爾巴哈甘(Pahalgam)發生恐怖攻擊,造成26死慘劇。印度警方宣稱,兩名攻擊者來自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則否認。印度誓言要進行報復,雙方在兩周內互相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包括關閉邊界和暫停河水共享條約,甚至發生衝突。5月7日,印度針對巴基斯坦、巴屬喀什米爾等至少9個地點發動空襲轟炸,造成3死12傷。印度國防部宣稱這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巴基斯坦則控訴印度軍方挑釁,宣稱擊落至少5架印度戰機,其中3架還是自法國採購的「飆風戰鬥機」。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圖/達志/美聯社)2023年6月24日,巴基斯坦指控印度士兵越境,在巴屬喀什米爾瑟德瓦爾(Sattwal)向一群牧羊人開火,這起事件導致兩名喀什米爾人喪生,一人受重傷。2020年4月12日,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在喀什米的邊境附近交火,造成3名印度平民死亡。6月14日,雙方再度於同一地點交火,造成1名士兵死亡,3名士兵受傷。11月13日,印巴兩國在停火線附近發生衝突,造成10餘人死亡。2019年2月14日,喀什米爾叛亂分子開著裝載爆裂物的車輛,衝撞一輛載有印度士兵的巴士,造成40人死亡,此次攻擊也引發印度在巴基斯坦境內進行空襲,印度聲稱擊潰一座激進分子的訓練營,而巴基斯坦則是擊落一架印度戰機並俘虜了一名飛行員,10月20日,印度與巴基斯坦軍隊在喀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交火,導致雙方多名士兵與平民傷亡,而上述該飛行員後來被釋放,緩解緊張局勢。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圖/達志/美聯社)2016年武裝分子潛入印屬喀什米爾軍事基地,造成至少18名士兵死亡,印度隨後派遣特種部隊入侵巴基斯坦控制領土,後來聲稱執行名為「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s)中殺害多名叛亂分子,巴基斯坦否認這場攻擊,接著雙方隨後爆發多日邊境交火,造成軍民死傷。1999年巴基斯坦士兵和喀什米爾武裝分子佔領印度側的喜馬拉雅山峰,印度以空襲和砲擊回擊,雙方在10周內至少有1千名人員喪生,由於擔憂衝突升級為核戰,最後由美國出面斡旋,衝突宣告結束。1989年喀什米爾反抗軍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對印度發動血腥叛亂。印度軍方事後以強硬手段鎮壓,加劇印巴雙方外交和軍事衝突。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圖/達志/美聯社)1971年印度介入東巴基斯坦的獨立戰爭,造成巴基斯坦重大挫敗,東巴基斯坦最終脫離巴基斯坦並成為「孟加拉」。這場衝突估計造成300萬人死亡。隔年,印巴簽署和平協議,將喀什米爾停火線改名為「印巴控制線」(Lineof Control),雙方沿邊界部署更多軍隊,變成重兵駐守的軍事前哨。1965年第二次喀什米爾戰爭爆發,數千人在戰爭中喪命,最終在美國和前蘇聯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印度和巴基斯坦於隔年1月10日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進行談判,並簽署了《塔什干宣言》(Tashkent Declaration),雙方同意歸還戰爭期間所佔領的土地並撤軍。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圖/達志/美聯社)1947年第一次喀什米爾戰爭爆發,當時英屬印度被劃分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而喀什米爾當時由一名印度教君主統治並維持中立。不過在巴基斯坦武裝分子入侵後,他簽署了加入印度的協議,巴基斯坦不承認該協議具法律效力,因此戰爭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直到1948年才結束。經聯合國載1949年在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雙方同意撤軍至一條互相協議的停火線,喀什米爾也被分割為印屬和巴屬控制區,雖然雙方承諾由聯合國主持投票,讓該地區的人民決定加入巴基斯坦還是印度,然而此投票至今未曾舉行。

