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
」 長照 日本 醫院 高雄
北市聯醫推「一條龍」失智照護 設權責型服務據點打造友善環境
從門診到住院、從醫院走入社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已佈局完整照護網絡,為不同階段的失智症患者與家庭,提供「一條龍」的貼心照護服務。院內設有「記憶整合門診」,協助長者進行失智症篩檢與早期診斷;住院服務則有「高齡心智住院病房」與「高齡心智日間病房」,前者幫助長者穩定急性症狀,後者則由專業團隊量身規劃日常活動,讓長輩在安心中找回生活節奏,活出生命新希望。積極走入社區 課程多元助延緩退化不只院內服務,自106年起,分別於文山職能工作坊與信義區設立社區失智據點,提供失智者與家屬長期陪伴與資源支持。看見社區需求持續增加,松德院區在113年9月於院區6樓開設全新第三個失智據點「德智據點」,透過豐富的非藥物治療課程,像是懷舊活動、藝術手作、桌遊、音樂、運動等,喚醒長者青春記憶、激發活力笑容,幫助他們快樂參與生活、延緩退化、越走越有勁。權責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與失智家庭站在一起為了服務失能程度更高、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PSD)的失智長輩,松德院區6樓的德智據點於114年5月起,轉型為「權責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成為臺北市第二個權責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這個據點服務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 0.5-1分且長照等級第5級(含)以下、同時出現BPSD困擾的個案,透過醫療團隊進行個別化評估與照護,提供更精準、更專業的服務。除了延緩失智、失能的多元課程,也為照顧者量身打造支持性團體與照護技巧訓練,讓照顧者不再孤軍奮戰。松德院區期待透過更完善的失智照護網絡,攜手家屬與社區,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環境,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與尊嚴中,走得更遠、過得更好。【延伸閱讀】失智症有哪些種類?與正常老化如何區別?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失智、中風威脅日增!台灣腦健康協會成立 專家攜手推動防治新對策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51

護理師出走潮 台南祭百萬獎勵醫院遭批無感
台灣各大醫院護理人員近期因待遇問題爆出走潮,各縣市政府各出奇招加碼留人,台南市政府19日公布,未來1年將評估13家責任醫院的留任率、職場友善等條件,給每家醫院最高100萬元獎勵金。這項措施遭基層護理師批評無感,衛生局強調,改善職場環境才能留住護理人才。因應護理師出走潮,部分醫院為達法定的護病比,只好採關床措施因應。南部龍頭的成大醫院為了留人,除依政府公告調升公職醫事人員3%,更提出院聘醫事人員調薪7%,另增購科技設備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招募護理新血及護理佐理員等輔助人力等措施,也趁關床期間整修老舊病房。台南市共有1萬6543護理師,近2年來有55%轉往診所,10%投入長照機構。今年起大型醫院護理師流失明顯,衛生局統計全市13家責任醫院的護理人力,預估至今年9月1日前,將短缺672名護理人力。衛生局長李翠鳳表示,台南市大醫院護理人力減少,小診所的護理人力卻增加,近年的長照護理需求增加,護理師可自開居家護理所,大醫院護理人力寧可投入時間較彈性的長照工作,也不願疲累輪班照顧急症或重症病床病患,也是出走潮原因之一。針對改善護理人員待遇,中央已核定未來4年投入275億元。各縣市都祭出加碼政策,衛生局公布的獎勵對象不針對個人,改以13家醫院的職場環境與留任率評分,若符合資格,未來1年每家醫院最高可獲100萬元獎金。市長黃偉哲表示,護理人力雖較過去增加,護理需求市場增加更快,除提升待遇,更重要的是社會給予尊重,才能真正留住白衣天使。基層護理師坦言,其他縣市政府為新進護理人力每月直接加薪數千元才有感。衛生局回應,中央已推出補助個人待遇方案,台南市嘗試不同方式加碼,改善職場環境更能兼顧留住新人與資深人員。

