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
」 英國 普利茅斯 美國
太多人大搞「蜜月詐騙」換房間升等 飯店:其實已經看穿了
近年來,社群媒體掀起一股誇大旅遊體驗的風潮,越來越多旅客開始使用不道德手段,試圖從飯店或餐廳免費獲得升等與贈品。來自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33歲女子戴維斯(Gemma Davies,化名),便是在2024年前往越南旅遊期間,首次以假裝度蜜月的名義獲得客房升等與特殊待遇。根據《telegraph》報導指出,戴維斯與女友一同前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下龍灣(Hạ Long Bay),搭乘兩晚的觀光遊輪。根據戴維斯事後描述,她在訂房時看到Tripadvisor上許多「蜜月旅客」獲得升等的文章,於是便心生一試之念,向飯店謊稱她們是在慶祝婚禮。而兩人抵達飯店時,發現發現房間已升等,床上鋪有玫瑰花瓣與毛巾天鵝,晚餐更是被安排在有發光愛心與「蜜月快樂」橫幅的餐桌旁,令她們啼笑皆非。儘管過程尷尬,戴維斯仍在之後的兩家飯店重施故技,成功換來更多免費服務,包括香檳與蛋糕。而誇張的是,戴維斯不認為這種行為是詐騙,而是強化住宿體驗的一種方式。這類行為如今已成為社群媒體上的「旅遊技巧」。2024年4月20日,TikTok用戶@rod.davis35便發布一段自稱假裝度蜜月獲得升等的影片,在希臘海景套房陽台拍攝,點閱數突破50萬。雖然影片獲得熱烈迴響,但也引來業者反擊。來自義大利與希臘的飯店從業員公開表示,這些「小聰明」早就被識破,真正的新婚夫妻反而因此無法獲得應有待遇。這波「旅遊小聰明」也與所謂的「友善詐騙」(friendly fraud)熱潮一起同步上升。「友善詐騙」指的是消費者在取得服務後,透過信用卡申請退款,藉此白吃白住。來自倫敦的Ricky Liu與伴侶Tom也在2024年12月的亞洲郵輪旅程中,謊稱蜜月旅行換來升等。第一晚便收到特製雞尾酒與全場服務生的熱烈歡迎,背景音樂還播放了Whitney Houston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雖然Liu承認現場另一對真正新婚夫婦的祝賀讓他感到良心不安,但影片在網路上已累積超過380萬個讚。Future Inns飯店集團行銷經理Katrina Rohman表示,該集團在布里斯托(Bristol)、卡地夫(Cardiff)與普利茅斯(Plymouth)三地據點均出現越來越多顧客以慶祝名義要求升等,有些客人會直接索取香檳或免費晚餐,即便只是預訂一般房型。另有業者如Bethnal & Bec自2019年起針對「慶祝型訂房」設立付費制度,一項20英鎊的活動服務包含布朗尼與氣球等,另可加價升級香檳。業主Vicky Saynor表示,這是因為無法負擔每位聲稱慶祝的客人都給予額外待遇,但她補充強調,若是認識的熟客真有特殊日子,仍會主動致贈小禮物。這種「蜜月詐欺」的行為不僅限於住宿。餐廳方面也回報有愈來愈多顧客假裝過生日以換取免費甜點。來自卡地夫的Emma Reid便坦承,自己多年來常用此手法騙取酒水與餐點,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她42歲時假稱自己正在慶祝40歲生日,獲得一瓶Veuve Clicquot香檳。她甚至承認曾因不滿房間而當場哭訴,最終被升等至蜜月套房。由於濫用情況增加,一些飯店開始要求出示生日或婚禮證明才能提供相關禮遇,甚至傳出美國部分度假村會檢查婚戒是否有配戴痕跡。Rohman指出,飯店接待員正在培養出一種「第六感」,以辨別哪些旅客是誠實的。臨床心理學家Charlotte Russell博士指出,生活成本上升、旅遊價格居高不下與社群媒體過度渲染奢華旅遊,形成了人們願意以謊言換取免費好康的「完美風暴」。這些行為通常會被當事人合理化,例如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沒有害人」或「反正價格也太貴了」。儘管道德爭議不斷,但戴維斯坦言仍會繼續使用這類技巧,只是未來會更謹慎,甚至考慮事先編好求婚故事應對長時間行程的重複遇見。而Emma Reid則承認有時會被識破,但她笑說「我會再這樣做嗎?當然會。」Ricky Liu也語帶肯定地表示,仍有機會會再次嘗試。

