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
」 川普 總統 南韓 關稅 尹錫悅
張亞中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 提「王金平擔任中共對話代表」4承諾
關鍵字:、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主席今年將改選。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1日宣布參與黨主席選舉,並推出三改革、四承諾。張亞中今(2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將推動修改黨綱建立事權統一機制,總統候選人一律初選,一旦確定人選,黨主席交予選戰所有黨權,並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自願縮減此次任期時間至下屆新任總統就職前一日」。張亞中更說,為兩岸謀福祉之利,將恭請王金平院長擔任與中共對話的全權代表。張亞中今天表示,本黨面對連續三次總統敗選以及如今的危境,我們不能再自欺欺人。連最忠貞的黃復興黨部都被懲罰式地裁撒,導致本黨再也無法令人尊敬、無法感動人民。張亞中指出,國民黨根基正存在三大結構性問題,必須立刻重建:第一,兩岸議題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第二,在歷史文化與身分認同議題上,未能撥亂反正,導致本黨核心價值漸趨模糊,精神潰散;第三,黨中央與地方連結失衡,形成「地方選舉可勝、總統大選卻敗」的弔詭現象。張亞中提出國民黨三大改革方向,包括數位轉型,將募集專款專用,推動本黨全面數位化;重建國民黨政策路線與戰略藍圖;重建理念信仰,從思想凝聚力量。另外,張亞中也給出四大重大改革承諾,一,落實黨內民主,建立總統大選事權統一制度,總統候選人必須由初選產生。一旦總統候選人確定,黨主席交予選戰所有黨權,以發揮整體戰力,贏回政權;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若當選,上任後自動接任黨主席。他承諾縮短本屆主席任期至2028年5月19日。三,全力為國共和解與兩岸和平創造契機,恭請王金平擔任對話全權代表。最終目標是台灣未來在「兩岸和平協議」的引導下,成為「全球的非戰和平區」;四,台灣的公義價值不可再淪喪,為全面監督民進黨執政,設立「公義部」,恭請前立委邱毅承擔重責,包括組建律師團隊、建立舉報平台、設置專款專用基金等。張亞中指出,如果他能當選黨主席,一定會看到一個敢於站在每一個戰場最前線,為本黨的價值與理念戰鬥到底的黨主席。「我不會搞小團體,不會設想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以破釜沈舟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力挽狂瀾的力量,再次攜手「救黨、救國、救兩岸」。

乾爹不玩了!川普最大金主要沒了 馬斯克宣布將減少政治領域捐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於卡達(Qatar)一場經濟論壇上表示「我想我已經做得夠多了」,宣布未來將大幅減少政治捐款。這直接影響到美國共和黨與川普,因為馬斯克是美國共和黨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最大金主之一。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馬斯克於2024年投入超過2.5億美元來支持川普(Donald Trump)及相關共和黨候選人,包括資助「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與其他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用以在選戰中主導媒體操作與戰場區投放廣告。馬斯克甚至在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選舉中,砸下2千萬美元支持保守派候選人,但該名候選人仍敗北於自由派對手,這場選舉也被視為2025年大選前哨戰之一。自2025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後,馬斯克便被任命主導聯邦政府機構改革,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意圖裁減數千名公務員、削減數十億美元支出並取消對外援助。但實際上,這一系列舉措引發歐洲與美國國內反彈,並對其企業造成實質衝擊,特斯拉的汽車銷售量在2025年第一季同比下滑13%,且股價在川普就任後已下跌約20%。市場普遍認為,社會對其政治傾向的反彈已轉化為抵制行動,直接影響品牌形象與市場表現。儘管如此,馬斯克並未完全排除未來重啟政治捐款的可能性。他在論壇中表示「如果未來我看到有理由進行政治支出,我會這麼做。」目前的減少僅是策略性撤退。白宮一名消息人士表示,馬斯克後續還是會透過諮詢、財務與人脈對川普政府施加影響。另一位熟悉內情人士更直言,馬斯克希望企業能恢復元氣,這才是他暫時收手的主要動機。面對市場關注與特斯拉投資人壓力,馬斯克也承諾將持續擔任執行長至少五年,並表示自5月起,每週僅花1至2天處理DOGE事務。馬斯克強調,自己對特斯拉的承諾仍在,也否認自己因政治因素影響企業經營「我們在歐洲以外的需求強勁,情勢已經翻轉。」但多份民調顯示,美國選民對馬斯克的看法兩極,根據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5月中調查,58%受訪者對馬斯克持負面觀感,僅39%正面看待。此外,馬斯克也面臨來自公司治理的壓力。雖然特斯拉董事長丹霍姆(Robyn Denholm)否認正尋找接替人選,但外界對馬斯克是否過度分心DOGE職務、是否能專心領導特斯拉發展AI與自駕計程車業務等事已有質疑。馬斯克本人表示,他繼續擔任執行長的關鍵,在於是否保有25%的投票控制權「這不是關於錢的問題,而是合理控制權的問題。」對於他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改革成效,馬斯克在會議中強調該單位對預算控制的影響力其實有限「我們只是顧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做得很好。」馬斯克也否認削減行動對國際人道援助如HIV防治造成災難性影響,同時指責相關報告內容實在過於誇大。