8旬翁捐給行天宮「9棟市值上億房產」 養女怒控詐欺結果出爐
台北一名89歲張姓老翁2022年底捐了9間房產給行天宮,張翁養女得知後,質疑行天宮明知養父患有失智症,卻仍接受捐贈,氣得依《刑法》準詐欺得利罪,提告行天宮董事長吳岳羽。台北地檢署偵辦後,認為吳岳羽罪嫌不足,於今(19)日處分不起訴吳岳羽。張翁養女指控,行天宮於2022年11月30日,擅自帶張姓老翁到民間公證人事務所辦理公證,並於2023年1月17日辦理過戶,將張翁名下市價上億元的9戶房產全數捐給行天宮。2023年11月,張翁因精神障礙被裁定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並選任養女為監護人,但行天宮卻排除她的繼承權,讓她氣得提告行天宮董事長吳岳羽涉嫌詐欺取財。吳岳羽則否認犯行,表示2022年10月便有志工帶張翁到事務所,張翁表示「要寄付」房產,但吳岳羽得知後提醒捐贈有一定程序,請張翁帶相關文件過來。2022年11月18日,張翁帶著房產資料、租約公證書,還有台北市的長照評估報告,報告上寫著「無失能」,且有養女簽名,欲捐贈房產,當時現場除了吳岳羽,還有法務及地政。吳岳羽透露,當時他曾詢問張翁是否需要通知養女,張翁回應「這件事我可以做主」。同年11月21日,吳岳羽到張翁家中拜訪,確認捐贈事宜,張翁提到妻子過世前有留錢給養女,所以不用再把房產留給養女,過程中除了張翁因為重聽需要透過紙筆溝通外,他對不動產的問題都很清楚,吳岳羽在確認完畢後,才於11月30日與張翁一同前往律師事務所辦理公證及簽字。不過,養女主張張翁患有失智症、慢性妄想型思覺失調症,且張翁表示,他從55歲起就覺得有人想害他,只是一直沒有就醫。對此,檢方考量到行天宮不動產事務處理人員、事務所志工,以及公證人等相關證人說詞,以及張翁為了捐贈房產,親自書寫存證信函通知房客解約,文字條理分明、字跡工整,認為無法僅憑事後就醫紀錄或診斷書,就證明張翁在捐贈當下有精神障礙或辨識能力不足等情形。最終檢方認定吳岳羽罪嫌不足,處分不起訴。不過養女另提起民事訴訟,目前在台北地院審理中。

醫院壅塞問題未解!年底恐再上演急診塞車
520醫療政策挑戰今年春節後,大量病患湧現,急診醫學會發文示警,醫院壅塞問題達「前所未見」程度。醫療現場如臨大敵,病患無病床住院,有人在輪椅上打點滴,甚至躺在地上急救。近期天氣轉暖,急診問題舒緩,但因急診壅塞年年發生,若人力無從舒緩、醫院沒有開出好條件,年底恐怕又要重演。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說,台灣勞動力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喊了很多口號、開了很多會,但第一線人員卻感覺似乎只是想撐過低溫時期。但氣溫低就診人數多,這是年年上演的問題,若人力無從舒緩、醫院沒有開出好條件,恐怕年底急診又會塞車。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指出,每年2月護理國考結束後,4月會補進一批人力,但今年4月全台卻僅增加68名護理師,3月更有548人離職,創5年來最高紀錄。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台護理人員執業率為62.3%,只比去年同期增加0.1個百分點,留人政策毫無起色。「三班護病比沒有落實,大家根本不想回來。」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郭蕢瑩表示,三班護病比政策上路一年來,以全院平均人力採計,白班出院病人多,拉低平均醫護比,美化了數字,不符合實際情況,且急診等單位未規範護病比,醫院甚至把護理長、護佐、書記都算進去,「數字當然漂亮」。郭蕢瑩批,賴總統選前承諾要入法,現在又改口今年9月,根本是「騙肖仔」,現在護理人力不足,很多人即使生病、發燒還是抱病上班,「賴總統難道非得等到人都走光了才要想辦法?」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分析,疫情後護理人員離職現象,因今年各醫院加薪等政策有暫緩情形,但受到少子化影響,年輕一代投入第一線護理人力沒有顯著增加,即使薪資提高,但護理師職場選擇多元化,長照、航空、保險或企業健康等職場都可去,投入醫療人力沒有變多。另一方面,國內醫院關床問題持續未解,但包括屏東榮總、高雄岡山、台北蘆洲等區的醫療機構,卻都將增加病床,南部地區2年核准增開逾千床。洪子仁表示,政府在思考醫療可近性的同時,卻造成醫療人力分散,加深人力不足窘況,恐重演大學倒閉現象,呼籲政府重新審視區域聯防計畫,讓全國病床數量合理配置,避免醫事人力分配不均。政府大力推動分級醫療,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目前尚未看到分級醫療成效,建議將大醫院下轉的輕症個案視為剛性需求,避免打折、斷頭支付。分級醫療的落實更要列入評鑑指標,例如大醫院門診超過55%、急診病患停留時間過長,就應扣分。

不堪長照壓力逼迫!東京62歲男勒死9旬母 疲憊自首:對這樣的生活感到絕望
在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形態下,因為長照發生的憾事屢傳不絕。繼千葉縣一名45歲無業男子在母親節前夕(9)勒死母親與妹妹後,今(15)日又傳出東京1名62歲男子向警方自首,表示自己因為無法繼續承受照顧90多歲母親的壓力,在今日凌晨被母親叫醒並且辱罵後,情緒失控用領帶勒死了母親。目前當地警方已經將這名男子以涉嫌殺人罪逮捕,並進一步調查釐清案情。綜合日媒報導,東京都警視廳小平警察署15日宣布,逮捕了東京都小平市62歲無業男子半田誠,他涉嫌在15日凌晨5點左右,在自家的公寓用領帶勒死了90多歲的母親。小平警察署介紹,今日凌晨5點30分左右,接獲半田撥打110的自首通報,「因為照顧母親實在太累了,所以就勒死了母親。」警員趕抵現場後發現一名90多歲高齡女性倒臥在臥室的床墊上,緊急送醫後確認死亡。警方指出,根據調查,半田91歲的母親被政府認定為「看護一級」(要介護一級)的老人,而半田一直與母親同住,並且一直在照顧她。在遭到逮捕後,半田向警方承認了所有的指控,並供稱自己今天凌晨被母親從睡夢中叫醒,並被對方因為看護的方式而責罵,由於母親在辱罵中提到「想死」、「死了算了」,「想到還要繼續這樣的生活,我心生絕望,於是動手殺死了母親。」