倫敦遭遇短時間電力故障 地鐵、地上鐵卻因此「嚴重癱瘓」
英國倫敦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電力故障,導致地鐵、地上鐵出現大規模癱瘓,影響範圍涵蓋伊莉莎白線(Elizabeth line)、貝克盧線(Bakerloo line)、銀禧線(Jubilee line)、北線(Northern line)以及其他多條重要路線,同時也影響到尖峰時段通勤人潮。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2日14點30分左右,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TfL)表示,這起短暫的供電中斷由於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輸電網在市中心發生故障。雖然供電問題於數秒內解除,但隨後產生的電壓驟降擾亂了部分地區的低壓配電系統,導致數條地鐵與地上鐵路線停駛,車站關閉,部分乘客甚至被迫疏散。在地鐵系統中,貝克盧線全線停駛,米爾德梅線(Mildmay Line)在海布里&伊斯靈頓站(Highbury & Islington)與斯特拉特福站(Stratford)之間完全中斷。而伊莉莎白線、銀禧線、區域線(District line)、環線(Circle line)及皮卡迪利線(Piccadilly line)皆出現嚴重延誤。北線與滑鐵盧與城市線(Waterloo & City line)則回報輕微延誤。稍早前,北線、銀禧線與伊莉莎白線部分路段也一度全面停擺。這次停電還導致倫敦地上鐵(London Overground)福音橡至巴金線線(Suffragette)因火災警報而全面關閉。倫敦消防局(London Fire Brigade)解釋,火警發生於梅達谷(Maida Vale)一座電力分站,為該處數週內第二次發生火災。據了解,消防人員需破壞三公尺高壓電纜進行搶救。當局強調,這起火災所涉及設備與4月29日的事件有所不同,地點則位於康寧漢姆廣場(Cunningham Place)與亞伯丁廣場(Aberdeen Place)之間。倫敦交通局營運總監曼恩(Claire Mann)為此向乘客致歉,並強調他們正加緊修復各項設施,以恢復全線運作。不少乘客對交通混亂表達不滿。一名71歲的退休人士米歇爾(Michèle)在試圖前往阿克斯橋(Uxbridge)途中,輾轉於多個地鐵站奔波,最終仍無法搭上列車。她指出,工作人員難以及時掌握開放的站點資訊,導致她從托特納姆宮路站(Tottenham Court Road)輾轉至萊斯特廣場站(Leicester Square)、柯芬園站(Covent Garden station)與霍本站(Holborn)都撲了空。另一對從利明頓溫泉鎮(Leamington Spa)來倫敦為辦理護照更新事宜的53歲的賈斯汀(Justine)與20歲的班尼(Benny),則因堤岸站(Embankment station)關閉,無法前往瑪麗勒本站(Marylebone station),對行程受到干擾深感沮喪。國家電網發言人解釋,此次事故並未導致主供電網中斷,但電壓突然下降造成部分區域電力異常。鐵路網公司(Network Rail)則補充,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也受極端降雨影響,排水系統失靈導致月台短暫停電,所幸未因此取消任何列車班次,並於當地時間18點恢復正常營運。有乘客向《天空新聞》(Sky News)表示,因列車停擺錯過行程,只好花費140英鎊改搭替代車票,有人甚至因此錯失次日早上在普利茅斯(Plymouth)的商務會議。也有民眾表示當天至少步行五個車站,卻每到一站都發現大門深鎖,且全程未見明確公告。有人因此被困倫敦市中心達兩小時,形容整體經歷「糟透了」,並為可能錯過航班的其他乘客感到難過。截至當晚21點15分,倫敦交通局指出,仍有部分混亂情況持續,並持續努力恢復整體網路運作。

英國女中風後口音突變「中國腔」 遭歧視15年:我沒有家可回
英國一名女子中風後突發罕見神經異常,醒來竟發現自己原本的英國德文郡口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帶有中國口音的英語。這段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她在過去15年中飽受外界誤解、欺凌甚至種族歧視。根據外媒的報導,英國普利茅斯的莎拉科爾威爾(Sarah Colwill),2010年在35歲時因一次不明原因中風,導致她罹患罕見的「外國口音綜合症」(Foreign Accent Syndrome,簡稱FAS),成為全球已知僅約100個病例之一。這種神經疾病會影響語言中樞,使患者的口音聽起來像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即便他們從未涉足那些地方。現年50歲的科爾威爾女士在接受《MailOnline》獨家專訪時表示,自己至今說話仍帶有濃重的亞洲腔調,即便她一生從未踏足亞洲,她哽咽地說「我無法形容那種感覺——當你的國家、你的社會都與你為敵,叫你『回你自己的國家』時,我根本沒有其他地方可去」。自從聲音改變後,科爾威爾屢次遭到陌生人斥責「假裝外國人」、「模仿亞洲口音」、「羞辱亞洲社區」,甚至有人指她是種族主義者。她憶述曾在搭乘計程車時請司機協助,卻被對方冷言冷語地說:「又是一個外國人,你為什麼不回自己的國家?」她也曾在開車時因口音遭陌生乘客質疑駕駛能力,直接被怒斥「回你自己的國家去」。更極端的是,科爾威爾還曾遭來自美國的極端宗教團體網絡騷擾,指她因嫁給一位離婚男子而「被惡魔附身」,要求對她進行驅魔。她透露,這些攻擊讓她一度出現自殺念頭,當時只得由姐姐代管她的社群帳號,避免她情緒崩潰。中風事件不僅改變了科爾威爾的聲音,更摧毀了她的生活。原為IT協調員的她被迫辭職,與丈夫搬回母親家共同生活,因經濟困難,至今仍住在母親後院一處未完工的簡易擴建屋中。儘管丈夫與姐姐持續支持,但科爾威坦言,仍有不少親人因不理解她的狀況而與她斷絕往來,甚至直言她是「怪胎」、「羞辱家族」,她無奈的說「並不是他們不相信我,而是他們無法接受我講話和走路的方式,覺得我是在裝模作樣,引起注意。」科爾威爾表示,當偏頭痛發作時,她的口音會變得更嚴重,連最親近的人也難以容忍,讓她對自我價值產生極大懷疑,「我沒有選擇用這種方式講話,這不是玩笑,也不是裝出來的」。雖然有人認為她的口音像中國人,也有人覺得像澳洲、波蘭或西班牙人。但科爾威自己並不認為自己的聲音帶有特定亞洲腔調,一名在地中餐館的亞洲老闆與她相識多年,也未曾感到被冒犯,「她知道我不是在開玩笑,這是我的方式。問題出在人們的解讀上。」科爾威爾憶起首次聽到自己變聲時的震驚:「我以為自己只是說話含糊,直到我聽到錄音,那才是最震撼的時刻。」回顧這15年,她形容這是一段「艱難而孤立的旅程」。雖然語言和行動能力已有所恢復,但她目前正努力重建心理健康與自我價值。「現在我需要的是自信與勇氣,去重新認識自己。」科爾威爾仍渴望有一天能恢復屬於自己的普利茅斯口音,「我不知道它會不會回來,但我知道,我會繼續活下去,為我自己,也為支持我的人。」