嘆總統就職滿週年對美對陸都躺平只有內鬥 黃介正籲有識者不能讓台灣爛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指出,賴總統執政滿週年「對華盛頓只能躺平,對北京則是只想躺平」,「僅對內(鬥)而不對外」,他要問,這樣如何支撐台灣訂定國際戰略?但他也說,不論對賴總統過去一年做得好不好,有各種不同的想法,但只要是對台灣還有理想的人,都不應該放棄,在台灣到2028年才有機會換總統之前,絕對不能讓台灣就這樣爛掉,至少要穩定兩岸關係,讓後面的人還能接得起「攤子」。馬英九基金會今天與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合辦「賴政府執政一週年研討會」,主題是「兩岸關係如何突圍」。應邀專題演講的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黃介正以此為題指出,或許「有人」真的認為兩岸關係目前很好,可以高枕無憂,但其實對更多數民眾而言,對兩岸關係目前情況,可說是輾轉難眠。他說,高枕無憂雖是好事,但高枕的同時應該是在思考問題,而非躺平。黃介正說,目前很多人擔心,對於兩岸關係,政府是否已經躺平?但其實「躺平」有兩種,一種是「只能躺平」,另一種是「只想躺平」。他解釋,台灣目前對川普總統的關稅戰「只能躺平」,因為台灣不理解華盛頓運作,不瞭解白宮與國務院官員其實未必同調,台灣很想瞭解美國的對台政策,但常常忘記,美國國務院的亞太助卿人事案「還沒通過」參議院任命聽證,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現在「根本還沒提名」,甚至美國國安會的一把手、二把手都被「端了」、被直接請辭,目前僅有美國國安會主管亞太事務的人員還算是台灣所熟識「但也就到此為止」。黃介正說,現在大家看出來,美國真正在白宮內做決策者,與美國閣員是有距離的,台灣在此之下,外部壓力其實相當大,問題是,台灣對大陸只想躺平,也不想知道北京決策模式,不想知道為何有這麼多大陸官員突然被報導「觸法下馬」,甚至被除名。這些大陸人事變遷會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決策產生什麼影響?台灣甚至不想知道,只想躺平。他感慨,台灣面對未來生存發展,最嚴重的兩個地方,一是華府,一是北京,他們內部出了什麼事,台灣不知道也不想瞭解,「對華盛頓只能躺平,對北京則是只想躺平」,他要問,長此以往,對美、對陸的戰略情報怎麼辦,沒有情報,如何支撐台灣訂定因應戰略?台灣目前既不瞭解美國,也不瞭解北京,也因為不瞭解美國,僅台灣對美關稅戰「該不該下跪」就很棘手,至於對中國大陸,也因為「只想躺平」,被迫面臨「要不要切斷的問題」。他提醒政府,中國大陸以前喊「2025中國製造」,被國際解讀為喊口號,但是如今已成為事實,歐美都無法與中國大陸生產製造基地完全切斷,台灣如果面對美國、中國大陸都不清楚,那中華民國的「國安問題」怎麼辦?他舉例,輝達想在台灣設點,需要很多電,需要很多電力,台灣520卻是「無核後的第三天」,三天前就已經是無核台灣,黃仁勳要的,賴清德總統能給嗎?此外,台灣媒體每天都報導政府要提高國防預算,又要買很多裝備,但國軍目前現況是「10輛車只有7位駕駛兵」,如果還要再多買10輛軍車,那就恐怕沒有7位駕駛兵了「因為至少兩個人太累,申請退伍」,台灣軍事裝備不斷增加,兵力卻不斷減少,志願役軍官退伍潮引發外界憂慮。黃介正透露,有外國朋友問他,賴政府恢復軍事審判,對台灣軍力好不好,他只講一句話「請你去國軍人才招募中心門口,站一天看一下詢問者有沒有增加」,就會有答案。他因此提醒賴政府,2021年,美國印太司令曾在美國參議院表示,中國大陸具備武力進犯台灣應該是在6年後,而中國大陸也提出解放軍見軍百年目標,雖然沒有明說該目標為何,但眼看2027年就要到了,而且那一年台灣又要大選,是國內政治競爭壓力最大之際。但政府過去一年,卻還是「看內不看外」,只對內、搞選舉、動員、互相攻擊,罷免,互相對立,關起門來幹,「因為這不用對外,不必會講外語,關起門幹就可以」。不過,台灣最大危險,不就是在外面?而要處理國安問題,必須瞭解「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絕對不能只有「鬥」卻不對話。儘管如此,黃介正在演講最後仍呼籲,不論大家針對賴總統過去一年做得好不好,容或有各種不同的想法,但只要是台灣有希望、有理想,希望國家越來越好的人,不論提出批評或給予建設性建議,都不應忘記2028年,在台灣有機會換總統以前,絕對不能就讓台灣爛掉,讓後面的人起碼還能接得起來「這個攤子」(兩岸關係)。

川普暗示前總統醫療團隊「掩蓋病情」! 多本新書揭露拜登去年已病入膏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得知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後,坦言應對前總統的醫療團隊展開調查,暗示他們可能試圖掩蓋病情,好讓拜登繼續執政,甚至參選。川普在美東時間19日於橢圓形辦公室接受採訪時,被記者要求對拜登的健康狀況發表看法,並被問及是否計劃致電這位政壇前輩。他先是稱此消息「令人非常難過」,隨即話鋒一轉,暗示前總統的醫療團隊可能存在掩蓋病情的情況,而這種指控與保守派陣營先前的推測不謀而合,「我很驚訝公眾沒有更早獲知消息,因為發展到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9分需要很長時間。」在吹噓自己體檢結果優異,並強調已接受過認知測試後,川普質疑拜登的白宮醫師歐康納(Kevin O'Connor)的判斷有失專業,「仔細想想,這位醫生當初還堅稱喬的認知能力完全正常,說他毫無問題,或許就是同一位醫生,而有人隱瞞了實情。」他也強調:「我認為民眾有權了解真相。」據拜登辦公室18日的聲明指出,這位82歲的前總統於16日確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攝護腺癌通常以格里森分數評估其侵略性,而拜登的指標已達最高風險等級的9分,表示腫瘤細胞發育程度極高,侵略性強,轉移的可能性也較高。該聲明稱:「雖然屬於侵襲性較強的類型,但癌細胞對荷爾蒙治療敏感,病情仍可有效控制,總統與家人正與醫療團隊評估治療方案。」消息公布後各界紛紛表達慰問,連川普與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也透過Truth Social發文稱:「我們對拜登的健康狀況深感憂心,向吉兒(Jill Biden)與其家人致上誠摯祝福,祈願喬能迅速康復。」然而小唐納川普(Donald Trump Jr.)等極右派網路意見領袖隨即質疑拜登的病情遭到隱瞞。「我想知道吉兒拜登博士怎麼會漏診第五期(Stage V)轉移性癌症?還是這根本又是顆煙霧彈?」小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批評。不過報導也澄清,這位前第一夫人雖擁有教育學博士學位,但並非執業醫師。自去年6月底拜登與川普辯論失常後,關於其執政及參選能力的質疑聲浪就開始排山倒海而來。當時白宮新聞秘書卡琳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被問到為何有帕金森氏症專家多次進出白宮時,也顯得不知所措。值得注意的是,歐康納醫師從未像川普1.0任內的白宮醫師傑克森(Ronny Jackson,現為德州共和黨眾議員)那樣接受媒體質詢。即便川普2020年大選前確診COVID-19時,其繼任醫師康利(Sean Conley)也有立即召開記者會進行說明。與此同時,多本關於2024大選的新書持續引發公眾對拜登健康的關注。其中最聳動的當屬CNN記者塔珀(Jake Tapper)與Axios記者湯普森(Alex Thompson)合著的《原罪:拜登總統的衰退,掩蓋,以及他再次參選的災難性選擇》(Original Sin: President Biden’s Decline, Its Cover-Up, and His Disastrous Choice to Run Again)。書摘披露,幕僚曾討論在選後讓拜登使用輪椅,因其身體機能退化已相當嚴重。此外,在《奮戰:白宮史上最狂野選戰》(Fight: Inside the Wildest Battle for the White House)一書中,作者艾倫(Jonathan Allen)與帕尼斯(Amie Parnes)揭露拜登需靠螢光膠帶引導才能順利走完募款活動的動線安排。而撰寫《未知:川普如何擊敗拜登、賀錦麗與歷史性選戰》(Uncharted: How Trump Beat Biden, Harris, and the Odds in the Wildest Campaign in History)的惠普爾(Chris Whipple)上月也在CNN強調:「這不同於傳統意義的掩蓋,並非水門事件式的陰謀,也非卡爾羅夫(Karl Rove)所說的龐大騙局,拜登的核心幕僚無視所有證據,堅信他仍能勝選並完成任期,這簡直是集體妄想。」

