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
」 日本 價格 稻米 漲價 米價
從沒買過米!日農水大臣失言丟官 前首相帥氣次子繼任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先前因一句「我從未買過米,支持者給的多到可以賣」的發言,結果讓買不到米的日本民眾十分憤怒。最終在在在野黨逼宮與輿論壓力下,江藤拓拓於21日正式提出辭呈。而農水大臣一職目前計畫由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次子、前自民黨選對會長小泉進次郎接任。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整起爭議起於18日,江藤拓在佐賀市的政經研討會上試圖說明糙米流通政策時,自嘲表達自己從未買米、家中儲米太多可以轉售等言語,引來外界質疑其對物價與民情的冷感。雖江藤拓次日隨即道歉,並解釋是為炒熱氣氛,所以言詞誇張,但在野黨如立憲民主黨、公明黨及共產黨一致批評其發言不當,並醞釀提出不信任案。後續江藤拓於21日上午親赴總理官邸,向首相石破茂遞交辭呈,並在隨後的記者會中表示「國民正在為米價高漲而苦,身為主管大臣卻說出極不妥言論,我無法原諒自己。」首相石破茂接受江藤拓的辭呈,並任命小泉進次郎為新任農林水產大臣。石破茂在參議院質詢中強調「政策不能停滯,任命責任在我,對國民深表歉意。」小泉進次郎曾任自民黨農林部會長,具一定農政經驗,此番上任,則被寄予穩定米價的厚望。江藤拓之所以辭職,也與國會壓力密切相關。立憲民主黨指出,江藤拓的發言證實他「完全無視民眾生活困苦」,辭職是遲來的負責表現。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則認為,政府處理遲緩導致農政信任危機,必須徹底追責。其他如自民黨參議院對策委員長石井準一、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也一致認為,米價問題關乎國民主食安全,政權需以更高警覺應對。報導中提到,江藤拓在任內針對米價曾展開一連串政策行動。2024年12月起,他從原先反對政府干預市場的立場轉變,啟動儲備米釋出措施。2025年1月宣布穩定釋出儲備米,至3月已進行兩次招標,共釋出21萬噸儲備米,4月進一步擴大規模,每月定期釋出,直至夏季為止。但根據民眾與零售通路反映,儲備米仍難以反映到消費端價格,導致超市米價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社會不滿持續升高。而因為失言而辭去農林大臣職務外,江藤拓也宣布辭去自民黨宮崎縣聯會長,並在記者會中坦言「作為壓抑米價的大臣卻說出傷人話語,實在無法挽回,自己已不再適任。」此外,江藤拓也表示原本希望能在5年內推動農政結構改革,如今僅能交棒給繼任者,希望政策能延續推進。出生於1981年的小泉進次郎,其父為第87至89代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其兄長為日本演藝圈知名演員小泉孝太郎,是隸屬於日本自民黨的政治人物,過去曾任內閣府大臣政務官兼復興大臣政務官、自民黨青年局長、自民黨農林部會長、自民黨筆頭副幹事長、自民黨厚生勞動部會長等職務。

日本米價1年漲2倍!農林水產大臣卻失言:家裡米多到可以拿出賣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於18日在自民黨佐賀縣聯會主辦的「政經研討會」上演講,原本是要說明「若以糙米形式流通可加速儲備米釋出」,卻不小心鬧出失言風波,引發政界人士批評。據《日本放送協會》的報導,在佐賀市舉行的演講中,江藤拓針對持續高漲的米價表示:「至今已進行3次,共釋出31萬噸,但價格仍未下降。我深感責任重大。米的流通很複雜,並非釋出越多價格就會下跌。」沒想到江藤拓講到一半突然脫口說出:「老實說,我從來沒有買過米。因為支持者們經常會送很多米給我,我家米倉裡的米多到可以拿出來賣。」相關影片曝光後立即引發軒然大波,因為政府即使在近期已開始釋出儲備米,全國超市的平均米價仍維持在去年同期的2倍左右。19日下午,江藤拓針對失言風波向記者解釋:「我的本意是想強調,希望消費者也能考慮選購糙米,才會那樣表達。」他澄清實際情況:「其實我平時都會定期買米,對於發言與事實不符造成困擾,感到非常遺憾。」當被問及是否要撤回發言時,他回應:「與其說是撤回,不如說是修正。我承認之前的說法不夠準確。」並坦承:「對消費者的體諒確實不足。」接著在參議院決算委員會上,江藤拓再度鄭重澄清:「『從未買米』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事實上我上週才在附近超市買過米。對於那些為買米所苦的民眾來說,我這樣立場的人說出『家裡米多到能拿出來賣』的話,確實非常不恰當。」他還補充:「稍早已應記者要求召開記者會,對發言內容進行修正並撤回。」關於發言本意,他解釋:「收到的贈米都是糙米,需要自己碾米來吃。未來釋出的儲備米不一定都是白米,可能包含糙米,希望民眾能多加利用。」在19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後,江藤拓還向記者表示:「石破首相嚴厲指責我這次的發言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非常不恰當。我已深刻反省,將根據新方案繼續努力讓米價下降。」關於是否辭職的問題,他說:「如果石破首相要求我辭職,我已經做好準備。但首相和官房長官指示我應該徹底反省、全面撤回發言後繼續履行職務。」並公開道歉:「我要全面撤回發言,向各位誠摯道歉。」對此,石破茂則在首相官邸對記者表示:「作為任命者,我對此深感抱歉。在米價高漲、消費者感到憤怒不安的時刻,這樣的發言極其不當。」另針對江藤拓提到獲贈的米中「混有黑點和石子」的說法,首相感嘆:「這對辛勤耕種、滿心歡喜贈米的農民是雙重傷害,實在非常不應該。」至於江藤拓的去留問題,石破茂解釋:「重要的是先請江藤大臣來官邸親自說明情況。」在19日晚間召開的自民黨幹部會議上,他再次強調:「農林水產大臣的發言在米價高漲的此刻顯得格外嚴重。我們對國民深感抱歉,將予以嚴正告誡。」與此同時,包括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局長小池晃、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前原誠司、自由民主黨籍的前農林水產大臣森山裕,以及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等人,都跳出來譴責江藤拓的失言行為。