華航新董總揭曉工會表態!支持基層出身高星潢 反對「他」當總經理
華航(2610)今天(1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由現任華航總經理高星潢出任董事長,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擔任總經理。高星潢畢業於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民國 75 年進入中華航空,在華航服務近 40 年,從基層一線單位做起擔任空服員,77 年成為華航第一期自訓機師,完訓後經歷副機師、正機師、檢定機師、教師機師等職,92 年加入管理團隊,歷任助理總機師、總機師、航務處副處長、處長及資深副總經理,飛行機種包括 A300-B4、A300-600R、A340、A330、747-400 等;110 年 3 月接任總經理,推動整體營運優化,提升競爭力,資歷完備且充分展現對航空經營的專業,113 年帶領華航攀上 65 年來營運高峰。陳漢銘為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建築系榮譽學士,105年起擔任華航董事,熟稔集團運作及航空公司治理;109年出任華航關係企業台灣虎航董事長,擦亮台灣航空業的新世代品牌,帶領台灣虎航在112 年及113年繳出亮麗成績,同時成功從創新板轉為一般板上市,為國內唯一低成本航空公司寫下新頁。華航表示,致力企業永續經營及勞資關係和諧,新的管理團隊將為華航開創嶄新氣象,持續擘劃機隊規模,穩健布局客貨運航網,邁向更高的里程碑,領先亞太,展翼全球。對此,華航工會表示,推舉的二位勞工董事,今天在會議中對於由基層出身的高星潢擔任董事長表示支持;至於總經理的人選,工會則表達反對意見。華航工會指出,工會向來主張,華航的領導階層應具備完整的華航基層歷練,且願意站在員工的立場思考。這不只是經營管理的基本之道,更是維護勞動權益、確保華航永續發展的關鍵。這幾年,基層出身的謝世謙董事長與高星潢總經理,聯手打造了新華航,反轉世界局勢的逆境,凝聚前所未有的勞資共識,創下有史以來最佳的營運績效。然而,現任虎航董事長陳漢銘,從未當過一天華航員工,甚至也非虎航基層出身。陳漢銘先生是否清楚的理解基層員工的困境,以及面對挑戰時能否明確做出以華航利益為最優先考量的決策?對此,工會抱持著憂心的態度。過往空降酬庸的華航管理階層,大多無視基層員工心聲,以致造成了2016年及2019年的二場罷工,相信社會大眾對於當年華航員工起而抗爭的過程,仍是歷歷在目。我們要的不是「酬庸高層」,而是能夠理解航空業基層從業人員辛勞、願意改善勞動環境、有能力帶領華航持續成長的領導者。但如今府院的人事安排,要工會如何期待從沒擔任過華航員工的外部人士可以真心為華航這塊招牌無私的付出?過去,錯誤人事決定,已經讓華航付出太多慘痛代價,我們不同意華航再度淪為政治運作的犧牲品!華航的未來由華航人決定,工會認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應重視內部員工的意見。工會一定積極捍衛基層員工的權益,並強力監督外來人事安排。若外部人士來到華航後,有任何侵害華航員工利益、或是損害華航長久以來建立的基礎,工會必定為了全體員工權益及華航的永續發展,重回抗爭路線。

美東北驚傳東部馬腦炎病例「致死率30%」 4城鎮緊急封鎖「29城鎮遭列管」
美國東北部於近期驚現罕見的東部馬腦炎病例,由於該疾病死亡率高達3成,且是經由病媒蚊叮咬所傳染,目前有關當局已經將4處具有嚴重風險的城鎮進行封城,另外還有29處城鎮遭到列管。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麻薩諸塞州最近出現4年來首例東部馬腦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EEE)病例,根據當地州公共衛生部門(DPH)公告,感染東部馬腦炎的患者是一名80歲伍斯特郡(Worcester County)的男性,目前有關他感染病毒的具體地點和方式尚未公布,其健康狀況也未對外公佈。但由於這起病例,讓麻薩諸塞州4個城鎮被列為「嚴重」風險區,其中分別為道格拉斯(Douglas)、薩頓(Sutton)、韋伯斯特(Webster)和牛津(Oxford)。另外有6個城鎮被列為「高風險」區,分別是厄克斯布里奇(Uxbridge)、北布里奇(Northbridge)、卡弗(Carver)、達德利(Dudley)、米德爾伯勒(Middleborough)和普利茅斯(Plymouth)。還有23處城鎮被列為中度風險區。據了解,東部馬腦炎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蚊媒疾病,感染者的死亡率高達30%。在2019年,馬薩諸塞州曾有12人感染EEE,其中6人不幸死亡。州公共衛生專員戈德斯坦(Robbie Goldstein)表示,EEE病例雖然罕見,但其嚴重性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已經確認有EEE病例活動的區域,居民應該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自己。東部馬腦炎在美國極為罕見,每年平均僅報告11例病例,但一旦感染,其後果極為嚴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除了有30%的感染者會死亡外,許多康復者會留下持續的神經系統問題。面對這一危機,牛津(Oxford)鎮率先實施了宵禁,但這決定引發一些居民的不滿,認為會影響學校的體育活動。但報導中也提到,宵禁是根據州健康專家的建議實施的,專家們認為,從傍晚到黎明的時間段風險最高。同時,有關當局還建議居民使用含有美國環保署(EPA)認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並穿著能覆蓋皮膚的衣物,以減少蚊子叮咬的風險。在普利茅斯(Plymouth)鎮部分,當地有一匹馬被診斷出感染EEE,當地官員已經封閉市政公園和運動場,禁止夜間訪客進入。馬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與農業資源部門也宣布,將在普利茅斯郡進行空中噴灑,同時在伍斯特郡部分地區進行卡車載噴灑,以降低蚊子數量。