川普關稅休戰 各國準備學中國硬起來
中國大陸對美貿易談判採取硬碰硬的策略,最後換得川普總統大退讓,將對中145%高關稅調降至30%。美媒19日報導說,這讓許多國家開始懷疑,他們依循外交途徑並追求速戰速決,是否用對了策略。有些國家認為應該仿效中國,也有必要對川普政府硬起來。美中經貿高層於10日、11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談後,雙方宣布「休戰」90天。目前在新加坡當訪問研究員的前美國貿易談判官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說:「這改變了談判的動態,許多國家都緊盯日內瓦的談判,並得出結論,認為川普已開始意識到(打關稅戰)玩得太過火了。」美媒指出,雖然各國官員不願公開表現出態度變硬,但更大型國家已有跡象顯示,他們了解自己手上也握有談判籌碼,可以放慢對美磋商步伐。例如,韓國即將於6月3日舉行大選,而呼聲最高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表示,對美談判不必急於達成初期協議,並批評現任看守政府操之過急。另外,儘管川普稱印度準備降低所有對美貨關稅,但印度外長蘇杰生說,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遽下判斷為時過早。」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堅稱,對美關稅談判「會考慮期限,但不會因過於拘泥於期限而損害國家利益」。不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美國先後與英國和中國就調降部分關稅達成協議,讓日本政府內部出現焦慮的聲音。日本迄今一直要求美方全面取消加徵關稅,但隨著美中達成協議,川普向他國讓步的理由降低。為此,日本想將對美要求從「取消」轉為「下調」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18日接受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訪問時也警告,對於不願「真誠談判」的國家,美方將恢復川普於4月2日宣布的最高對等關稅稅率。他表示,美國將發函通知那些拒絕善意談判的國家,而部分國家稅率高達數十個百分點。

遺忘小孩過世年份遭疑心智能力衰退 拜登怒回:他們怎麼敢問這個
近期有美國媒體取得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在2023年接受司法部調查人員訪談時的錄音,當中疑似出現拜登記憶力衰退的跡象,因為在回答特別檢察官赫爾(Robert Hur)問題時,拜登多次出現長時間停頓、聲音低語且困惑。,拜登無法準確回憶起一些人生重要時刻,包括其子博拜登(Beau Biden)去世的年份,以及川普(Donald Trump)首次當選總統的時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錄音中,拜登談到歐巴馬(Barack Obama)當年不希望他在2016年參選,理由是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比我更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此外,他還談及古騰堡印刷機(Gutenberg printing press)的影響力,以及自己與喜劇演員雷諾(Jay Leno)共同駕駛 Corvette 的經驗。赫爾在其報告中形容拜登為「一位令人同情、出於好意的高齡男性,但記憶力不佳」,並認為不應對其提出任何指控。白宮對此說法表達強烈不滿,拜登本人也公開表示「報告甚至提到我記不起我兒子去世的時間。該死的,他怎麼敢提這件事?坦白說,當我被問到那個問題時,我心裡想這根本不關他們的事。」儘管白宮官員當時極力否認拜登職能受損,其盟友也一度支持他,但在2024年6月的一場總統辯論中,拜登的表現遭到質疑,也加速越來越多民主黨內部人士要求他退出競選,最終拜登在7月將民主黨候選人資格讓給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報導中提到,拜登在接受詢問時的錄音原始檔,並未隨著去年的報告一同公布,拜登政府以「受憲法保護的執法材料」為由拒絕公開,稱共和黨人欲將其「操弄以謀取政治利益」。除了拜登之外,川普也因年齡與記憶狀況遭到質疑。他曾在證詞中將性侵案原告卡羅爾(E Jean Carroll)誤認為前妻梅普爾斯(Marla Maples),並聲稱與賀錦麗的電視辯論「觀眾反應熱烈」,儘管實際上現場並無觀眾。一本由塔柏(Jake Tapper)與湯普森(Alex Thompson)合著的新書《原罪》(Original Sin)則進一步指出,白宮疑似掩蓋拜登健康狀況,書中提到,拜登甚至曾無法認出好萊塢演員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並記不起幾位重要幕僚的名字,助手們一度討論讓他坐輪椅。但在當時,白宮並未正面回應這些事情,但這些訊息持續加速外界對於拜登年齡與記憶狀態的關注。