遊客怨日本米變不好吃? 一票人點頭:不Q不香甜
日本國內米價近期狂飆,政府釋出儲備米,民間引進大量外國米。旅日達人林氏璧說,有旅客表示,米變不好吃了,但他上個月去吃沒感覺。有網友指出,「真的有變差,以前都是吃2-3碗飯,現在連1碗都吃不完。」旅日達人林氏璧在臉書說,「到日本吃的米變不好吃了?近來日本的米價高漲,日本新聞報導國產米不夠,超市限購,為解決這樣的困境,日本擴大引進外國米因應,從美國、澳洲、泰國和台灣等進口米,今年也首度自韓國進口稻米,以紓緩糧價壓力。」林氏璧表示,「日本全國超市的平均米價終於在連漲18周後下跌,不過還是很貴。AEON預計開始提供100%美國米販售,加州的Calrose Rice 4公斤2894yen。西友超市則從去年11月就已經開始販售台灣米。」有旅客表示,之前去日本吃的國產米非常好吃,現在可能是混他國米或是都是外國米,「口感跟之前差了不少,似乎要吃到日本國產米愈來愈不容易了。而且現在多吃一點,例如再續米飯也要加錢,過去美好的日子不再。」林氏璧說,「想問問最近有去日本的大家,你們有同樣的感受嗎?我個人才剛剛去一個月,好像沒有這樣的感覺。也許是我米吃得少?」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住在日本的人很有感,米價飆漲、本來可以免費續飯的食堂不是取消就是加價」、「我上個月去沒有感覺變不好吃,只是日本新聞都一直在報導缺米,米價上」、「有變差。上個月去的。以前我兒子在日本一頓可以吃2-3碗飯,這次1碗左右,在王將直接說飯難吃,不吃」、「3月去東京時,發現餐廳米飯變得難吃,軟軟不Q且不香甜」,不過也有人認為「米固然有差,但洗米手法、水質、煮飯的器具等會影響更多」。

極端氣候影響 水稻產量世紀末恐減產18%
氣候變遷不只會使台灣特有種「阿里山櫻花」面臨高度滅絕風險,也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據最新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顯示,在暖化最嚴重的情境下,水稻產量將在本世紀末減產18%,環團憂心民生物價恐因此上漲,呼籲從源頭減少碳排,例如要求大型企業100%使用綠電(RE100)、加速淘汰化石燃料等,才能穩定物價,緩解民生之苦。環境部與國科會去年發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指出,在高碳排情境下,水稻產量將本世紀中及世紀末分別平均減少13%及18%,玉米也呈現減產趨勢,將分別在世紀中及世紀末減產10%及17%,影響區域均以北部及東部地區最為明顯。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極端氣候頻繁恐反映在民生物價,形成氣候通膨,例如日本近年米價就因此上漲;國內則是香蕉去年因為颱風侵襲,損失面積近6000公頃,加上今年復耕狀況不如預期,現在每公斤價格已是去年同期1倍以上。方君維強調,極端氣候不只是環境問題,更與我們的餐桌有關,該份報告點出台灣若不積極減碳,將出現夏天長達7個月等極端氣候,擔心水稻、玉米等產量因此下降,進而推升價格。方君維表示,現在政府提供農民許多技術及農損補償因應,但若沒有從源頭減少碳排,祭出再多調適作為,仍會受到氣候通膨衝擊,建議政府要求大型企業在2030年達成RE100,並鼓勵再生能源前期的投資與開發,同時促進綠電交易市場透明化。農糧署則說,為了避免水稻未來持續減產,將加強選育抗逆境品種、改良栽培技術、調整稻作產業結構及水資源調度,並推動水稻保險,也會持續改良硬質玉米的栽培模式,避免天候影響農民收益。

無業導演賣米籌拍片預算 《超時空武士》10人團隊衝出破億奇蹟票房
在剛落幕的金馬奇幻影展勇奪新片觀眾票選冠軍的日本電影《超時空武士》,於2025年日本電影金像獎一舉入圍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最終擊敗眾多強勁對手斬獲最佳影片,也寫下成本不到600萬台幣得最佳影片的一頁傳奇。這部片在2024年8月由一家戲院限定上映後,逐漸變成口耳相傳的口碑神作,讓這群不起眼、僅僅10名工作人員製作的小成本穿越劇電影,以壓倒性的好評與票房表現,擴展到全日本上映甚至衝破兩億台幣票房,成為繼2018年的日本電影《一屍到底》後最令人熱血沸騰的奇蹟故事。副導演和協力製片沙倉優乃,在片中擔任女主角職位。(圖/光年映畫提供)導演安田淳一於1967年出生在京都,大學畢業後曾經從事多種工作,最終成立自己的影像製作公司。他在2020年左右開始有了拍攝《超時空武士》的想法,但開拍前金主因為新冠疫情撤資,加上父親於2023年辭世,安田淳一不得不放下拍攝工作接手家族經營多年的稻米事業,龐大的農地耗費個人大量創作時間,加上米價低迷,本以為可以邊賣米邊籌備拍攝資金,卻讓經濟卻陷入緊張狀態,而好不容易籌備到拍攝資金終於完成,他的個人帳戶只剩下不到一千塊台幣的存款,他坦言若《超時空武士》無法在票房上成功,連家裡的事業可能都要宣告再見。 安田淳一抱著背水一戰的決心,與僅有10人的精銳小隊展開拍攝工作。他一人身兼導演、製片、編劇、攝影、燈光、剪輯、視覺特效及演員接送等多達12個職位,與他合作多年的副導演和協力製片沙倉優乃,也在片中擔任女主角職位。《超時空武士》製作成本以不到600萬台幣克難式拍攝完畢,憑藉著驚人的創意與職人精神,完成了這部細膩又動人的電影魂作品,在2024年7月於加拿大奇幻電影節進行世界首映,在全場觀眾笑中帶淚的放映下勇奪票選獎。隨後在2024年8月於東京一間戲院小規模上映,靠著場場爆滿與口碑爆炸,吸引日本最大電影發行商之一的GAGA搶下版權,擴展至全國400多家戲院。最終,這部低成本電影不僅扭轉了導演和所有劇組的命運,更在票房上大幅超越同期在日本上映的《龍捲風暴》、《絕地戰警:生死與共》、《噤界:入侵日》等好萊塢鉅作,證明即使資源有限,只要有電影人的熱情與堅持,也能打動人心並撼動市場。《超時空武士》 5月9日全台上映。