13年來最大暴動「368人遭捕」 世界多國對英發旅遊警示
英國多個城市近期因為極右翼反移民示威騷亂的關係,爆發嚴重的衝突,整整六天的抗議示威行動中,當地警方在多個城市中逮捕368人。也因為治安急速敗壞的關係,目前澳洲、印尼、馬來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已經更新了對英國的旅遊警示,呼籲民眾前往英國,或是在英的公民要提高警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這場騷亂源於7月29日在索思波特(Southport)發生的一起凶殺案,當時有三名兒童在參加泰勒·斯威夫特主題舞蹈課時,遭不明人士刺殺身亡。後續網路上開始流傳嫌疑人是穆斯林尋求庇護者的傳聞,結果引發一系列針對穆斯林社區的暴力行為。(圖/達志/路透社)後續整個暴亂蔓延至英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多個地區,其中包括普利茅斯(Plymouth)、貝爾法斯特(Belfast)、伯明翰(Birmingham)、倫敦、米德爾斯伯勒(Middlesbrough)、桑德蘭(Sunderland)、曼徹斯特、布里斯托爾、哈特爾普爾(Hartlepool)、羅瑟勒姆(Rotherham)和赫爾等地。在這些地方,不單是商店、汽車和房屋遭到示威民眾破壞,就連警察也遭到襲擊,有多名警察和平民受傷。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將暴亂行為定性為「極右翼暴徒行為」,並承諾會對罪犯採取「迅捷的刑事制裁」。斯塔默同時也宣布將成立一支名為「常備軍」的專業警察,以此隨時應對進一步的騷亂。除此之外,英國政府也與社群網站公司合作,以此來刪除那些在網路上流傳的虛假訊息。在各地的騷亂中,警方也因此逮捕多人:紹斯波特:10名嫌疑人因涉及7月30日在紹斯波特和週末在利物浦的騷亂而遭到逮捕。倫敦:8月31日晚上在懷特霍爾的一次示威活動中,倫敦警方逮捕111人,其中罪行包括暴力行為、襲擊警察、持有刀具和攻擊性武器,以及違反抗議條件。米德爾斯堡:克利夫蘭警方5日表示,因為騷亂的關係,截至目前為止已逮捕了43人。桑德蘭:警方表示逮捕了14人,其中有6人已起訴。曼徹斯特:警方確認逮捕了19人,其中包括8人已起訴,罪名包括持有武器和襲擊罪。布里斯托:警方至少逮捕了16人。其中有2名男子被指控違反《第4條公共秩序法》,其中1人還被追加指控持有A類毒品可卡因。哈特爾浦:至少有11人被報導逮捕。一名男子在泰恩賽德治安法院承認暴力行為罪,而一名被指控同樣罪行的女子沒有提出抗辯。羅瑟勒姆:至少逮捕6人,1人被指控,另外6人仍在拘留中。赫爾:漢伯賽德警方5日確認已逮捕了29人,1名男子出庭受審,被指控暴力行為罪、三項搶劫罪、兩項入室盜竊罪和刑事損壞罪。漢普郡:警方有5名男子因7月31日在奧德肖特一間安置庇護者的酒店外抗議,後續因引發騷亂而被逮捕。貝爾法斯特:4名男子因與騷亂有關的多項罪名被捕並被指控。值得注意的是,索思波特襲擊案的兇嫌身分已經確認,是17歲少年魯達庫巴納(Axel Rudakubana),其與父母於2013年搬到索思波特地區。前大都會警察局反恐負責人巴蘇(Neil Basu)認為,目前一些騷亂行為已經超過「恐怖主義的界限」。在索思波特,當地居民舉行了守夜活動中,遇害女孩家屬里默(Chris Rimmer)也呼籲民眾停止騷亂,更用「令人厭惡」和「可悲」來稱呼暴亂行為。(圖/達志/路透社)

醫護經驗不足又過勞 男嬰出生16小時缺氧枉死
英國德文郡(Devon)去年10月發生小男嬰出生僅16小時,就因缺氧在醫院死亡的悲劇,健康服務安全調查機構(HSIB)調查後,認定醫護人員未能及時察覺男嬰有異,進而導致憾事發生。但報告也指,該院存在醫護過勞和缺乏經驗人員的問題。據《鏡報》報導,37歲母親露絲(Ruth Cooper-Hall)在普利茅斯(Plymouth)的德里福醫院(Derriford Hospital)產下第1個孩子賈爾斯(Giles),但賈爾斯當天就因缺氧導致的腦損傷死亡。露絲表示,自己在懷孕第41週時便發現寶寶不像平常那樣有活力,但院方不認為有問題,丈夫庫柏-霍爾(Cooper-Hall)更指控是醫護人員的疏失害兒子枉死。HSIB調查後,雖認定院方對41週的產檢沒疏失,但醫護未測量露絲的孕肚,錯失判斷嬰兒健康指標的機會,直到引產時才發現孕肚變小。HSIB表示,賈爾斯雖然提早出生並經由工具夾出,但這些不會對他的健康造成影響,以及誘發嚴重缺氧性腦損傷。報告指出,醫護人員沒有定時檢查,從而沒發現賈爾斯無法自主呼吸,且醫護從寶寶出生到死亡,均錯過很多挽救生命的機會。但HSIB也指,德里福醫院存在醫護過勞問題,這也是醫護無法定時檢查賈爾斯的主因,加上部分人員經驗不足,沒檢查露絲的病歷、沒執行醫師的監測心跳建議,最終導致嬰兒死亡,「這對所有涉案人員來說,是個非常困難的事件」。