賴清德就職週年滿意度超五成 國民黨批施政背離民意缺乏對策
民進黨民調中心昨(16)日公布數據顯示,賴清德總統就任一年滿意度達57.3%,行政院長卓榮泰滿意度為45.3%,均高於不滿意度,民進黨認為,此結果反映賴政府在複雜的國內外局勢下,仍然帶領台灣穩健前進。然而,國民黨對此民調結果提出質疑,認為賴政府實際表現與民調存在落差,並強調民調結果可能未能充分反映民眾對政府政策的真實感受。國民黨指出,賴清德總統在國防、外交、兩岸政策等重大挑戰面前,多數時間缺乏具體對策,尤其在關稅戰、匯率戰及潛在的美債危機等議題上,政府未能提出有效應對方案,導致民眾不安。此外,國民黨批評賴政府在內政方面,包括年金改革、財政劃分法修訂等議題上,未能順應民意,引發社會反彈,並認為政府在這些議題上的處理方式,顯示其未能充分傾聽民意。國民黨指出,歷經2024年總統大選,賴清德雖最終從三腳督選戰中突圍而出,但得票率僅獲得四成選票,政策推行上恐面臨民意基礎不足的挑戰。因此,國民黨形容賴清德總統為「少數大總統」,認為其過去一意孤行,貫徹逆風施政,導致社會反彈日益升高。國民黨認為,台灣面臨國防、產業、能源等多重挑戰,政府應以更謙卑的態度,廣納各方意見,而非獨斷獨行。國民黨強調,台灣當前局勢嚴峻,國防、產業、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為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國民黨呼籲朝野各黨派應放下成見,團結一致,共同推動攸關民生福祉的法案,以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並期盼政府能以更開放的態度,與在野黨進行實質對話,共同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宣布退黨避免影響選情 尹錫悅:請支持國民力量候選人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윤석열)於17日透過Facebook正式宣布退出保守派政黨「國民力量(국민의힘)」。在聲明中,尹錫悅強調,雖然選擇離開政黨,但他並未退出政治,而是將「披上白衣、從軍效力」,持續以個人身分守護自由與主權。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指出,尹錫悅在聲明中對過去支持他的黨員同志致上謝意,並表示這次的選擇,是因為他認為「大韓民國正站在自由民主主義體制能否存續或將崩壞的生死關頭」。這次的總統大選不僅關乎政權更替,更攸關國家的根本制度與未來命運「沒有自由民主主義,就沒有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沒有國民的幸福,也沒有安全保障。」尹錫悅呼籲所有保守支持者應團結一心,集中力量支持國民力量的總統候選人金文洙(김문수),並形容此次選舉是「阻止極權獨裁的最後機會」。尹錫悅特別強調,選民的每一票都象徵著對國家自由與主權的守護。曾在去年冬天與他一同走上街頭的國民與青年們,如今更應該在選票上展現意志。尹錫悅的退黨聲明中,反覆提到「守護自由大韓民國」與「對抗極權」的重要性。尹錫悅也提到,即使離開曾讓他當上總統的政黨國民力量,也認為這是自己在當前情勢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尹錫悅在聲明中,並未提及具體離黨原因或與國民力量內部的具體歧見,但從聲明內容推測,與保守陣營內部對金文洙支持力道不足、或政策路線分歧可能有所關聯。此外,尹錫悅的發文也透露出對金文洙的高度信任與期待。尹錫悅稱自己對金的支持「不亞於候選人本人」。聲明末段,尹錫悅再次呼籲支持者踴躍投票,並表示「我將永遠與大家同在,對於大家的鼓勵與支持,我絕不會忘記這份感激之情」。

吸金22億遭判12年!徐少東失聯「最後足跡在愛河」 461字手寫家書曝光
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涉嫌以投資電信App為名,非法吸金超過22億元,去年高雄高分院二審改判徐12年,全案仍可上訴。另涉中資介選散佈假民調以50萬元交保,兩案皆在審理中,更被傳喚今(13)日下午14時50分開庭。不過家屬報案表示,徐少東9日清晨留下書信給兒子後,便開著向朋友借的千萬賓利轎車外出,就此人間蒸發。根據徐留下的信件內容,他宣稱自己「承受了太多扭曲,會找個風水寶地,你們別掛心。」警方調閱監視器後發現,他將車開到高醫地下停車場停放後,徒步走往同盟路愛河一帶,目前尚未尋獲。根據資料,徐少東與法律顧問張永昌2015年收購南頻電信公司,改名為「三聯南頻」並宣稱將開發具通訊加密技術的APP,結合電信加值服務與法律諮詢,吸引投資人投入資金。並聲稱投資人繳交保證金後可獲固定報酬,拉人加入還可獲得額外獎金,4年間非法吸收資金逾22億元,影響超過4000名投資者。1審時徐少東遭判徒刑13年、罰金1億,2審改判12年、罰金維持原判。此外,身具「中華致公黨」副主席身分的徐少東,被控涉及中國介入國內大選案與違反國安法,遭橋頭地檢提起公訴,被法院准予50萬元交保候傳,並裁定自113年11月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據了解,徐少東原定13日下午要開庭,但他在9日清晨留下書信後,開著向朋友借的賓利轎車外出,就此失聯。家屬則表示,徐少東近日心情低落,且離家時身上沒帶手機,始終聯繫不上,再加上遺留有書信在家中,擔心他發生不測,在11日通報警方緊急協尋。警方受理後,因無法透過手機定位找人,初步只能從徐少東駕車離家的行車線,沿路調閱監視器尋人,發現徐最後將車開到高醫地下停車場,隨後下車徒步往同盟路方向,也就是愛河一帶,但目前仍搜尋未果。警方調閱監視器,發現徐少東最後將車開到高醫地下停車場,隨後下車徒步往同盟路方向,也就是愛河一帶後失聯。(圖/報系資料照)徐少東失蹤前,留下461字的家書給兒子,目前內容也已在網上曝光:或許一切很突然,只因為爸爸承受不了太多看清的扭曲,與政治性操作的司法,這幢房子不想弄髒了祂,畢竟這是我們走過用了很多能量的地方,我會找一個風水寶地,你們別掛心,人生就是如此,何況爸爸是想開了。好好的做人,唯有強壯,才是真理,現在的社會沒有什麼「浪子回頭」,要嘛就低調做人,否則就紮紮實實充實被需要的能力。爸爸今像風ㄧ樣,在另外的世界裡守護著,部隊當上志願役是非常正面的表現,當外界扭曲我時,你毅然決定在危困的社會上,擔起尊正的責任。爸爸相信你和爺爺一樣,受人尊敬,當官的不大,卻是清白做人。你和姐姐要一樣的精神,尤其不用擔心,再有我所造成的陷害會有人欺負你,所用過去我奉獻的證物資料,那些不足再提的長輩們,我們的錄音錄影全被我整理好,已交給一位狠角色,如果再有波及無辜家人就讓這些人付出相對的代價。孩子,爸爸是想開了,才決定走上這條路,沒有任何東西是真的都沒了,留下的只剩記憶,只有這份最後決定的這封信,未來的路,一切安好活出自信,總有再見的一天,視姐姐、ㄚ姨如母親一樣團結,痛難免,但值得,我等不到你休假,那只是多餘的!