日本米價連續15周翻倍漲! 出國旅遊瘋扛米「未申報恐違法」
日本爆發「米荒」,由於天氣太熱、觀光客屢創新高等因素,導致米價連續15周翻倍高漲,就連日本政府釋出儲備米也無法改善。對此,許多趁連假出國旅遊的日本民眾,從國外將白米帶回日本,對此,日本國家植物防疫所呼籲,若將白米帶入日本時,必須附有檢疫證明書等相關規定,否則恐將被沒收且還需要面對罰金以及3年以下有期徒刑。日本爆發「米荒」,許多趁連假出國旅遊的日本民眾,從國外將白米帶回日本。(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日本國內白米價格飆漲,創下歷史新高,促使政府緊急釋出儲備米,民間也大量引進外國米因應,不僅時隔25年首度自南韓進口白米,各大零售通路也紛紛調整商品內容,甚至改用台灣米等進口米降低成本,不過仍是供不應求,許多日本旅客甚至會從印度、泰國等亞洲主要產米國帶回日本。日本國內白米價格飆漲,創下歷史新高。(圖/達志/美聯社)報導引述橫濱植物防疫所成田分所的說法,近來受到米價持續飆漲,從去年夏天起,日本民眾會從外國購買白米並帶回日本,尤其從今年3月起類似案例急遽增加。根據報導,許多民眾從南韓返回日本時,每次平均攜帶5至10公斤的白米入關。對此,橫濱植物防疫所成田分所就提醒,若將白米等農畜產品帶著入境日本前,必須從農畜產品輸出國的政府機關取得植物檢疫證明書,並在入境時檢附申報、接受檢查。日本從去年起出現米荒,超市貨架上獨缺白米。(圖/達志/美聯社)有鑑於日本的連假黃金週將到來,預計出境旅遊的日本民眾還會增加,日本政府界提醒,民眾每年依法可以攜帶100公斤以內自用稻米回國免繳關稅;但是攜帶白米需要檢附出產國的檢驗證明書,且入關時也要接受額外檢查;違者除了白米被沒收,並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300萬日圓,換算約新台幣約68萬元以下罰款。日本爆發「米荒」,許多趁連假出國旅遊的日本民眾,從國外將白米帶回日本。(圖/翻攝自X)