保瑞2億美金收購百年藥廠「第一個灘頭堡」 盛保熙:拚全球前十大CDMO代工廠
保瑞(6472)1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旗下第一個美國公司收購案,將以總價金不超過美金2.1億元,收購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製藥公司Upsher-Smith,為保瑞集團進攻美國本土市場的第一個灘頭堡,更加為保瑞成為全球CDMO代工翹楚進一步拓展產能、服務的規模與廣度。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表示,很高興能在2024年初即與大家分享保瑞又一個重要的歷史里程碑,打下了保瑞集團進軍美國市場最關鍵的發展佈局,並帶領保瑞集團蛻變晉身為全球CDMO代工業務與全球銷售業務之世界級佼佼者。保瑞表示,該收購案為保瑞向日本製藥集團Sawai Group Holdings Co., Ltd.及日本住友商事集團旗下美國子公司Sumitomo Corporation of Americas,收購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之製藥公司Upsher-Smith Laboratories, Inc.。Upsher-Smith為一美國本土在地之製藥公司、成立於1919年並自2017年起由日本製藥集團Sawai Group Holdings取得多數股權運營管理,旗下擁有48項上市量產藥品、產品組合多元,並在明尼蘇達州之Plymouth(普利茅斯)與Maple Grove(梅普爾格羅夫)設有兩間製造工廠。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兩個製造基地,不僅具有商業化量產之實績、可生產之藥品劑型包含口服固體、粉體(口服與局部用藥皆備)、液體,並設有包裝產線;其中,位於Maple Grove的生產基地為目前美國口服固體製劑廠中單一最大廠區、廠房內部使用面積達60萬平方英尺以上,甚至擁有自己的倉儲及物流中心。Upsher-Smith旗下新擴建完成、並已獲美國FDA查核通過之製造廠區總產能達35億劑,不僅使得保瑞集團取得在美國本土的第一個製造基地,Maple Grove單一廠區面積超過60萬平方英尺更接近保瑞竹南廠一期與二期合計面積的四倍大,使得保瑞集團一舉躍昇為全美最大的口服固體製劑廠之一,更奠定了我們成為全球前十大CDMO代工廠家遠景之關鍵地位。保瑞指出,此次交易之交割需視相關主管機關核可之審查進度而定。待所有交割前應完成事項達成後,保瑞將通過旗下美國全資子公司取得Upsher-Smith之100%股權。

「裸蛤」好吃又營養? 英大學設置「海洋害蟲」養殖場…看好成「替代食物」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為了尋找一個能減少碳足跡,又持續供應人類蛋白質的新食物,將目光盯上了過去船員們聞之色變的「船蛆(shipworm)」,並且設置全球唯一的「船蛆養殖場」。科學家們認為,船蛆其實就是一種「裸蛤」,不僅養殖方便,又十分好吃,且能供應足夠的蛋白質,有成為替代食物的潛力。據了解,船蛆是海螂目之下的一科海洋雙殼綱軟體動物,該物種的外殼已退化,只餘下一小塊殻片在其又細長又軟的裸露身體的前端。而過往容易在木造船艦、碼頭等海水、淡水中的木頭中發現,因為船蛆會進入木頭內進行破壞,所以過往也有「水中白蟻」的稱號。根據《BBC》報導指出,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後發現,船蛆雖然過往會被視為是害蟲,但是他們卻在船蛆身上發現,其所富含的蛋白質相當的高,甚至就連維生素B12的含量也很高,幾乎是淡菜(藍貽貝,blue mussels)的兩倍之多。而且科學家們也發現,其實船蛆非常好飼養,只需要木頭與水就能存活。普利茅斯大學生物與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生物學講師船威博士(Reuben Shipway)就表示,目前已經完成船蛆養殖場的設計,能在全球各地輕鬆設置,而且他們也認為船蛆的養殖,是一個減少食物碳足跡的絕妙方式。而且相較於傳統貝類的養殖,船蛆的生長速度十分得快,只要半年就可以出貨,一般的貝類、牡蠣可能要經由長達2年的養殖。而且船蛆的飼養對於水源乾淨程度的要求並不大。而且飼養船蛆的木頭,其實都是那些原本要被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廢棄木柴。船威博士表示,目前人類迫切需要一個可以提供微量元素、但又足以替代傳統肉、魚,減少環境負擔的新食物,目前船蛆極有可能成為這個新替代品。船威博士也提到,其實在菲律賓當地就有食用船蛆的習慣,他們除了會生吃外,也會將船蛆搗碎後油炸食用。而船威博士認為,將船蛆用來替代白肉應用在加工食品中,會是個受到歡迎的處理方式。

阿拉斯加海底「金蛋」考倒科學家 不排除「未知新品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在阿拉斯加灣執行深海探索任務,結果在其間發現一枚外型宛如雞蛋形狀的金色神秘球體。後經科學家研判後,甚至不明確其真實來歷,推測可能是某種新物種,或是現有物種的未知生命階段。根據《merkur》報導指出,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是由NOAA在阿拉斯加灣約2英里的深度的海洋中所發現的。NOAA主要是負責研究地球的海洋、大氣和沿海地區,並使用遠程操作繪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未開發的深海棲息地的地圖。而由於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表層上有一個明顯的破洞。一名研究人員就表示「這樣看起來,不是有東西試圖進入內部,就是內部有東西試圖闖出來」。雖然科學家已經透過調查球將金色蛋狀不明物體取回研究,但截至目前為止尚不清楚金色蛋狀不明物體究竟為何物,目前科學家正在針對金色蛋狀不明物體進行檢測與DNA分析,希望能辨別出其身分。普利茅斯大學深海生態學家豪威爾教授(Kerry Howell)表示,DNA的檢測,應該能判斷出這個物體是屬於哪個海洋生物科,但由於人類目前僅對小部分的海洋生物進行DNA測序,所以應該無法精準的判斷金色蛋狀不明物是屬於哪種物種。豪威爾教授認為,金色蛋狀物看起來很像是某種生物的蛋,如果真的是蛋的話,因為它體積相當龐大,又是哪種生物的蛋,這對海洋研究而言,可以說是件大事情。豪威爾教授也表示,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新物種並不罕見,但通常這些物種可以被歸類到一個廣泛的類別中。