未來交通 基隆先行—打造便捷、友善與共融的公共運輸網絡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動脈,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撐。基隆市長謝國樑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公共運輸優化政策,從無障礙交通服務升級、城際轉運系統完善,到國道客運路線分流與火車、公車接駁策略,皆展現市府在提升整體交通量能上的決心與行動力,為打造「宜居、便捷、共融」的城市邁出關鍵步伐。一站式預約,無障礙交通更友善今年6月,基隆市正式上線「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整合全市復康巴士與長照交通車,提供身心障礙者與高齡者一站式預約服務,並導入LINE官方帳號「基隆社會處小幫手」作為親民的預約入口。114年起的新制更導入「分級預約」、「擴大服務」、「彈性收費」三大措施,涵蓋雙北與基隆全域,推動更公平合理的交通服務,讓所有人都能安心上路。社福三好,攜手新北提升量能基隆與新北市共同簽署的「社福三好」合作計畫,更進一步整合區域資源,強化跨縣市的無障礙交通服務。「好好行」計畫中,新北市企業捐贈的復康巴士將支援基隆使用,而市長謝國樑也宣布,未來每年都會有新車加入基隆車隊,大幅提升基隆在社福交通上的服務能量。此外,「好日子」與「好快活」則透過平台升級與場地共享,擴展基隆與新北在社福、交通上的合作深度,為弱勢族群打造更多移動與照顧的可能性。基隆新北「社福三好」好日子、好好行、好快活(圖/基隆市政府提供)。交通路網再擴張 公車、捷運雙軌並進市府並未忽略市區與偏區的交通串聯。透過「基北北桃合作平台」,成功爭取新北589公車延駛百福社區,讓居民可直達汐止與南港地區,進一步銜接未來的基隆捷運路線,逐步培養民眾未來搭乘基隆捷運的使用習慣。另一方面,針對交通死角地帶如深澳坑地區,市府也與中央及業者協調,增開2088B通勤路線,針對早班通勤需求增設班次,解決當地市民通勤「上不了車」的痛點。市長謝國樑感謝基北北桃平台促成589公車延駛百福社區,這項地方居民殷切期盼的政策(圖/基隆市政府提供)。城際轉運站啟用,打造轉乘樞紐為解決長期缺乏舒適轉運空間的問題,基隆市政府正式啟用「基隆城際轉運站」,整合19條國道客運與33條市區公車路線,轉運站緊鄰基隆火車站,提供便捷的轉乘路線規劃。 9026試辦分流上路,基隆南港通勤更順暢為改善基隆至南港通勤壅塞情況,市府與公路總局合作,試辦9026路線分流計畫,自2023年4月起增設9026B與9026C兩條新支線,分別從不同區域上車並行駛不同國道路線,精準疏運通勤人潮。謝國樑市長連續兩日親自搭乘觀察成效,並表示將以9026分流經驗作為未來改善1815國道客運路線的參考,推動更大規模的交通分流設計,提升整體運輸效率。謝國樑市長連續兩日親自體驗9026新政策成效(圖/基隆市政府提供)。一指安心候車 全國首創「貼心鈴」照顧弱勢乘客基隆市在「長庚醫院」與「信義區公所」設置全國首創「貼心鈴」,結合動態資訊系統,乘客按鈕或線上預約即可通知公車司機,有效提升年長者與行動不便者的搭車便利與安全。基隆市政府首創全國先例設置「便民貼心鈴」,提供年長、行動不便者、輪椅族等弱勢族群更友善且安全的乘車體驗(圖/基隆市政府提供)。免費接駁直達八堵搭配臺鐵縮短通勤時間除公路客運分流外,市府也試辦從安樂區至八堵火車站的免費接駁公車,協助民眾銜接台鐵直達南港的自強號列車,形成「接駁+火車」雙軌運輸方案,提升時間效益與穩定性。謝國樑市長與議員實地搭乘與宣導,並傾聽民意建議是否增加接駁站點。目前該接駁計畫每日早上兩班車由長庚醫院出發,與台鐵109次自強號無縫銜接,從安樂到南港僅需40至50分鐘,為通勤族省時又舒適。市公車試辦免費接駁到八堵車站轉乘臺鐵(圖/基隆市政府提供)。共建交通新基隆交通不是冷冰冰的工程,而是與市民日常息息相關的溫暖設計。從無障礙平台、一日生活圈、公路分流到接駁火車,基隆市正以系統化策略與滾動式調整,打造一個「移動自由、生活便捷」的幸福城市。市長謝國樑強調:「市府團隊會持續下鄉傾聽、滾動修正,與市民一起,為基隆交通找出最實際的解方。」