外國米品質受肯定!台灣米、美國「玫瑰米」搶市 日本民眾樂於嘗鮮因應高米價
受到國產米價格飆升影響,日本超市紛紛引進價格較低的外國進口米。其中包含台灣產米、美國加州的「玫瑰米(Calrose)」等均登上貨架,受到消費者熱烈關注與肯定。實地試吃結果也顯示,不同產地的進口米雖然在風味上略有差異,但普遍能符合當地民眾日常飲食需求,甚至在炒飯等料理中更顯優勢。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截至去年10月底,新米的平均售價相較前一年同期大漲60%,部分平價米種更出現翻倍上漲現象。而在此波價格壓力下,進口米需求逐漸升溫,像大型連鎖超市西友(せいゆう)便於同年10月中旬推出台灣產米,5公斤售價為2797日圓(約新台幣640元),開賣後廣受好評,部分門市甚至出現缺貨情況。這波「台灣米熱潮」也在社群平台上引發話題,不少日本民眾驚訝,它比日本國產米,例如「秋田小町(あきたこまち)」便宜逾千日圓,還有人表示「先靠這款台灣米撐過高米價時期」、「吃起來沒問題,平順可口」。比起1993年「冷夏」導致稻米嚴重欠收、緊急進口泰國長米卻因為口感差異被消費者排斥的「平成米荒(平成の米騒動)」,如今民眾對外國米的接受度顯著提升。西友指出,選用台灣米的關鍵在於其與日本米相同為「日本型稻米(ジャポニカ米)」,內部試吃後認為台灣米口感鬆軟、與日本國產米相近,適合市場推廣。除了台灣米,像美國加州生產的「玫瑰米」也大受歡迎。美式大賣場Costco推出的玫瑰米,5公斤售價1998日圓(約新台幣460元),不僅價格比台灣米更低,且來歷深厚,取名取自「California Rose(加州玫瑰)」,由太平洋彼岸的日裔族群歷經多年培育,包裝上經典的紅色花朵圖樣,讓人印象深刻。玫瑰米目前被廣泛用於全球壽司店的「壽司飯(sushi rice,すし飯)」,品質獲得肯定。另據日本炊飯協會食味測試結果,雖比不上高級壽司店使用的「笹錦(ササニシキ,日本一種壽司常用米品種)」,但與連鎖迴轉壽司店常用的「はえぬき(Haenuki,日本山形縣的代表性稻米品種)」並無顯著差異。《AERA Digital》記者實際購買美國、台灣、越南三種外國米,並與國產「秋田小町」進行比較試吃。結果顯示台灣米白飯口感偏硬,味道樸實;美國米粒大、有光澤,口感扎實;越南米略為軟爛,偏清淡,冷飯後略顯濕黏。雖然口感不同,但搭配日常家常菜,例如烤魚、味噌湯皆無違和感,其中以炒飯表現尤為出色,炒後粒粒分明,備受家人喜愛。然而,進口米需求高漲,也導致供應壓力。一名商社代表坦言,「近期詢問便宜進口米的需求暴增,但我們也買不到想要的數量。」目前日本每年僅開放10萬噸主食用米進口,僅占國內總生產量的1.5%。而在今年3月的進口招標中,2.5萬噸配額吸引逾7.7萬噸申請,其中大多為玫瑰米(Calrose)的美國米占約60%中標量。據了解,外國米在日本主要用於外食產業,例如牛丼連鎖店吉野家即混用國產與玫瑰米,理由是玫瑰米適度的黏性與分明的米粒,更能融合牛丼醬汁,避免變得過於濕黏。另一連鎖品牌幸樂苑也在炒飯中使用美國米,以達到乾爽的口感。炊飯協會指出,近年不僅美國米品質提升,其他進口米也紛紛精進風味,甚至挑戰日本人熟悉的口感標準。有商社代表更呼籲,政府放寬進口限制,並認為隨著農民減少、國產米產量下降,日本未來恐難以單靠自產米滿足市場需求。另據「全國米穀銷售事業共濟協同組合」的2040年米流通預測,20年後日本農戶可能只剩下30萬人,比2020年減少約65%,屆時國內產量可能無法滿足需求,因此要如何確保作為國民主食的米穀穩定供應,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米價暴漲!家庭主婦飛韓國買米回日本 她笑:只能當重訓
日本米價近期連14漲,一名日本家庭主婦到南韓轉機時,順便買了兩包米回國,一共9公斤。她表示,機場檢疫程序簡單,但要把米帶回來不容易,只能當重訓了。據《朝鮮日報》報導,家庭主婦A女6日在社群X發文,她赴菲律賓宿霧旅遊後,在韓國轉機,在首爾的超市買了4公斤白米和5公斤糙米。A女說,她到首爾的任務就是買米,因為日本米太貴了。據A女說法,在日本買10公斤的米約8000日圓(約新台幣1817元),但在韓國只要3000日圓(約新台幣681元),而從海外攜帶米入境日本必須經過檢疫手續。A女說,她在仁川機場的檢疫室辦理所需的文件,檢疫人員確認她的日本住址後,給了出口植物檢疫證明書,整個手續約耗時30分鐘,「檢疫手續很簡單,但要把米帶回去可不容易啊,只能當成重訓了。」最後A女也成功帶米回日本,她補充,最近好像越來越多日本人從海外把米帶回來。據了解,自去年夏天以來,日本米價持續上漲,而政府至今仍無法找出確切原因,儘管政府已兩度釋出儲備米,價格還是沒下跌,至今已連漲14週。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近日說,預計本月下旬會再釋出10萬噸儲備米。首相石破茂也指出,「政府正密切關注米價的走勢,若有需要,將採取進一步措施。」

日本2月生鮮食品上漲18.8% 米價累計上漲80.9%
日本總務省於21日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月份日本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以2020年為基準100)在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後,綜合指數為109.7,較2023年同期上升3.0%,漲幅雖較1月的3.2%略有放緩,卻仍處於高檔。這波放緩主要受到政府恢復電費與瓦斯費用補貼措施的影響,使得能源項目漲幅自前一月的10.8%降至6.9%,該補貼將延續至3月,預計4月後將逐步取消。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即便如此,日本整體物價壓力並未緩解,尤以食品價格持續攀升。剔除生鮮食品的食品類項目連續第7個月擴大漲幅,2月年增達5.6%,高於1月的5.1%。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米類價格年增高達80.9%,創下自1971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價格暴漲的背景與市面供應量減少、生產成本上升有關,進一步推升包含御飯糰、壽司等米製食品的價格。除此之外,國產豬肉、咖啡豆與巧克力等常見品項亦明顯上揚,連家電產品如空調與冰箱,以及住宿相關費用也出現調漲現象。如果將生鮮食品納入考量,體現家庭實際感受的綜合指數來到110.8,年增3.7%,儘管較1月的4.0%略低,但仍屬高檔區間。生鮮食品單項漲幅高達18.8%,儘管較前月的21.9%有所回落,但仍呈現異常水準。另一方面,根據總務省在22日發布的家計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日本二人以上家庭的米類購買量為60.20公斤,較前一年增加3.55公斤,增幅為6.3%。這是自2020年疫情間因居家需求增加以來,首次見到購買量出現正成長。在價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消費者依然維持甚至擴大購買,研判與對供應短缺的擔憂有關。若觀察月別數據可發現,2024年7月以前購買量大致與前一年持平,至8月出現明顯變化。當時因門市供應短缺引發所謂「令和米騷動」,該月購買量同比暴增29%。雖然自9月起米價明顯飆升,但至11月為止消費者仍未大幅減量,僅12月出現略微下滑。針對這波現象,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久我尚子指出,即便米價飆高,購買量依舊增加的情況,顯示消費者普遍對於未來供應不穩與價格進一步上漲感到焦慮。流通業者亦表示,若米價繼續飆升,恐怕將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但作為生活必需品,米的需求具有一定剛性,後續消費趨勢仍有待觀察。