日本核廢水能喝嗎? 聯合國:氚濃度遠低於全球飲用水限制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24日排放核廢水,引發各國關切與搶鹽潮。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顯示,核廢水的輻射水準低於日本限制,更遠低於全球飲用水輻射值標準。我國行政院海水輻射監測燈號顯示,目前台灣周圍海域皆屬安全的正常範圍。多位國際專家學者也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並不會造成明顯的輻射汙染與食用海鮮的風險。聯合國監測屬安全範圍 我國跨部會監測因應核廢水第一批排放7800噸,預計17天才能排放完畢。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行排放大海,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IAEA由11位國際專家組成,負責審查福島處理水的放射學特徵與環境監測。聲明表示,排放稀釋廢水的「氚」濃度,約為每公升43-63貝克,低於日本限制的1500貝克,以及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飲用水制定的每公升10,000貝可的標準。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形容日方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IAEA的報告也說:「原子能源總署承認,排放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水引起了社會、政治和環境關切。但原子能源總署基於全面評估,結論是東京電力公司目前規劃的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核廢水排放對人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微乎其微。」為了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我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的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之取樣檢測,表示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進行漁產及海水監測。含氚廢水排放歷史洋流模擬擴散時間動態分析圖(點這裡)海水輻射監測與預報燈號(點這裡)經處理的排放水能否喝? 專家:理論上可以核廢水包括核電廠機組爆炸後滲入機芯的地下水,以及冷卻機組用的海水。福島核廢水中有2種放射性物質引發關注—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那麼經處理的排放水到底能否飲用?曾到福島視察的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環境學教授吉姆史密斯(Jim Smith)進一步說明:「理論上將要被排放的水是可以喝的。」瑞典查爾姆斯大學核化學副教授馬克福爾曼(Mark Foreman)表示,即使大量食用海鮮的人,也僅有極低劑量的輻射。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大衛克羅夫切克(David Krofcheck)表示:「只要放射性同位素被過濾和稀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水限制以下,那我會喝這處理水。」澳洲阿德雷德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湯尼胡克(Tony Hooker)指出:「中韓台灣等全球各國主要的核能設施,都在排放氚同位素到海中,這些亞洲國家放流入海的氚,數量和濃度都比日本還多還高。」我國行政院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林基興說:「氚的風險非常小。之所以引起這麼多議論,主因是人們害怕輻射,以為輻射就會有傷害。」中國官方嚴禁水產品進口 日本海鮮還能吃嗎?針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中國官方嚴禁日本所有水產進口,重創日本漁業。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現在福島所排放的廢水,除了一些核電站廢水常見的放射性元素,例如氚、碳14之外,還多了許多所謂的『超鈾』放射性物質,比如鈈、鍶、銫。一般的核電廠裡不會排出這麼高毒素的放射物。」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則在2020年10月發表的自家研究報告中指出,ALPS無法過濾碳14,並指責日本當局隱瞞。對於碳14的疑慮,IAEA報告引述日方資料指出,人體可能攝入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29、碳14、鐵55和硒79,每年排放的ALPS處理水中,碳14濃度約為2吉貝克(0.002兆貝克),「比自然產生的全球總量低約50萬倍」。預計海產不會檢測出這些放射性物質,它們包含在綜合輻射監測計劃(CRMP)內,總量非常的低。吉姆史密斯釋疑,氚不會在海產體內積聚,「事實上風險意外的低」。馬克福爾曼表示,此次日本排放核廢水,不會導致海水的現有放射性暴增,即使大量攝取海產,輻射的影響仍遠低於牙科X光與乳房X光檢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分子病理學系主任格里托馬斯(Gerry Thomas)說:「無論是體積還是放射性,排放的核廢水都只是滄海一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極低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會對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我國抽檢日本水產品無異常 將加強監測13種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早在去年就已經建立「氚」的檢測方法與標準,至今採驗52件日本進口水產品皆未檢測出氚,今年還會繼續抽驗日本進口水產品,並對13種水產品監測抽樣檢測氚含量,包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會立即啟動下一步應變措施。由於歐盟、美國等多數先進國家目前都沒有制定氚的食品現值,所以相對這些區域也尚未出現超標的情況,並且目前科學研究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食品中的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監測風險沒有改變,民眾也無須過度恐慌。參考資料:福島核廢水: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Fukushima: What are the concerns over waste water release?

論文「別用AI作弊」竟是ChatGPT作品 還登上教育專業期刊
近期在網路上最為爆紅的,莫過於就是以ChatGPT為首的各式AI工具,甚至有不少學校發公告表示校內將禁用ChatGPT,也有教育專業期刊上出現描述AI工具會導致學術誠信與抄襲的問題。而沒想到的是,這篇論文其實就是由ChatGPT所完成,而且論文還經過4名學者審查通過,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全都符合標準。根據《Mint》報導指出,這篇論文名稱為「聊天與作弊:ChatGPT 時代的學術誠信保障」(Chatting and Cheating: Ensuring 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Era of ChatGPT)。作者是英國普利茅斯聖馬可和聖約翰大學(Plymouth Marjon University)教授康頓(Debby Cotton),康頓表示他此舉只是想向大眾展示「ChatGPT的文字水平相當的高」,他認為AI的發展技術十分的快速,一般大學院校很難超越,未來有可能成為一場「軍備競賽」。而除了康納與2名共同作者外,其實就連刊登論文的教育專業期刊「國際教育與教學創新」(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雜誌的編輯也曉得此事。但十分特別的是,審查過這篇論文的4名學者認為,這篇論文是真的由這3名學者所完成的。根據《almayadeen》報導指出,許多大學多年來都在與代筆論文相對抗,而在ChatGPT問世之後,引發許多學校的恐慌,不少學校都在第一時間禁止使用ChatGPT,甚至還頒布了許多檢測指南給老師,要老師透過指南來檢測學生是否有使用ChatGPT。而康頓的論文能通過學者的審查,並且登上教育期刊上,顯然是變相證明,目前學界並不具備完全辨別ChatGPT作品的能力。