美中關稅破冰美股飆漲! 台股13日電子+航運領漲暴衝500點
美中關稅戰宣布暫停90日後,美股主指12日飆漲,美元創下去年11月大選以來最大升幅,美債殖利率飆高,油價走強,台股13日開盤就大漲,以21474.02開出後直線上升,衝向21626.28點,漲逾496點。法人表示,美中達成協議,有助股市上演慶祝行情,但仍要注意下一波晶片關稅的疑慮,以及利多鈍化問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即將來台,台股12日開高走高,終場上漲214.5點,收在21129.54點,漲幅1.03%,成交量2790.62億元。13日開盤也是電子股較強,半導體、電腦周邊、電子組件等漲逾2%,美中貿易戰有轉圜餘地,航運股早盤更大漲超過4.5%,中櫃(2613)飆漲停在31.55元。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20分左右,台積電(2330)漲25元、在982;鴻海(2317)漲5元、在158元;台達電(2308)漲2元、在372元;廣達(2382)漲5元、在263.5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35元、在1350元,大立光(3008)大漲110元、在2315元。美國本周有通膨數據出爐,市場將首度感受新關稅政策對物價的初步衝擊,不過美中上周末在日內瓦敲定的協議,同意在接下來90天內下調雙邊關稅,美國也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從原本的145%下調至30%,中對美從125%降至10%,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最快會在本周末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科技天王們氣勢如虹,美股12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大漲1160.72點,或2.81%,收在42410.1點。那斯達克指數大漲 779.43點,或4.35%,收在18708.34點。S&P 500指數大漲184.28點,或3.26%,收在5844.1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狂漲314.43點,或7.04%,收在4780.93點。NYSE FANG+指數大漲558.71點,或4.41%,收在12674.19點。

吸金22億被判12年!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離家失聯 家屬急報案
涉吸金案遭判刑的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驚傳失聯,家屬11日報案請求高市警協尋,警方確認徐將手機留在家中並與家人失聯,目前正協助家屬協尋中,徐少東因非法吸金22億元,去年2審遭判12年徒刑,罰金1億元,全案仍可上訴,而徐還另涉及違反正副總統選罷法遭起訴,經法院裁定延長境管8個月。新興警分局表示,徐少東家屬前往警局報案,表示徐男於9日離家後失聯,家人11日下午發現他還未返家,但手機仍在家中,因擔心他近期表現出情緒低落,家人擔心他可能發生意外,遂向警方報案。警方受理後,因他沒有攜帶手機無法定位追蹤,僅能沿徐少東離家可能動線調閱監視器,但目前仍未找到其行蹤;正訪查相關人士,希望能確認徐少東於9日清晨離家的可能去處,目前警方仍以家人所報案,擔憂徐男發生意外的方向作協尋。徐少東與法律顧問張永昌於2015年收購南頻電信公司,改名為三聯南頻,並宣稱公司開發具通訊加密技術的APP,結合電信加值服務與法律諮詢,吸引投資人投入資金,聲稱投資人繳交保證金後可獲固定報酬,拉人加入還可獲得額外獎金,4年間非法吸收資金逾22億元,影響超過4000名投資者。司法審判中1審判徐少東徒刑13年罰金1億,2審改判12年罰金維持原判,同時具有中華致公黨副主席身分的徐少東,被控涉及大陸介入國內大選案與違反國安法,遭橋頭地檢提起公訴,被法院准予50萬元交保候傳,並裁定自113年11月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憲訴法說明會登場 柯建銘:著重釐清程序不正義立法瑕疵
立法院2024年12月通過《憲法訴訟法》等爭議條文後,民進黨團聲請暫時處分與釋憲,憲法法庭今(12日)首度針對立法程序問題召開說明會。對此,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黨團將聚焦兩大重點,強調此次爭議不只是政黨對立,更關乎程序正義與憲政秩序的根本。柯建銘指出,民進黨團的訴求是要求大法官認定藍白聯手在本屆國會中的擴權行徑構成違憲。他強調,從未見過如此粗暴的表決程序,表決過程混亂、未經協商便逕自強推法案,已違反憲法保障的民主程序。他直指立法院長韓國瑜為主導者,痛批「即便是戒嚴時期的老蔣也不敢如此妄為」,呼籲釐清國會擴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另外,有關說明會的性質,柯建銘強調,此次並非針對實體法案內容的釋憲庭審,也不是針對暫時處分的正式裁定,而是針對近期立法院表決混亂、舉手與錄音機制失靈等程序性問題進行說明與釐清。他認為,大法官應從此次說明會中釐清藍白聯手是否違反程序正義,進行毀憲亂政的行為。除了聲請人代表方柯建銘等人之外,關係機關立法院代表則將派出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吳宗憲、翁曉玲與黃國昌出席說明會。對此,柯建銘怒批黃國昌無視憲政體制,稱其推動違憲立法、踐踏民主原則,直言「大白天在做白日夢」。他預言,黃國昌將無緣2026年新北市長與2028年總統大選,更強調藍白擴權造成民間強烈反彈,罷免潮至少31席立委可能下台,是台灣憲政史上罕見的民主反撲。