彰化自助餐店「4盒喊價900元」!她嚇壞:買過最貴的便當 業者發聲了
近年來物價節節攀升,不少餐飲業者紛紛喊漲,民眾荷包也越來越扁,就有一名女網友抱怨,她在彰化的某間自助餐店買了4盒便當,怎料結帳時竟被收取900元,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驚呼「900我可以去吃吃到飽!」針對被來客嫌貴,業者也回應了。一名女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貼出照片,發文表示她近日前往彰化鹿港的一間自助餐店消費,怎料夾了2盒菜加2盒主餐,竟要價900元,讓她傻眼直呼「紀錄一下目前買過最貴的便當。」女網友抱怨,她在彰化的某間自助餐店買了4盒便當,怎料結帳時竟被收取900元,讓她傻眼直呼,是自己買過最貴的便當。(圖/翻攝自Threads/maggiechang0329)從照片中可見,女網友的便當菜色有白綠花椰菜、白菜、高麗菜、南瓜、筊白筍、茄子、筍絲、青菜炒花枝、荷包蛋;主餐則是雞腿、排骨、雞肉、肉片。PO文一出,引起網友留言熱議,「會不會太盤」、「900真的先不要鬧喔」、「900的菜可以煮一個多禮拜…不對,可以吃饗食天堂」、「也太貴了吧!我估價大概最多500元」、「這家一直都是全鹿港最貴的自助餐,十多年前就是了」、「這樣900,是我就退掉了」、「900我要去吃吃到飽了」、「嚇人,是我吃米不知道米價嗎」、「觀光客的行情價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另外,也有人建議,別用「無分隔」便當盒夾菜,「盡量用三副菜一主菜的方式裝一個便當,這樣夾店家只能用副菜單價+主菜單價算價錢都會偏高。」對此,自助餐業者也回應,若顧客覺得自助餐算得比較貴,可以當場反映,他會逐一說明每樣菜色的價錢,並強調自助餐店已在地經營逾30年,能在此屹立不搖,靠的就是貨真價實的好口碑。

美國批日本稻米「課徵700%關稅」 國際貿易摩擦恐再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政府批評日本對稻米課徵高額關稅,揚言將祭出對等關稅措施,貿易摩擦恐再升溫。白宮發言人卡羅琳(Karoline Leavitt)近日在記者會上點名日本,稱日本對稻米課徵「高達700%」的關稅,並展示圖表,列出包括日本、印度和歐盟在內的國家關稅數據,其中也提到日本對美國牛肉和乳製品課徵的關稅比例。據《彭博社》報導,卡羅琳表示,「總統川普主張對等原則。他所要求的只是公平且平衡的貿易規則。」不過,此番言論出現在美國準備對鋼鐵與鋁產品加徵額外關稅之際,川普政府正持續推動透過關稅向貿易夥伴施壓,企圖爭取更多讓步。美國也預計自4月2日起對外國汽車進口課徵25%關稅,作為對等反制部分措施。為了避免成為報復對象,日本與其他貿易夥伴已派遣官員赴華府溝通。日本貿易部長武藤洋二(Yoji Muto)稍早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Howard Lutnick)會談,但未能爭取到關稅豁免。針對卡羅琳的說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不會針對美國官員每一項發言做出評論,並將持續與美方保持溝通。」實際上,日本對以國營貿易機制進口的稻米並不課徵關稅,但進口數量有限,最多為77萬噸,但若透過私人貿易進口稻米,則需繳納每公斤341日圓(約新台幣75元)的稅金。另據日本財務省資料,2022年度,日本透過政府機制進口67.5萬噸稻米,但透過私人貿易僅進口773噸。農林水產省官員指出,「700%關稅」並非日本政府正式公告的數據。該官員說明,日本政府不以百分比方式公布關稅數值。據一份2015年的日本政府文件,對超出配額的稻米進口課徵的關稅為778%,該數值是根據1999年至2001年間的稻米價格換算而來。日本政策研究學者川崎研一指出,日本對美國稻米的實際關稅約為204%,而非700%。

米價飆漲快1倍! 日本政府罕見拍賣15萬噸「緊急儲備米糧」
日本的大米價格持續上漲,農林水產省曾在2月14日宣布,未來將釋出21萬噸儲備米,以促進市場流通、穩定價格。而在昨(10)日,日本政府罕見拍賣「緊急儲備米糧」,這也是1995年建立「儲備糧食機制」以來,首次因為供應鏈問題出售庫存稻米。根據《法新社》報導,由於高溫炎熱、多個颱風影響,造成稻米歉收,以及去年夏季「特大地震」預警,引發民眾恐慌性囤貨等因素,導致稻米供應更加緊張。不僅如此,部分企業選擇保留庫存,等待最適合的時機賣出,加上旅遊業興盛,大米需求量增加,讓米價在這段時間內幾乎翻了1倍多。日本在1995年建立了「儲備糧食機制」,目前還有100萬噸「緊急儲備米糧」,政府先前曾在災難期間動用,這次卻是首度因供應鏈問題釋出稻米。日本農林水產省預計在本月12日前選出15萬噸稻米的得標者,3月中旬移交給得標的批發商,並在3月底進入商店貨架,如有必要則會再拍賣6萬噸稻米。對此,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不禁說到,「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情況。」