裸足上街10個月 英國男子用「赤腳照」賺錢
現在人穿鞋不再是為了保護腳,常常會購買不同樣式的鞋子和衣服去做搭配,日前國外就有一位男子已經赤腳將近10個月了,不管在哪他都不會穿上他的鞋子,甚至有人付費想看他的腳,他也鼓勵大眾嘗試,還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綜合外媒報導,一位來自英國的20歲男子喬治已經赤腳超過10個月,他在2022年5月時開設Tik Tok帳號,分享自己的經歷,在自己的家鄉「劍橋」詢問路人對於他「赤腳」的看法,並鼓勵大家嘗試。經常有粉絲說想看他腳的照片,甚至說那是藝術,因此他有個想法,或許他可以靠他腳做為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在2022年6月開設了Only Fans帳號,只有付錢才能看他的腳,雖然第一個月只賺了100英鎊(約3615新台幣),但他說「開始賺大錢只是時間問題」。其實他以前也是個「宗教穿鞋者」,甚至連在自己房間都要穿鞋,後來在2021年10月和媽媽跟外公在普利茅斯散步度假時,他突然有個念頭,開始質疑自己為什麼要穿鞋,後來他上網搜尋發現赤腳的好處有很多,於是在那一刻起他決定,他不再穿鞋了。英國一名20歲男子喬治已經赤腳將近10個月了。(圖/翻攝自PA Real Life)當晚他就赤腳和媽媽出去吃飯,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驗,他的媽媽也很支持他的決定。從那之後他開始了他的赤腳之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個行為,路上還是會有很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議論他,但也有人對於他這個行為很感興趣,當他赤腳走進超市時,常常被店經理請出去,但他也沒有因此停止這個行為,還聲稱「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樂」。英國一名20歲男子喬治已經赤腳將近10個月了。(圖/翻攝自PA Real Life)有些人認為赤腳行走非常危險,因為可能會有玻璃、菸蒂等等,喬治也說,有時候會發現玻璃卡在腳上,但通常幾天後就會自己掉出來了,如果他的腳很髒,他也會找水坑洗腳。碰到低溫或是像今年侵襲歐洲的高溫熱浪時,他也不曾重新穿上鞋子,他表示「和任何事情一樣,過一段時間你就習慣了」。

2噸重座頭鯨撞漁船 船隻劇烈晃動畫面曝光
美國海灣小鎮普利茅斯,以賞鯨行程聞名世界,近日一頭座頭鯨直接降落在一艘船上,使船隻產生劇烈晃動,當時不少船隻也都在周圍,目睹乘客也尖叫聲連連所幸鯨魚最後回到大海,並沒有造成重大傷害,美國當局則呼籲船隻與座頭鯨,應保持90公尺以上的距離。

衝浪突爆血「手指剩一層皮連著」 26歲男狂踢雙腳擊退鯊魚
美國一名26歲男子日前前往紐西蘭度假,沒想到在衝浪時,突然感覺右手劇痛,低頭一看才發現手指幾乎被咬斷,僅剩下一層皮連著,後來他感覺到衝浪板不停被拉扯,才知道自己遭到鯊魚攻擊,他本能反應用雙腳狂踢,最終成功將鯊魚擊退。綜合外媒報導,事發於2日下午,26歲男子朱諾(Tai Juneau)和朋友到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附近海域衝浪,過程中突然感覺的右手劇痛,本以為是被什麼東西打到,後來低頭一看竟發現手指快斷了,僅剩下一點皮膚連著,後來他感覺到衝浪板有某樣東西拉扯著,這才知道自己遭到鯊魚攻擊。後來朱諾從衝浪板掉入水中,不停感覺到鯊魚在拉著他,當下他本能反應不停狂踢腳,終於把鯊魚嚇跑,他也趕緊上岸並緊急就醫,所幸最後順利將斷指接回。朱諾事後表示,當時意外發生的太快,他來不及看清鯊魚樣貌,但很確定自己就是遭鯊魚攻擊,他也透露自己不知道手指被縫了幾針,但肯定是要修養好幾個月的,朋友現在也開玩笑稱他為「鯊魚誘餌」,他也表示還好意外發生在他的假期快結束的那一天,「如果它在一開始就發生了,我會很生氣。」

男打開焗豆罐頭意外出現「眼睛」嚇翻 廠商:空氣跑進去造成
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德文郡(Devon),1名54的工人馬丁(Martin Ford),近日自當地一間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中購買了焗豆罐頭,打開後正準備做晚餐時,卻驚恐發現罐頭內竟出現了疑似「眼睛」的異物,讓他瞬間背脊發涼。事後廠商則表示,應是因為空氣跑進罐頭中所導致變質,目前相關單位正針對此事展開調查。男子打開罐頭,意外發現裡面有「眼睛」嚇壞。(圖/翻攝自太陽報)根據《太陽報》報導,馬丁表示,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焗豆,當天在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後,他回到家打開了焗豆罐頭,卻驚恐發現當中的豆子內出現了一隻「眼睛」,詭異的景象讓他瞬間嚇壞,「豆子是我的最愛,所以我打開一個罐頭後就把它倒進碗裡,但就在我拿起叉子要吃時,我看到了一隻眼睛透過豆子盯著我看。」罐頭內的食物中混合著一顆疑似眼睛的異物。(圖/翻攝自太陽報)馬丁形容,他看到豆子裡面的這隻「眼睛」後差點昏倒,「從那以後我就(對豆子)感到噁心;我非常喜歡吃豆子,但我不確定在這之後我是否能夠再次食用它們。」食品業者獲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前往了解狀況,事後該間公司發言人則發出聲明表示,透過馬丁所提供的照片來判斷,懷疑應該是罐頭有破損,使得空氣進入密閉的空間中,讓食物變質產生黴菌,「像這樣的罐頭損壞情況很少發生,很可能是因為在罐頭運輸或儲存時所發生。我們將聯繫消費者進行進一步調查,並對因此事引起消費者的困擾與不適致上最深的歉意。」而食品標準局也表示,已收到此事的相關通報,目前正與有關當局共同進行調查。