5護專生1人想轉學 國教院:招生應強調職涯多元發展
台灣護理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國家教育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49.5%的護專學生是因家人期望而非自主志願入學,其中每5位就有1位想轉學,台灣護理人力短缺根源可能早在校園階段已埋下隱憂。國教院建議,未來招生策略應強調護理職涯多元發展可能,並透過學習過程增加真實場域體驗,減少落差感。國教院研究發現,護專學生選擇就讀主因集中於課程有前途,占比高達68.8%。有49.5%學生是基於家人期望入學,但在學校適應性上表現較差,17.3%至21.2%學生表示有轉學打算,其中以家人期望與發展不明確的學生比例最高,顯示在升學選擇階段,學生並未充分理解護理職涯全貌,僅基於外部期待進入護專,導致日後學習動力不足,甚至出現轉學或離開醫療體系傾向。國教院認為,護理教育的任務不僅為培養專業知能,更在於協助學生建立對未來工作樣貌真實理解,促進學用一致與職涯認同發展,從而強化護理人才留任意願與專業價值感。國教院建議,未來招生策略應強調「護理職涯的多元發展可能」,讓學生更早認識臨床專業、長照、健康促進、社區醫療、海外發展等不同面向職涯道路,減少單一前途或家人期望的錯誤認知。在學習過程中應增加真實場域體驗與現職護理師分享會,讓學生更早理解護理工作實務挑戰,減少落差感。研究另發現無論學生或現職護理師,周遭親友支持普遍偏低,政府與醫療機構應透過政策宣導與社會行銷改善護理形象,提升社會對護理專業肯定,促進家庭與社區對護理人員職涯的理解與支持。

疑因照護壓力大!日男用電線勒斃母妹 遺體陳屍浴室被發現
日本千葉縣習志野市警方5月9日中午1點50分左右,接獲一名45歲無業男子村山雄紀報案,對方稱自己殺害母親和妹妹。之後警方趕抵谷津車站附近一戶住宅內,在浴室內發現2具身穿衣物的女性遺體。而據警方調查,死者疑為村山雄紀的70多歲母親與40多歲的妹妹。綜合日媒報導,千葉縣警方表示,村山雄紀涉嫌於5月8日左右,使用電線等繩狀物品勒斃母親,目前已依殺人罪嫌將他逮捕,並於5月11日將他移送至地方檢察廳。村山雄紀對警方坦承犯行,並供稱自己犯案時,確實使用電器延長線作為凶器。另據調查人員指出,村山雄紀在訊問中提到,他因為長期照顧母親身心俱疲,才在壓力下犯案。至於妹妹的死因與是否和母親同時遭害,警方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同時,警方將針對2名死者的身分及家庭內的照護情況進行確認與釐清。

勞動部預告「開放資深移工轉護佐」喊卡 民團要求先改善環境
勞動部日前預告修正藍領審查標準,擬開放畢業僑外生從事客運、貨運司機等工作外,也允許在台資深移工可轉任中階護佐,未料7日公告卻通通刪除,並指出預告期間外界提出政策意見及推動細節配套措施等,需另行會商衛生福利部、交通部及經濟部再行釐清,因此暫不列入本次修正。原本預告的「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要開放工作6年以上資深移工可擔任護佐外,也允許畢業僑外生可以從事醫院照護輔佐、倉儲理貨、汽車貨運駕駛及隨車助理、公路及市區客運駕駛與客運安全管理人力缺口等6項工作,並放寬僑外生從事旅宿服務工作的技術資格條件,讓飯店可以自行辦理技術訓練課程。不過,開放資深移工轉換護佐遭批評是跟長照家庭搶工,也傳出有團體要求釐清護病比計算有無包括護佐等,且駕駛並未規範華語能力等技術條件。現公告關於新增中階技術人力工作及資格條件等,已全部刪除。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蘇裕國表示,關於中階技術人力部分,預告期間收到外界不同意見,將與交通部、衛福部及經濟部討論後,並做好風險評估及配套準備再規畫。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祕書長高若想表示,現行情況沒有台籍人力願意擔任護佐,正是因為保障不足,此時還開放外籍移工轉任醫院護佐,這很弔詭,應該要把勞動環境處理好,讓現有的居家照服員、醫院一對一看護等本國籍人力,更有意願投入護佐行列。交通部僅說,若後續要與勞動部討論的事項,會請公路局配合討論。