資優生因在陸出生遭禁考軍校?學者指憲法採屬人主義何苦違憲整自家人
針對網傳某資優生,因為在大陸出生,被國防部依照陸委會規定,禁止高三畢業後報考軍校,得再多等兩年才能報告,形同昔日疫情期間的「人球小明」類似的處境,引發討論。對此,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何志勇聲援該師大附中學生,強調該生若敘述的內容屬實,他的父親是中華民國公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國籍認定採「屬人主義」,該生自出生當下,就已經取得中華民國國籍,這絕無疑問,不必等入中華民國國籍滿20年,才能被視為中華民國國民。只要該生的學測成績符合初審標準,當然有進入複審的資格,政府沒有任何理由,要該生再等兩年,僅因政黨特殊意識形態,就冒著違憲又違背母法規定的風險,浪費該資優生兩年光陰。網傳某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在Dcard發文訴苦,從小就決定要當急診醫師,欲報考國防醫學院,但今年1月學測後,雖通過資格可申請國防醫學系,開始準備資料,也有自信能上,沒想到3月初審卻被國防醫以原PO「出生南京市,未入本國籍滿20年,不符報名資格」為由,撤銷錄取資格,該生表示,他有中華民國戶籍、身分證與護照,從小在台灣長大,沒有中國大陸戶籍,直到15歲時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在南京,因為當年父母在大陸工作,他2歲回到台灣,今年剛滿18歲,若要符合「入本國籍滿20年」,得等到22歲才能申請國防醫學院。何志勇懷疑,該生之所以會被國防部認定是「大陸地區人民」,源頭恐怕是2018年,民進黨政府下的陸委會修訂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五條,改認定陸配子女在大陸地區出生,如未在出生一年後回台設籍,就會變成「大陸地區人民」,但他質疑,這條規定,只是陸委會自行訂定的內規,內規不能違背母法,更不能牴觸憲法!何志勇解釋,陸委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五條的母法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內容,並未因細則內規變動而有改變,該法強調「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分別指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就這麼單純而簡單,如此而已。他指出,軍校招生依據是根據2018年修訂的陸委會內規,內規並不是法律認定,尤其內規也不能違反我國憲法國籍取得的「屬人主義」。否則,若按照陸委會的解釋邏輯,如果中華民國國民在外國生了小孩,只要一年內沒有回台設戶籍,難道就會變成就變成他國的公民了嗎?何志勇強調,民主的基礎是法治,法制則需要法律安定,憲法效力高於法律,行政機關的內規絕對不可超越法律或違憲,這是民主國家的基本ABC,否則行政機構的裁量權就可能過度膨脹,法制就會亂了套,嚴重者,民主制度都可受到影響不復存在。何志勇說,他不清楚當年陸委會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有關陸配子女身分的動機為何?但在未來五到十年,這些「新台灣之子」在台灣上大學的人數將達到高峰,每年預計有1-2萬人之譜,僅因陸委會修訂內規而衍生出的身分認定資格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勢必會影響這些新台灣之子,就讀軍事院校或從軍的權益。此外,他指出,退一萬步而言,2018年,也就是約八年前修訂的陸委會內規,縮限「台灣地區人民」身份別認定,為何就能「溯及既往」到十八年前出生並於十六年前返台設籍的師大附中資優生?畢竟從一般法理而言,當法規修正,若舊法規有利於人民,則適用舊法規,「台灣地區人民」身分別不也是如此?試問,當國防醫學院能夠招收大馬僑生、港澳生,台灣人卻被排除於外,難道就只因為當年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她們的小孩就要遭受這種待遇?何志勇感嘆,當大國角力導致全球動盪的當下,中華民國在台灣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團結全民厚植國力,而不是深陷在意識形態的恐懼之中,將這些「新台灣之子」往外推,更別說,國軍兵源缺,而且想報考軍校者還是高中資優生,他要替該位同學抱屈「何其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