日本政府計劃釋出儲備米 價格仍居高不下
日本政府2周前宣布釋出儲備米的計畫,期望能壓低米價,然而這項消息迄今未能抑制米價漲勢,目前米價仍位在高檔。日本農林水產省2月14日宣布,政府將拍賣至多21萬噸儲備米,將於3月中移交給得標的批發商,預計3月底至4月初進入商店貨架。農林水產省原先預期,不必等到儲備米流入市場,單單宣布釋出儲備米的消息,就能壓低價格。然而事與願違,一名大型稻米批發商的高層表示,米價依然居高不下。根據稻米市場研究機構Beikoku Databank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新潟縣越光糙米的批發價為每60公斤48,300日圓(約320美元)至48,500日圓,與一個月前的價格並無太大變化。該機構表示,一旦競標結果出爐後,就能價低米價。日本政府計劃分兩階段釋出儲備米,第一階段先釋出15萬噸,若有需要再釋出6萬噸。首輪競標預計10日舉行,銷售對象為大型米經銷商,條件是政府日後將從得標者收中買回稻米。首批儲備米最快可望在3月底前上架,供消費者選購。這是日本政府首次釋出儲備米來確保市場供給穩定,先前日本只有在嚴重欠收或是發生大型災難才會動用儲備米。日本政府擁有91萬噸稻米儲備,預計釋出的21萬噸占整體的23%。根據日本2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報告顯示,去年日本米價年漲27.7%,創下將近半世紀以來最大漲幅。單單12月,米價便較前一年同期暴增64.5%。2023年夏季,高溫氣候導致稻米欠收,進而影響2024年的供給量。在此同時,大批觀光客湧進日本,推升餐廳的稻米消費量,亦助長米價上揚。

日本大米價格瘋漲「創20年新高」 政府計畫釋放21萬噸庫存
隨著大米價格持續上漲,日本政府決定釋放21萬噸庫存大米,以促進市場流通並穩定價格。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於14日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正式宣布此計畫,強調政府致力於改善大米流通狀況。根據《NHK》的報導,日本政府計劃最早於下月中旬開始釋放庫存米,並表示若有必要,將考慮進一步增加釋放數量。此次行動是政府首次透過釋放儲備米來調控市場,以確保大米的供應穩定。釋放的大米將透過招標方式進行銷售,首批釋放15萬噸,後續投放數量將視市場情況而定。本次釋出的米以2024年產為主,部分則來自2023年。據農林水產省表示,去年大米產量較前一年增加18萬噸,但由於大型收購機構減少收購,市場流通卻受阻,導致價格持續攀升。當局原先對釋放庫存持謹慎態度,認為新米上市後價格將回穩,然而由於價格上漲對民生造成影響,政府決定改變策略,主動介入市場。農林水產大臣江藤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這項措施能夠改善當前流通停滯的狀況,讓市場恢復正常運作。」內閣官房長官林亦表示,儘管今年產量高於去年,但收購機構未積極回收,導致供應鏈受阻。他期望政府的措施能夠有效緩解市場壓力,使大米價格趨於穩定。此次政府釋放庫存米的行動能否緩解市場壓力,仍有待觀察。然而日本政府強調將持續關注市場動向,並視情況採取進一步對策,以確保民眾生活穩定。

油價持續上漲!聯合國:11月全球糧價指數創19個月新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報告顯示,11月全球糧食價格創下19個月新高紀錄,主要受到植物油價格大漲推動。專家預測,棕櫚油等商品的價格預期持續上漲,將繼續推動糧價走高。FAO追蹤一籃子主食的全球糧價指數11月達127.5點,比10月修正後的數據126.9點高出0.5%,並較去年同期勁升5.7%。11月全球糧價指數攀升至2023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但仍大幅低於2022年3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創下的歷史新高紀錄。報告顯示,11月植物油價格較10月躥升7.5%,創下2022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並較去年同期暴漲32%,顯示棕櫚油、葡萄籽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價格全面上漲。投資人擔憂東南亞降雨量過多可能影響棕櫚油產量,帶動價格大漲。此外,大豆油價格則受到全球強勁的進口需求推動。11月乳製品價格維持上升趨勢,主因是全球全脂奶粉進口需求反彈,以及奶油和起司價格上漲。西歐奶油庫存吃緊和市場需求強勁,讓奶油價格躥揚至新高水準。其他糧食11月價格下跌,穀物價格月減2.7%,反映小麥和稻米價格下跌。主要小麥出口國的作物收成良好和供給增加,導致價格下滑。砂糖價格連漲2個月後,11月價格月減2.4%,主因是印度和泰國進入甘蔗壓榨季,和市場對巴西作物前景的憂慮情緒緩和。FAO指出,巴西貨幣兌美元貶值和較低的原油價格,皆協助糖價下跌。11月肉類價格較10月下滑0.8%,但比一年前同期上漲5.9%。豬肉供應充足和需求減少,為11月肉價下降的主要推手。展望未來,金融服務公司StoneX預期,明年植物油價格可能大幅走高。全球對棕櫚油的需求增加但供給受限,棕櫚油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惠譽旗下研究機構BMI於最新報告中指出,聖嬰現象影響印尼的棕櫚油產量,帶來價格上行風險。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占全球逾半數供應量。