基隆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正式上線 復康巴士新制6月起上路 三大措施打造更便民出行服務
基隆市政府持續致力打造友善宜居的無障礙城市,為提升身心障礙者及高齡長者交通接送便利性,整合復康巴士與長照交通接送服務,今(7)日基隆市長謝國樑正式宣布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正式上線,提供一站式預約服務,讓有需要的市民更加便利地安排交通。 謝國樑表示,過去民眾預約復康巴士或長照接送服務,常需逐一聯繫不同車隊,導致重複叫車與資源浪費的情況。為有效整合公共運輸資源,基隆市自今年起推動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整合全市30輛復康巴士與96輛長照接送車輛,提供即時、便捷的預約管道,即日起開放使用,讓身心障礙與長照對象更輕鬆出門,進一步實踐「有愛城市」的施政願景。基隆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正式上線 復康巴士新制6月起上路,三大措施打造更便民出行服務。(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社會處長楊玉欣指出,該平台除整合服務項目與叫車流程,亦考量行動不便者及長輩的實際需求,致力打造低障礙操作介面,讓使用者可透過電腦或手機快速完成預約。同時也結合「基隆社會處小幫手」LINE官方帳號,讓市民可在熟悉的平台上輕鬆點選完成叫車需求,打造科技與人本並重的友善服務系統。基隆市將於114年6月1日同步上路復康巴士服務新制,透過三大措施全面優化服務內容,包括推動分級預約制,提供重度以上肢體障礙者、植物人及失智症者等服務優先權,開放最早可於14天前預約,確保高需求者可優先取得乘車資格;擴大服務範圍,未來服務對象不再限於特定障礙類別與等級,凡經評估有需要者皆可使用;服務時間亦擴增至每週一至週日上午8時30分至晚間9時,服務區域延伸至整個基隆市及雙北地區,用途不設限,滿足民眾日常與多元出行需求;實施使用者付費制,依照計程車跳表計價標準計費,設有一般戶、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三種補助方式。一般戶每日來回各1趟享有政府70%補助,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則提供90%補助,並每人每月提供8次免費搭乘服務,落實交通資源共享與永續使用理念。基隆無障礙交通統一預約平台正式上線 復康巴士新制6月起上路,三大措施打造更便民出行服務。(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最後謝國樑市長呼籲有需求的市民踴躍使用統一預約平台,善用整合資源提升生活便利性。即日起即可透過「基隆社會處小幫手」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7Jv3Y9I)進入平台預約,也可至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網站查詢更多詳細資訊。

人口流失跌破112萬人 彰化縣長王惠美推2重點阻外流
彰化縣人口數不斷下降,4月已跌破122萬,4月底總人口數為121萬9116人,彰化縣議員吳韋達提出縣府是否有更有力的留才、引才政策,減少人口外流;縣長王惠美表示,縣府規畫彰化交流道特定區都市計畫等,就是為了留住人口,若彰化有很好的產業、有很好的生活環境,人口就不會外流。根據彰化縣政府的統計,彰化總人口數在今年4月底為121萬9116人,正式跌破122萬人,相較3月底122萬292人,減少1176人,而3月也較2月減少2489人,2月則較1月減少1889人,1月則較去年底減少1005人,顯見彰化人口數呈現月月下滑的趨勢,若依每月流失1至2000餘人計算,王惠美卸任前,估計人口數恐將跌破120萬人。彰化縣議員吳韋達在6日縣議會定期會中指出,彰化縣縣府在教育、老人福利、居住及交通等各面向,付出許多努力並投入許多資源,但縣內人口持續流失的現象仍未改善,尤其面對台中高度的磁吸效應,彰化是否應擬定出更有力的留才、引才政策。王惠美表示,在施政報告中就有提到,縣府積極推動青年住宅建設、持續布建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育兒親子館及公共化幼兒園、推動「童萌卡」試辦計畫,及建設長照衛福大樓、長青幸福卡、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不老健身房等,從育兒、老人福利增加人口紅利。王惠美指出,彰化面臨現有空間較狹小、公共設施不足、就業問題等,也較缺乏產業用地,造成人口外流,在彰化交流道特定區都市計畫中,縣府規畫有30多公頃的產業用地,還有非常好的公共空間及住宅區,如果彰化有很好的產業、有很好的生活環境,相信沒人會想要出外的。