川普重推「最惠國」藥價政策 擬簽行政命令強制降價30%至80%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1日宣布,計劃重啟其首任任期內極具爭議的「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藥價政策,該政策旨在透過將美國特定藥品支付價格與其他國家掛鉤來降低醫療成本。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發文稱,將於12日上午簽署「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行政命令之一」,聲稱此舉可使處方藥價格「幾乎立即下降30%至80%」。綜合CNN及《金融時報》的報導,這項政策並非全新提案。2020年大選後,川普政府曾最終確定同名規則,擬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對診所施用50種B類(Part B)藥品的支付標準,調整為參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家中的最低價格執行。政府當時估算10年可節省8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6兆元)。然而該政策遭聯邦法院阻擋,繼而被後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1年撤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重推正值川普團隊考慮對藥品進口加徵關稅之際。此舉可能加劇學名藥(generic medicines)短缺,最終推高藥價。雖然降低藥價是川普首任核心政見,但其本次競選初期並未重點關注此議題。據《POLITICO》報導,團隊去年甚至表態已放棄「最惠國」模式,因為該政策遭多數共和黨人強烈反對。政策細節目前仍存諸多不確定性:包括適用範圍未明,新版行政令是否延續2020年版本僅針對Medicare B類藥物,抑或擴大到其他支付體系尚待釐清。再來是立法程序疑雲,共和黨正推動的稅改與支出削減方案可能納入此政策,但具體文本尚未公布。最後是法律挑戰的隱憂,先前藥業巨頭已成功阻擋過類似提案,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等行業遊說團體近日立刻發表聲明稱:「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預定價都將傷害美國病患。」產業界與政界的反對聲浪也不容小覷。據悉,7大藥廠曾集體訴訟川普政府2020年的藥價限制令,最終促使拜登政府全面廢除該政策。儘管川普在貼文中宣稱「競選捐款對我和共和黨無效」,但紀錄顯示主要藥業貿易團體確實曾捐助其就職典禮。至於川普及拜登政府的藥價改革差異:川普是強制Medicare支付價格與國際最低價掛鉤,而拜登則是透過《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授權Medicare直接談判10種特定藥品價格,預計10年節省近千億美元。川普在貼文中嚴詞批評藥廠「多年來將研發成本轉嫁給美國冤大頭」的作法,強調新政策將使「美國終於獲得公平待遇」。然而專家指出,此類政策雖可能降低患者自付額與保費,但同時可能限制藥物可及性,實際效果取決於具體設計架構。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後Medicare已獲得有限度的藥價談判權,這將使新版「最惠國」政策與上次推行時的醫療支付環境產生本質差異。對此,藥業界已持續透過訴訟與公關戰反擊,聲稱政府干預將打擊創新投入,但多數訴訟目前未獲法院支持。

菲律賓舉行期中選舉 馬可仕、杜特蒂「兩大政治家族存亡戰」
菲律賓12日舉行期中選舉,包括參議院、眾議院及省市地方首長及議員,總計選出1萬8200多位。此次大選堪稱菲國總統小馬可仕與副總統薩拉杜特蒂(Sara Duterte)決裂後,菲國兩大政治家族之戰,選舉結果不僅是對小馬可仕執政表現的期中檢驗,更攸關薩拉是否續留政壇,甚至是問鼎2028年總統大位的前哨戰。馬可仕家族與杜特蒂家族曾在2022年總統大選中結盟,小馬可仕與前總統杜特蒂長女薩拉聯手,當選總統與副總統。然而2人政治立場漸行漸遠,薩拉去年底恐赫要暗殺總統,引發多名議員對她發動彈劾,儘管她否認所有指控,但她今年7月仍將面對彈劾案。菲國此次改選,計有參議院24席中的12席、眾議院317席,其中12名參議員尤為關鍵,若杜特蒂陣營支持的候選人表現出色,將有助薩拉度過彈劾危機,並為其2028年總統選戰鋪路。菲律賓分17個地區,包括82省、149市。全菲設有3.7萬多個投票中心,登記選民超過6840萬人,民眾可從早上5時至晚間7時投票。初步結果可望在投票結束後數小時內出爐。雖然選民最關心的議題是物價上漲、糧食安全與就業機會等民生問題。但菲中關係也是此次選戰不可忽視的議題,杜特蒂總統任內採取親中疏美政策,以致華府對菲美的長期安全聯盟提出質疑。小馬可仕上任後,迅速轉向親美路線,強化與華府的軍事合作,並在南海議題採強硬立場。根據菲國4月民調,菲1億1000萬人口中,多數選民更傾向支持堅定維護菲律賓在南海主權的候選人。在長達數月的競選中,小馬可仕不斷施壓,將中國作為關鍵的選舉議題,其盟友則將矛頭指向對中國沉默的薩拉。即使杜特蒂今年3月因涉嫌在其任內掃毒,導致6000人死亡,被菲律賓當局逮捕,並移送至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受審,刺激薩拉陣營支持率攀升,但小馬可仕支持的候選人在民調中仍保持領先,似有望贏得更多參院席次。值得注意的是,杜特蒂雖被押送至國際刑事法院,以危害人類罪受審,但因菲選舉法僅限本國定罪才取消參選資格,他這次也參選家鄉達沃市長,仍有可能當選。