1個月給5千菜錢!「小姑一家3口」一周回來至少4天 怒嫌棄:菜色吃好差
張羅飯菜,最怕有人嫌東嫌西。一名人妻抱怨,小姑帶一家三口回來吃就算了,原本以為補貼菜錢是出於善意,豈料竟是惡夢開始,居然嫌棄菜色不好,明明有給錢,還吃那麼差,讓她氣到決定不煮了。人妻在粉專《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表示,與公婆同住,很幸運遇到好公婆,平常他們不囉唆好相處,三餐吃的也非常簡單,由於和老公開公司,時間很自由,常會回來煮晚餐,而小姑雖然嫁出去,但因為住在附近,所以只要她有煮飯,小姑一家三口就會回來吃飯。人妻透露,自己沒多想什麼,反正也沒有花很多錢,不過就在3個月前,小姑突然主動說要補貼每個月5000元的菜錢,「我說不用,她也說這樣她會不好意思,叫我要收下,沒想到這是惡夢的開始,竟然開始嫌棄菜色不好,每個月都有給錢,為什麼都吃的那麼差。」人妻氣炸,每個月只給5000元,一個禮拜至少回來吃4天,說的好像給5萬元一樣,「我昨天就非常不客氣地說,以後我不煮了,我不想拿一點點錢還被控制、被質疑,我想煮就煮,不想煮就不煮。」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小姑吃米不知道米價」、「單純就是人善被欺」、「現在菜跟肉都好貴」、「我婆婆也是主動說要煮,要她3個兒子們補貼她費用」、「不是要貼補妳,是要妳加菜啊」、「聰明,不要煮了,錢也不要拿」。

物流、人力成本大幅上升 日本近4千種食品將在明年漲價
目前有消息指稱,由於物流費用、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關係,日本當地將有3933種食品預計在2024年4月前會漲價,遠遠超過2023年同期的1596項,其中單是在酒類、飲料中,就有1251項產品會漲價,當中以罐裝啤酒、果酒為主要。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根據帝國數據銀行(帝国データバンク)的最新調查指出,2024年12月的食品價格上漲品項數為109項,是2024年內全年最低的月份,當中以盒裝飯和即食食品等為主。但綜觀整個2024年,漲價的食品累計已達到1萬2520項,全年平均漲價率為17%。單是在10月,就有2900項食品漲價,是全年產品漲價數最多的月份。調查中預估,2025年食品價格的上漲趨勢可能會持續延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升,再加上物流費和人力成本的增加而導致漲價。報導中也提到,由於法令對貨車司機加班勞動的限制,導致運輸成本上升,這部分的成本被轉嫁到食品價格上,物流費的上漲占到89.9%。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顯著,從2024年的26.5%上升至47.9%,最低工資上調成為影響薪資上升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明年1月預計將出現一次麵包製品的集體漲價,這是近一年半以來首次的全面漲價,屆時單月價格上漲的品項數將超過1000項。除了1月,2月和4月也將有大幅度的價格上漲,這2個月份預計價格上漲的品項數都可能超過千項。在食品類別中,預計到2025年4月前,「酒類・飲料」有1251項會漲價,特別是在4月,罐裝啤酒和果酒等酒精飲料的集體漲價尤為顯著。「麵包」的漲價項目達到1227項,預計將與過去幾年持續發生的漲價保持相同水準。而「加工食品」則有1040項,包括冷凍食品和年糕等,其中一些產品價格上調反映了2024年內大米價格的急漲。

公糧遲暮1/公糧收購價喊漲 在地批老農呷無只肥農會代耕隊
立法院朝野立委折衝下,明年度總預算終於交付委員會審查,三大杯葛爭議中禁伐補償和健保點值都獲得解答,行政院卻唯獨不願承諾提高「公糧保價」收購。農民私下透露,公糧保價是50年前政府為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政策,近年來國人稻米食用量銳減,政府應該要鼓勵農民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精緻米食,一味肉桶式補助政策反而突兀,其中更暗藏不少眉角。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8日終於付委,賴政府對禁伐補償、健保點值案皆做了不小讓步,唯獨對「公糧加價購」仍持保留態度。(圖/黃威彬攝)據了解,台灣實施「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始於1974年,當時因為國際爆發石油與糧食危機,政府便開始實施這項政策,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從此公糧收購價格就成了國內稻米市場價格交易的絕對指標。目前國內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新台幣26元,在野黨立委認為務農成本年年上揚,但公糧自2011年至今未漲,主張每公斤公糧應漲價5 元,但農業部認為公糧漲價將誘發更多稻米生產,形同以政策誘導擴大耕地面積,與休耕政策背道而馳,雙方各執一詞。本刊記者12日走訪新竹縣竹北東海與芎林下山一帶水稻田,這裡在日治時代生產上繳天皇的「東海米」,也是當今竹科「璞玉計畫」基地。四代務農的「客家舞獅文化協會」理事長張健銨直言,現今的公糧收購政策對基層農民是很不實際,在農村裡的實況是老農耕不了田、年輕人不願耕田,農地大多廉價租給擁有割稻機、耕耘機的代耕者,這些俗稱「農耕隊」的代耕者與地方農會「緊密結合」,選擇「臺南11號」等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米,每年第一穫每公頃9,000公斤收成不是問題,其中可撥交4,800公斤公糧,等於「插了秧就等著領補助」,除了土地使用大量化肥,也因銷路「基本盤」穩固,根本不需擔心市場競爭。關心農政已久的芎林鄉代表劉名揚指出,台灣的公糧收購分為「計畫收購」、「輔導收購」與「餘糧收購」三種,其中計畫收購價格最高,餘糧收購價格最低,約略等於民間市價。他舉例,以2024年第2期稻作來講,「計畫收購」每公頃上限約為1,500公斤,每公斤單價26元,略高於市場平均單價。劉名揚直言,這樣的價格對高產量「農耕隊」來說相當划算,穩定的銷路更可讓農耕隊不必擔心市場競爭。然而,對於追求品質的一般農民來說,就是種植品管和價格高的「越光米」或「牛奶皇后」等品種,他們其實無法受惠到公糧收購價,建議農業部不如把錢來協助技術革新,遠比肉桶式撒錢好。張健銨回顧,過去「戒嚴」時代,工業和商業活動不發達,國家收入主要向農業「吸血」,當時1公頃每穫約2,400公斤,超過9成收穫必須繳給國家、地主以及換肥料,農夫的收穫就剩不到1成稻米,食指浩繁根本不夠吃,只好種地瓜葉配稀飯度過三餐。他說,如今社會開放了,農者能自由去化米製品,多數對自家產品深具信心不怕市場洗禮,根本「不屑」繳交公糧。近年不少老農後繼無人,紛紛廉價或免費將土地租給地方代耕者,代耕者則引進現代化機具,以低成本方式大量生產稻米,也是當今「公糧」的重要來源。圖非當事農者。(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張健銨批評,不少人打著「照顧農民」的大旗,嚷嚷著要提高公糧價格,實際上只是肥了與各地農會與農耕隊,繼續鼓勵他們以低成本方式大量栽種品質「能驗收領錢就好」的稻米,且各地公糧農會與盤商互通有無輕而易舉,即使每公斤收購價漲了5元,屆時到末端收購時,又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一堆藉口,收購價哪會漲,無力耕田、便宜出租土地給農耕隊的老人根本不可能收到更多田租。劉名揚則示警,如果公糧價格一漲,第一年看似公糧與盤商私糧能稍稍漲了收購價,卻也將吸引玉米、大豆等農者紛紛改種稻米,「第二年又會崩盤」,而稻米的栽種環境相對寬鬆,像芎林下山便因風大,種玉米沒幾天便會被風吹垮,若放棄其他經濟作物,一窩蜂地搶種稻米,除了不久後稻米價格潰堤,更影響了經濟作物供給,「那才是國安危機」他憂心地說。