健保推行IoT遠端監測! 在家照護急症患者更安心
75歲的蔡阿嬤因發燒身體不適,送至部立嘉義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並轉介在宅急症團隊接續照護。讓其在家中就能獲得完整專業醫療服務,透過遠端監測與視訊診察相輔相成,有效減輕家屬照護負擔,同時讓患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康復。在宅急症團隊 遠端監測掌病情醫療團隊在收案當日立即至蔡阿嬤住家訪視及執行相關醫療處置。同時,指導家屬使用醫院提供的遠端監測設備(IoT)測量體溫、血中氧氣濃度等生命徵象,將量測數值自動上傳雲端資料庫,醫療團隊可隨時查閱及監測其生理數據。若有需要亦可透過保護隱私下進行視訊診察,給予建議及治療。數天後,蔡阿嬤在醫療團隊的專業照護下,病情獲得明顯改善並順利痊癒,免去住院不便與風險。完整照護小組 服務人數突破千人中央健康保險署南區業務組林純美組長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於113年7月推動,經醫師診斷為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治療的特定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原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此計畫成員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等共同組成照護小組(含醫院、診所、居護所及藥局),且多數照護小組視狀況搭配視訊診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及床邊檢測設備,提供病人高品質的居家醫療照護模式,著實減輕家屬照顧上壓力及往返醫院的負擔。據統計雲嘉南地區113年7到12月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服務逾超過2百餘人,預估114年服務人數可破千人。此外,病患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期間,亦可依「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申請長照服務,並彈性使用照顧組合,讓民眾能就地獲得全人照護,實現在地安養、無憂向晚的目標,大幅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與效能。【延伸閱讀】家就是病房! 科技輔助「在宅急症照護」:尊重意願、安心治療實現在家安養、無憂向晚! 健保署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703

30年高齡老宅過半 內政部要挖「特別預算」:砸50億修老宅
內政部2日表示,將分3年砸約新台幣50億元特別預算,全力投入老宅修繕,目標續命500棟老舊集合住宅,會先鎖定4至6樓高、結構安全還行的30年以上老宅,優先改善公共空間、電線瓦斯管路與無障礙設施。內政部預計砸新台幣50億元從《特別條例》搬錢助攻老宅修繕。圖非當事住宅。(示意圖/黃耀徵攝)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資料,2018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後,預計2025年底前就會進一步邁入超高齡社會,對照目前全國30歲以上的高齡建物約有500萬戶,早已超過總體住宅數量一半,「人屋雙老」已成為國安問題。內政部官員對此表示,內政部其實計畫多時,將針對30年以上高度約4至6樓、初評還算安全的集合式住宅,針對室內外空間修繕砸錢補助,比方管線更新、建物立面拉皮修繕,還有屋頂防水、新增無障礙設備等改善措施都能補助,希望經由適當整建維護後,房屋可以延長使用年限,讓住老宅的老人家可以在家安心養老,不然換屋又是折騰。內政部國土署主秘歐正興則直言,多數四到六樓的老公寓的電線、排水與燃氣管線根本老舊,電線起火、漏水、瓦斯外洩頻傳,這不只住戶安全是一大隱憂,對高齡生活更是平添風險。他說,這次補助特別強調「內外兼修」,戶外要裝電梯,外牆修繕也要重點防範磁磚砸落;戶內則以電線、瓦斯、水管等安全管路更新為主,也結合了衛福部「長照3.0」推動加裝扶手與無障礙設施,並加上經濟部能源技術服務(ESCO)智慧節能方案,整合跨部會資源,希望建立安全又節能的居住空間。內政部次長吳堂安則感嘆,「人會老、房子也會老」,想起早年都市發展,在城市周邊興建的「販厝」老公寓,如今已成為住宅安全與生活品質隱憂,這一次全面檢視長者的居住條件與社區無障礙環境,同時希望助於活化都市機能與促進在地就業。吳堂安預告,這項計畫將在2025年下半年提報行政院,經核定後可立即推動,目標以3年為期,從《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中挖50億元預算,補助協助民眾改善居住安全與無障礙設施,同時也希望帶動建築、營建、室內裝修等相關產業勃興。他呼籲,立法院該儘速通過特別預算審查,讓內政部得以向行政院正式提案、經核定後即刻展開施作。

台中3死命案…獨子照顧父母扛家計 疑遇詐騙集團「積蓄全沒了」留遺書赴黃泉
台中市北屯區一棟社區大樓傳出一家3死命案,民眾因為連繫不到親友,擔心出意外而報警,警方到場破門後發現2男1女倒地,已經明顯死亡。進一步追查發現,獨子要負責照顧生病的父母,還疑似遭到詐騙,經濟和情緒的雙重打擊下,才會走上絕路。台中市消防局今天下午1時許獲報,北屯區一戶民宅發生命案,立刻派遣區北屯分隊等共計3個單位,出動各式消防車4輛、消防人員9名前往救援,到場後發現,75歲的父親、69歲的母親、45歲的兒子均無生命跡象,倒臥房間床內明顯死亡,因此未送醫。鑑識人員到場採證,初步排除外力介入,不過確切死因仍有待司法相驗。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鄭父是洗腎患者,固定要帶醫院洗腎;鄭母長期坐輪椅,行動較不方便;鄭男是公司的幹部,得一人要照顧爸媽,又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曾坦言「已經承擔不起重擔」。不只如此,鄭男最近還疑似遇到詐騙集團,遭到假投資或類似手法騙走積蓄,心情才會降到谷底,加上還有房貸要繳,讓他難以承受。長照機構今天中午通報警方,已經2天未見到鄭父到院洗腎,結果抵達住處後,發現一名女子在門外,是鄭男的阿姨,因為收到外甥的遺書,察覺不對勁到場,後來鎖匠破門,驚見3人倒臥床上,均已明顯死亡。◎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長照悲歌!癡情日籍男照顧癱瘓妻半甲子雙亡 將解剖釐清真正死因
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28日驚傳雙屍命案,日本籍56歲倉田姓男子與其61歲林姓前妻,被發現陳屍在租屋處內,警方在現場沒發現遺書和打鬥痕跡,林女身上也沒有明顯外傷,29日將解剖以釐清2人死因。據了解,林女在25歲時因手術而腦部缺氧,從此癱瘓在床,後與倉田結婚,超過半甲子以來都是男方照料她生活起居,直到2021年離婚,但他們依舊同居,並由倉田承擔主要照顧責任。而倉田平時打零工維生,林女則因社福身分而領有補助,2人相依為命,在景平路租屋多年,每月房租都按時繳交,但近日其周遭鄰居聞到異味,房東多次聯繫都未獲回音,28日在警消陪同下破門,這才驚見2人陳屍房中。因2人明顯死亡而沒有送醫,鑑識人員則立刻封鎖現場,初步沒發現遺書和打鬥痕跡,林女身上也沒有明顯外傷,且可看出受到良好照顧,警方不排除任何可能,29日將解剖以釐清2人確切死因。