身不由己2/恐淪首位在任「跑法院」國民黨主席 連任尷尬中朱立倫找新定位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藍委箭在弦上,國民黨卻屋漏偏逢連夜雨,反罷死亡連署案不僅多名縣市重要幹部被押,連重中之重的黨員名冊還被扣,形同「全都露」,黨主席朱立倫態度雖轉趨強硬,但外界推測他可能將因違集遊法、疑涉組織罪等,淪藍營首位「跑法院」的現任黨主席。據透露,朱的子弟兵獻策力抗檢調搜索中央黨部,朱應朝爭取外界將焦點集中於大搜在野黨是開民主倒車,並發動藍白立委宣誓推動下波司法、民主改革,抗衡綠營獨裁專制。屆時不僅有助朱應對司法戰,若能順勢解柯P之圍,朱有機會站上新制高點。屆時,能否連任黨主席就不需強求,畢竟退萬步而論,選黨主席若真為取大選門票,朱若能挺身捍衛在野黨,洗刷「精算師」酸名,門票也等同入袋。檢調18日聲押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的首日,朱立倫率藍委、市議員到北檢外聲援,堪稱近年藍營罕見的夜衝北檢陳抗,朱身先士卒在北檢外待整晚,直到隔日一早黃呂無保請回才撤。立委直言,面對罷免、立委補選、縣市長大選接踵而至,中央黨部開銷大、黨工不斷精簡,還遭對手惡鬥,處境艱難(圖/報系資料照)據轉述,夜半藍營支持者幾乎散去,朱留在現場與民代聊天時感嘆檢調自亂威信,未來陳抗恐只多不少,他終將會被警方抬走,還自嘲的要對方向警方打聽,是否真會一語成讖。面對國民黨快速被逼到牆角,朱立倫也正在思索走昔日綠營街頭抗議路線的可能性。一名立委直言,面對罷免、立委補選、縣市長大選接踵而至,中央黨部開銷大、黨工不斷精簡,還遭對手惡鬥,處境艱難,但為何仍有A咖堅持要選黨主席?說穿了,就是「當選黨主席幾乎拿到選總統的半張門票」,可惜的是,多數人只看到黨中央沒錢缺人現實,卻忽略必須感動、能號召支持者,才是拿到「大選另半張門票」的關鍵。對朱而言,若能帶國民黨背水一戰,走出被罷免、司法追殺的雙困境,聲望將上漲,至於是否連任黨主席,對朱的政壇定位,其實已非關鍵。朱若被起訴,將是第一位任內就因黨務被起訴,不時跑法院的黨主席(圖/林冠吟攝)據了解,挺朱派仍替朱抱屈,認朱固然在2024藍白合、大罷免,曾犯「輕敵」大忌,但仍盡力亡羊補牢,此刻不宜輕易言退主席。不過,當朱立倫在418晚間率藍營民代,推倒北檢前鐵欄杆的剎那,遭控違反集遊法,不僅被視為藍營應對執政黨的重要分水嶺,朱的新定位之路其實也悄然開展。回顧國民黨近年黨主席,從連戰、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等,僅馬英九曾因捲入特別費案被檢察機關起訴,因2008總統選舉在即,選擇辭去黨主席後再「跑法院」。如今檢調如火如荼偵辦藍營反罷死亡連署案,外界研判檢調將因國民黨發動罷免兩位原住民立委案,直搗中央黨部,約談組發會主委、立委許宇甄,及朱立倫恐難避免,朱若被起訴,將是第一位任內就因黨務被起訴,不時跑法院的黨主席,即使卸任主席,官司也未必會結束,朱如何踏出下一步,黨內外都在看。

南韓國民力量黨陣前換將!金文洙遭撤銷總統候選人資格:我黨民主已死
南韓國民力量黨於凌晨同步召開緊急對策委員會與初選管理委員會,啟動以目前的代理總統、前國務總理韓悳洙,替代前韓國僱傭勞動部長金文洙的程序。全黨員投票將進行至晚間9時,若明(11日)全國委員會決議通過,候選人更換即宣告完成。然而,金文洙陣營對此則準備啟動法律訴訟,南韓總統大選前的政治風暴持續擴大。據韓媒《中央日報》的報導,國民力量黨首席發言人申東旭於今(10日)凌晨在國會向記者表示:「今晚必須完成取消金文洙候選人的資格,並重新登記新候選人的程序。」他進一步說明:「韓悳洙候選人將提交入黨申請書,緊急對策委員會將進行表決,新的總統候選人選拔程序隨即展開。」針對程序細節,申東旭解釋:「需召開緊急對策委員會會議,決議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會審議『重大事由發生及新候選人選拔程序』,隨後選管會需通過『取消金候選人資格』的決議。」對於韓悳洙入黨程序,他強調:「僅需一份文件即可完成入黨手續」,但同時指出:「根據黨章規定,仍需進行全黨員投票和全國委員會決議,在此過程中韓悳洙候選人仍可能遭到否決。」對此,遭撤換的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10日在汝矣島競選辦公室舉行記者會上嚴向國民喊話:「我是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金文洙。各位國民、黨員同志們,昨夜可還安好?緊急對策委員會昨夜非法剝奪了,經國民與黨員合法選出的我的候選資格。這不僅是大韓民國憲政史、更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反民主行為,我黨的民主已於昨夜死亡。」金文洙以強烈措辭批判:「本應與李在明這個怪物戰鬥的我黨,昨夜卻自己化身為怪物。」他強調將追究相關人士的法律與政治責任,並立即採取法律措施應對「違法且不當的候選人替換」。他還在沉痛的聲明中,指責黨領導層從他當選前就預謀推舉韓悳洙,最終在凌晨1點剝奪其候選資格,更在3點開始,僅用1小時的時間強行準備32份文件完成現場登記。金文洙還援引黨章條文強調:「總統候選人應由全國代表大會或其受權機構全國委員會選出,但無權限的緊急對策委員會卻在未召開全國委員會的情況下擅自決定,已構成明顯違反黨章。」金文洙誓言將持續鬥爭守護韓國自由民主主義,呼籲國民共同守護「用血汗築起的民主之塔」。

疑將港口控制權交給中企 瓜地馬拉總統兄弟遭檢方搜索
瓜地馬拉總統阿雷瓦洛(Bernardo Arévalo)與其兄弟馬丁(Martín Arévalo)日前成為貪污調查的焦點。特別反有罪不罰檢察署(FECI)於8日針對三處位於克薩爾港(Puerto Quetzal)的不動產展開搜索行動,檢察機關表示,此舉是為了追查兩人是否涉及將港口控制權交予中國企業的指控。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瓜國檢察署表示,遭搜索的不動產與瓜地馬拉軍人退休基金機構(Instituto de Previsión Militar)及克薩爾港設施有關,並強調本次調查與涉嫌貪污行為有直接關聯。該案件目前仍在調查初期,尚未對阿雷瓦洛總統提出正式指控,但行動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針對這波檢調行動,總統阿雷瓦洛於國家文化宮(Palacio Nacional de la Cultura)舉行的記者會中微笑地回應,形容此次調查「毫無邏輯」且「與現實脫節」,並批評這些指控顯示出背後勢力的「絕望與可悲」。阿雷瓦洛強調,這些行動根本不值得花時間拆解其中的法律或邏輯漏洞,並形容對方是在「捏造幻想」,是腐敗集團面臨權力失衡所做出的掙扎。阿雷瓦洛表示,未來數日真相將逐步浮現,屆時社會大眾就能看清,這一切只是政治勢力的「卡通幻想」。阿雷瓦洛認為,這是反改革勢力的最後掙扎,試圖以虛構的劇情阻撓改革進程。報導中提到,整起事件可追溯至2023年大選後,當時阿雷瓦洛領導的種子運動黨(Movimiento Semilla)贏得選舉,阿雷瓦洛隨後指控當時的檢察總長波拉斯(Consuelo Porras)與所謂的「貪腐集團協議」(Pacto de Corruptos)勾結,試圖破壞選舉及民主機制。自那時起,來自原住民團體、學生與公民社會的壓力不斷升高,呼籲波拉斯及FECI檢察官辭職。社會運動自2023年持續至今。