米價飆升!日「最大牛丼連鎖店」宣布漲價 一碗最多貴「這金額」
赴日旅遊民眾注意了!日本最大牛丼連鎖店すき家(SUKIYA)22日宣布漲價,全國分店的牛丼等6品項漲價,最多漲50日圓(約新台幣10.5元)。據NHK報導,日本最大牛丼連鎖店SUKIYA表示,因應米價上漲,22日起全國分店的牛丼依大小漲10到50日圓(約新台幣10.5元)。據了解,該公司買越光和「一見鍾情」等國產米,不過現在價格飆升,要將中碗牛丼從430日圓漲到450日圓(約新台幣96元),大碗從630日圓漲到650日圓(約新台幣138元),特大碗則從780日圓漲到830日圓(約新台幣177元)。報導稱,這是SUKIYA今年第二次漲價,因為原物料價格上漲和米商競爭加劇,讓米價創歷史新高。此外,天丼TENYA本起也調整天婦羅定食價格;日冷食品也宣布明年2月起,炒飯等冷凍食品漲價,最高漲幅30%,影響相當廣泛。NHK也指出,今年1到9月,日本的恩格爾係數平均約為28%,是1982年來新高,一般來說,恩格爾係數越低,生活水準越高,最近食品價格上漲,給家庭帶來了壓力。面對物價上漲,一些大學提供100日圓(約新台幣21元)的學餐早餐,也有學生為了留學存錢。19歲的東京大學生安藤幸太住在學校附近,明年計畫去尼泊爾和美國留學。安藤幸太表示,他都自己做飯,挑一些便宜又能吃飽的食物,如烏龍麵。

祭超低特惠蛋價也不買! 專家曝關鍵:不吃蛋已變常模
國內蛋價連跌2個多月,買氣仍持續疲弱。農業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直言,「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消費者的習慣已經改變了。」韋恩在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表示,從去年雞蛋的漲價還買不到,到最近的雞蛋供應過剩每日100萬顆,所以蛋價到達批發價31元的低價,以致於呈現類似過往菜土菜金的情形,變成蛋土蛋金的窘境,甚至養雞協會又提議班班吃雞蛋來消化過剩的雞蛋,只是即使賣場祭出兩盒78元白蛋的超低特惠,蛋的消費仍不見起色,「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消費者的習慣已經改變了。」韋恩指出,當早餐店三明治習慣不加蛋後,不吃蛋已經變成常模,再加上早餐店因成本原因,加一顆蛋仍要15元,這更強化消費者不加蛋的動機,要讓消費者回到加蛋的習慣,得要靠行銷或心理學上的行為改變論來進行,這就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宣傳成本才能達成,如何打破這個慣性,就是食品行銷最重要的課題,這方面成功的例子當然也很多,可以參考挪威鮭魚如何打入日本市場,以及Zespri如何打下全球市場這兩個成功案例。韋恩認為,讓台灣消費者回復吃蛋的習慣是一種行為改變,需要有相當的行銷策略,絕對不是靠道德綁架或是官方呼籲就能達成的,尤其是近年來一次又一次的班班吃石斑、班班喝鮮奶等用稅金進行政策補貼的方式,已經讓很多消費者反感。韋恩提到,雞蛋的批發價雖下降,但是早餐店或餐廳加一顆蛋仍要15元以上,也讓很多消費者感覺不平,這些負面因素更讓消費者對於吃蛋沒有強烈需求,甚至當初蛋價高昂時,政府宣傳大家可以吃豆腐、牛奶、雞胸肉等高蛋白食物代替,如今也成消費習慣改變的殺手。韋恩說,如今想要重新建立消費習慣,以行銷面不外乎有兩大構面,第一,推一把增加食用動機,如推廣創新吃蛋食譜,讓大家增加吃蛋的場合與情境,或是讓名人、網紅出來提醒大家多吃蛋,或是說明將近一年來現在蛋的品質是更加提升的,參考之前介紹的傻蛋;第二,減少食用的阻力,使用口碑方式減少加一顆蛋仍要15元的負面形象 ,但是某些義勇軍用戰的方式檢討消費者吃米不知米價,恐怕只會造成更大的反效果,那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