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 醫揭「常見失智症種類」:與憂鬱存在雙向關係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大腦功能的退化性疾病,常見於老年人,最典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會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語言能力受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除了遺傳因素,高血壓、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等也可能增加風險。預防失智可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社交互動及持續學習著手;早期發現、適當治療與照護,能有效延緩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常見的失智症種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指出,失智症的種類相當多樣,症狀與進展方式皆不同,應依據成因進行診斷與治療;早期發現、控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或延緩病程發展。1.阿茲海默症這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大約占失智症患者的 60~80%,主要與β-類澱粉蛋白的沉積及tau蛋白異常有關,導致大腦神經細胞的退化。主要的特徵為早期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特別是短期記憶),但隨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定向感缺失、判斷力下降等問題。2.血管性失智症曹汶龍指出,是由腦部血管病變所引起的,例如中風、慢性腦部缺血、微小血管病變等疾病,進而導致大腦受到損傷;主要特徵為認知功能下降,且常呈現「階梯式惡化」,不像阿茲海默症的進展是緩慢式的,症狀可能是突然發生,尤其是中風後出現明顯的認知變化。另外,可能伴隨其他中風症狀,例如單側無力、步態不穩,通常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相關。3.路易體失智症主要是由於大腦內異常蛋白「路易體」堆積,影響大腦皮質和基底核功能。主要特徵有認知功能波動,有時候清醒、有時混亂;也會有視覺幻覺,例如看見不存在的人或物;以及動作遲緩、僵硬(與帕金森氏症類似),另外,有些患者對某些藥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藥物)特別敏感,可能加重病情。4.額顳葉失智症是因為額葉與顳葉神經細胞退化所引起的認知障礙,通常發生於較年輕的族群大約是40~65歲;主要特徵有個性與行為改變,如衝動、冷漠、情緒不穩;語言能力受損,表達困難或詞彙減少;以及早期記憶力可能正常,但社交與判斷能力受影響。5.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的晚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主要特徵以動作症狀,像是僵硬、步態異常等症狀,之後才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專注力變差等問題,可能與路易體失智症有重疊。曹汶龍說明,部分失智症狀可能是由其他可治療的因素引起,例如營養不良(如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藥物副作用、憂鬱症相關失智(假性失智症)、腦部腫瘤、感染或水腦症(腦積水)等,如果能及早發現病因,透過治療,是有機會可以改善的。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年輕型(早發性)失智症(Young/Early Onset Dementia)是指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之資料30~64 歲失智症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臺灣30~64 歲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雖推估年輕型失智症者人數不算多,然而年輕型失智症與年老性失智症所面臨的情境及需求有非常大的不同。正常老化、失智症的區別曹汶龍表示,正常老化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但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失智症則會嚴重影響記憶、語言、判斷力和方向感等各方面,甚至個性和行為都可能會改變,以下列出日常的正常老化和失智症的區別,若懷疑自己或親友有失智跡象,建議及早就醫評估。1.記憶力方面正常老化:偶爾忘記人名、約會,但稍後都能想起來。失智症:頻繁忘記重要的事件,甚至無法回憶剛剛才發生的事情,即使被提醒仍無法記起來。2.語言能力方面正常老化:偶爾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表達,但能仍順利完成對話。失智症:說話時經常停頓,遺忘常用的名詞,甚至無法理解或組織句子,使對話變得很困難。3.判斷與決策方面正常老化:偶爾做出不明智的決定,例如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失智症:經常做出錯誤決策,例如穿著不合適的衣物,夏天穿冬天的厚外套。4. 向感與時間觀念方面正常老化:偶爾會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但稍後能想起來。失智症:經常迷路,即使在熟悉的地方,也不記得回家的路或不知道身處何地。5.物品放置方面正常老化:偶爾會忘記東西放在哪裡,但能透過回想找到物品。失智症:經常將物品放在奇怪的地方,如把手機放進冰箱,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6.情緒與行為變化方面正常老化:偶爾覺得焦慮或低落,但情緒能夠調適過來。失智症:情緒波動劇烈,可能變得易怒、焦慮,甚至對親友變得懷疑或有妄想。7.專注力與組織能力方面正常老化: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但可能比年輕時慢一點點。失智症:無法完成熟悉的任務,例如煮飯時忘記關火或不記得怎麼煮菜。8.社交能力方面正常老化:仍保持社交興趣,喜歡與朋友家人互動。失智症:對社交失去興趣,變得退縮、不願參與活動,甚至與家人越來越疏遠。憂鬱和失智存在雙向關係曹汶龍表示,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失智症之間有明顯的關聯,憂鬱的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研究發現,中年或老年時期有憂鬱症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2021 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的一項研究發現,重度憂鬱症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51%。另外,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的海馬迴通常較小,而這也是阿茲海默症最早受影響的區域。而憂鬱症與慢性發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過高也有關,可能導致神經元受損,進而影響記憶與認知功能;憂鬱症會降低大腦中的神經可塑性,使大腦修復能力下降,進而增加失智症風險。憂鬱症患者可能導致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社交退縮,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由於生活中缺乏刺激,如學習新事物、社交互動,會讓大腦退化得更快。曹汶龍指出,憂鬱症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些人可能是因失智症的早期大腦變化,導致情緒低落,而非憂鬱症導致失智。根據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約有30%~50%會出現憂鬱症狀,如情緒低落、喪失動力。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現無明顯原因的憂鬱,並且伴隨記憶力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曹汶龍說明,憂鬱症與失智症之間存在雙向關係,憂鬱症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因此,關注心理健康、積極治療憂鬱症,不僅對情緒有幫助,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失智症10大警訊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失智症有以下10大警訊: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患者忘記頻率較高,且可能完全忘記該事件。2.計畫或解決事情有困難:失智症患者會無法計畫,做出錯誤或和以前不同的決斷。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失智症患者會對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有困難。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患者可能忘記或弄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或是在熟悉的地方迷路。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對空間影像判斷出現困難,例如,經過一面鏡子前,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說話也變得簡短,可能會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或是很難找到正確的詞彙。7.不適當行為:失智症患者容易掉東西卻無法回頭去找,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就刻意把物品藏在不尋常的地方。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判斷力或做決斷的能力減退。9.不參與社交活動:患者可能不再保有嗜好,退出原本喜愛的社交活動或運動, 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10.情緒與個性的改變:患者的情緒和個性常會改變。只要遇到無法處理的事務或弄錯事情,便會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勃然大怒。(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延伸閱讀】「長照服務」家屬、病友雙贏! 七旬失智翁精神改善、家人獲喘息高齡社會的營養新視角!醫師剖析鱈魚肝油與失智關聯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93