中國不想談!川普擬第3度延長TikTok禁令至6月19日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美東時間4日播出的訪談中表示,若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短影音平台TikTok未能於6月19日期限前達成協議,他願意延長這家中國企業出售其美國資產的最後期限。這款擁有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應用程式,長期以來因國家安全疑慮處於爭議核心。川普在佛州棕櫚灘海湖莊園(Mar-a-Lago)接受NBC新聞《與媒體會面》(Meet the Press)主持人維爾克(Kristen Welker)專訪時透露此意向,並強調他傾向以協商解決問題,同時特別提及TikTok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對年輕選民的影響力:「TikTok是個非常有趣的平台,但它必須受到規範。」這並非川普首次推遲TikTok禁令的生效時程。此前美國持續與中國磋商,意圖將TikTok的美國業務重組為由美方投資者控股的新實體,但相關進展在中國反對川普加徵其進口商品關稅後陷入停滯。然而,針對延長期限的合法性,民主黨籍參議員們提出質疑,並對現行協議草案是否符合法律標準表達憂慮。儘管談判仍在持續,川普宣稱中國對達成協議展現積極態度,主因是高額關稅造成的經濟衝擊。他強調了與北京解決關稅爭端的必要性,並暗示關稅減免可納入更廣泛的談判框架中。根據美國立法規定,若字節跳動未出售TikTok在美國的資產,該應用程式原應於1月19日,也就是川普上任前1天停止運營,不過川普政府3度推遲執行禁令,包括這次將期限延至6月19日。

艾班尼斯率領工黨戲劇性逆轉勝 成澳洲20年來首位連任總理
在通膨危機主導競選主軸的背景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成功帶領工黨(Labor Party)上演戲劇性逆轉,成為澳洲20年來首位贏得連續第2個3年任期的總理。 隨著保守派自由黨(Liberal Party)領袖達頓(Peter Dutton)3日承認敗選並失去自身議席,工黨意外斬獲國會絕對多數優勢。這位左傾領導人在勝選演說中承諾,將帶領國家度過全球不確定性的艱難時期。 「澳洲人民選擇以澳洲的方式應對全球挑戰,在相互照應中建設未來。」艾班尼斯在雪梨(Sydney)向支持者表示,「我們無需乞求、借鑒或複製他人經驗,也不必從海外尋找靈感。我們的價值觀與人民就是答案所在。」艾班尼斯強調,此次選舉體現了民眾對「澳洲價值觀」的選擇:「追求公平、渴望與全民機會。」他在歡呼聲中說道:「在這全球動盪之際,澳洲人選擇了樂觀與決心。」 澳洲廣播公司(ABC)預測,工黨有望贏得眾議院85個席位,輕鬆超越組成多數政府所需的76席門檻。參議院選情仍不明朗,儘管工黨可能增加席次,但仍需綠黨(Greens)等小黨派或獨立議員支持才能通過法案。 另一方面,主要反對黨自由黨領袖達頓將此次慘敗稱為「歷史性時刻」,並承擔全部責任。他更在迪克森(Dickson)選區敗給工黨候選人法蘭斯(Ali France)。法蘭斯曾任記者與殘障權益倡議者的對手,主張通過減稅、降低藥價及增加公共醫療教育投資來緩解生活壓力。 自由黨參議員佩特森(James Paterson)暗示「川普因素」影響了選情,也就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所引發的經濟混亂,籠罩了長達6週的競選活動,此前國際社會皆高度關注此現象是否衝擊澳洲選舉結果。 生活成本、醫療保健、房價與清潔能源亦是本次大選關鍵議題。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駐雪梨記者華盛頓(Jessica Washington)分析,此為工黨歷史性勝利:「總理明確傳達團結訊息。當群眾對達頓發出噓聲時,他立即制止並強調『這非澳洲作風』。」 「工黨承諾簡化青年購屋程序,並提出包括減免20%學貸等政策。」華盛頓補充,「這使得反對黨聯盟的敗選加倍難堪,因為他們長期被視為經濟管理專家,卻在以此為核心的選戰中失利。」 此次勝選標誌著工黨結束近十年在野後,持續重返權力核心。2022年上屆大選中,工黨以眾議院151席中斬獲77席取得多數優勢。

新加坡提前選舉 60年執政黨地位難撼動
新加坡3日完成大選,執政人民行動黨仍取得執政門票,觀察本次執政黨仍能贏得選舉,除其長期執政難以撼動的地位外,也要歸功總理黃循財的危機意識,其建議星國總統尚達曼提前選舉,使反對勢力無暇應對。人民行動黨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前就已執政,在歷屆選舉中幾乎拿下國會90%席次,地位幾乎無可動搖。新加坡本就預計6月大選,但總統尚達曼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其原因正是黃循財感受到危機感,他曾於上月11日坦言,不要假設人民行動黨會自動勝選。本次大選變數重重,國會席次由93席增加到97席,且有部分選區重劃,讓執政黨與反對黨有新闢戰場的空間,外界對執政黨與反對黨的席次消長更為關注。再者,選民資格詮釋也有所更新,今年2月1日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只要有新加坡住址且未被撤銷選民資格,都會被登記在更新後的選民名冊上,而不在新加坡居住,且把身分證地址改為海外的公民則需要與相關單位註冊投票用的新加坡當地聯繫地址。最後,年輕選民立場搖擺,雖然年輕族群未必能左右選舉結果,但若讓人民力量黨席次縮減,終將會帶來損害。因此黃循財建議提前舉行大選,就是要反對勢力措手不及,趁優勢還在執政黨手中搶占先機。但《ABC》報導直言,反對黨競選空間受壓迫也是其中原因,工人黨祕書長畢丹星被指控在國會委員會中說謊並遭到罰款,且人權團體長久以來也指控執政黨以法律體系打擊政治敵手。福林德斯大學助理教授巴爾認為,從威嚇以及政府控制媒體的程度來看,選舉一定是不公平的。此外,星國政府上周也命令臉書阻擋一些宣傳反對黨候選人的貼文,稱其為「外國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