英國22歲男子開槍行兇釀5死 疑因「處男身分」對社會產生怨恨
英國12日爆發一起槍擊事件,一名22歲男子戴維森(Jake Davison)持槍射殺5人,其中包含3女2男,另外還有數人受傷。而戴維森行兇後就開槍自盡。根據警方調查,戴維森的行兇動機可能是對社會產生憤恨,他生前對自己的處男身分感到困擾,認為自己是「非自願單身者」,同時也是對抗全世界的「終結者」。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12日晚間6點左右,在短短6分鐘的行凶過程中,戴維森持槍射殺多人,首先受難的是他51歲的母親,之後戴維森持槍離開家中,在馬路上對一名43歲的男性親戚與一位3歲的女孩開槍,最後他來到一處公園,射殺一名59歲男子與66歲的女子,整起事件共計3女2男、受害共計5人受害。而其間還有一名33歲男子與53歲女子被戴維森開槍擊中,但送醫治療後並無生命危險。而戴維森在警方趕到現場時,就自己開槍自盡。事發之後,警方對戴維森的行凶原因展開調查,依照戴維森所遺留下來的網路資訊,警方研判戴維森可能有著嚴重的社交障礙。戴維森在自己的YouTube影片中自稱自己是對抗萬惡體系的「終結者」,同時也在其他影片中表示,自己年輕時雖然與幾個女性相處不錯,但因為自己太過癡肥,所以並沒有與他們發展出親密關係。而沒有再親春期「終結處男」,談上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是他人生的憾事。之後他將自己在與異性相處上的問題,歸咎在功利主義的社會結構上,他自稱自己是「非自願獨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 incel)。他在事發之前,認為功利主義結構的社會讓他缺乏熱情、與女性交往困難、對人生感到厭倦,他甚至認為自己是否能與女性發展順利,都是「天註定」的。目前英國警方在調查後,初步排除這起槍擊事件與恐怖攻擊有關,但這也是英國近11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在2010年6月時,英格蘭坎布里亞郡(Cumbria)曾有一名計程車司機持槍射殺12人。在1987年時曾有一名失業的建築工人,在倫敦西部的伯克郡(Berkshire)持槍攻擊路人,當時造成16人死亡。

5歲女童也慘死!英國驚悚槍擊案6人亡 23歲男子先殺親媽再掃射鄰居
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12日晚間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槍擊案,一名23歲男子拿著長槍在街上亂闖並且見人就殺,甚至直接踹開鄰居一棟半獨立房屋的前門,並且殘忍地將住在裡面的一名年輕母親和她5歲的女兒射殺;警方最後證實共有6人喪命,包括槍手自己以及他自己的媽媽。根據《太陽報》、《每日郵報》報導,這起驚悚的槍擊案大約發生在當地時間12日下午6點,根據目擊者指出,23歲的兇手戴維森是一名起重機操作員,當天不知因為什麼原因,竟拿著一把長槍走在街頭,甚至踢開一棟半獨立房屋的前門,並且開槍射殺居住其中的一名5歲女孩和她的母親,接著逃進房子後方的公園,射殺正在遛狗的2名男子。槍擊案兇嫌戴維森。(圖/翻攝自推特)當地民眾聽到槍響後害怕地躲回家中報警,警方也趕緊出動大批武裝人員和救護直升機趕往現場,不過當員警趕到時,兇手已經自戕身亡。根據報導,這起事件造成共6人死亡,包括無辜的5歲女孩,以及兇嫌的母親和他自己。由於這是一起「主動射手(active shooter)」凶殺案,引起當地重大關注,當局特別呼籲民眾切勿將受害者的影像上傳到網路,以免造成二次傷害;當地國會議員莫瑟(Johnny Mercer)則在推特上表示,此事與「恐攻無關」。

遭寵物犬咬傷一小口 女引發敗血症昏迷
英國英格蘭普利茅斯(Plymouth)一名女子蜜雪兒(Michelle Ellis),上個月(1月)16日,在把家中的寵物犬關回籠子時,不慎被咬了一小口。不料,竟因此引發敗血症陷入昏迷,由於家中無法應付其龐大的醫藥開支,遂發起100,000英鎊(約台幣380萬元)的募款活動,目前已籌得了2,000英鎊(約台幣7.6萬元)。根據《太陽報》報導,事發當時,蜜雪兒正把家裡飼養的狗狗關回籠子,卻不小心被咬了一口,由於傷口僅約香菸燒傷的大小,因此蜜雪兒便未放在心上。不料,竟因此引發敗血症陷入昏迷,還必須面臨截肢的命運。報導指出,蜜雪兒已住進了德利福德醫院接受治療,她的姐姐梅蘭妮(Melanie Ellis)表示,妹妹目前情況不樂觀,患有多重器官衰竭,「她的腎臟仍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造成的損害程度目前尚不確定。」此外,梅蘭妮也說道,由於蜜雪兒尚未清醒,因此也不知道自己雙手現在的狀況,他們十分擔心當她醒來後,是否能有勇氣面對在昏迷期間發生的一切。梅蘭妮憂慮說道,因為家裡無法負擔妹妹蜜雪兒的龐大醫療費用,因此決定發起募款活動,截至目前為止,已募得了2,000英鎊。蜜雪兒24歲的女兒基亞娜(Keana)表示,所有獲得的捐款將用來支付媽媽所需的治療費,以及後續的所有開支。

男海邊遛狗撿到「美人魚骨骸」超興奮!專家潑冷水親揭真相
英國一名38歲男子在海灘遛狗,退潮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骨骸」,其尾部形狀就像是一條帶鰭的人骨,當時男子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美人魚」,認為這就是美人魚的骨骸,令他相當興奮。(圖/翻攝太陽報)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38歲的班·蘭德里科姆(Ben Landricombe)是國防部維護人員,27日他在德文郡普利茅斯的珍妮克利夫海灘遛狗,退潮時在一個小海灣發現了一個骨骸,其尾端形狀相當特別,看起來就像是美人魚的遺骸。蘭德里科姆表示,他將這個骨骸展示給附近的鄰居和朋友,「整個漁村都不知道這應該是什麼,他們的想法都跟我一樣,認為它可能是美人魚的骨頭。」(圖/翻攝太陽報)不過一名考古學家在看完照片後,對於此骨骸的興奮程度就大大減少了,因為他認為這應該是綿羊或者是山羊的骨骸;但蘭德里科姆不太相信此說法,他表示要將骨骸帶到更權威的機構進行鑒定,來弄清楚這個骨骸到底是什麼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