日銀髮竊盜犯激增! 犯罪心理學家揭「高齡者社會心理困境」
犯意只在一念之間!為什麼他有罪、我無罪?銀髮犯罪人、男大生妨礙性自主……各種法律邊緣的人倫故事,在善惡之間每個人都有苦衷。受刑人、受害者與家屬們的命運交纏,我們該如何看待犯罪以前、贖罪之後的罪與罰、抉擇與原諒?台灣犯罪心理學家戴伸峰教授,透過九個真實故事,描繪罪的樣貌、犯罪的本質,以及犯罪故事中沒說完的事。日本便利商店奇特犯罪現象 背後動機引人好奇二○○二年,日本NHK推出了一系列的節目,探討日本當時最紅的年度代表詞「少子高齡化」。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排名前端的高齡化大國,各色各樣的高齡者問題,正讓日本政府焦頭爛額:年金、高齡危險駕駛、高齡獨居、孤獨死、高齡疾病照顧、長照……其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犯罪現象,在這系列節目中被正式提出──高齡者收銀檯前竊盜案件。你一定有去過便利商店或超市的購物經驗,在一般的店頭陳列原則中,收銀檯前一直是商品陳列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是消費者購物的最後一個機會,但也是必經的一個區域。在等待商品結帳的過程中,消費者一定會看到這些陳列在收銀檯前的小商品,殺時間也好、無聊也罷,這些小商品至少讓結帳不再是了無生趣的等待,而是一種消磨時間或是換個小零錢的最佳所在。也因為這樣,收銀檯前的商品陳列有一個業界不會告訴你的秘密:那就是,收銀檯前的商品,價格都不會超過當地紙鈔的最小面額。舉例來說,日幣紙鈔的最小面額是一千日圓,收銀檯前就擺一些幾百塊的商品;台幣紙鈔的最小面額是一百元,那收銀檯前就擺一些幾十塊錢的商品。因為這些小錢方便找零,也容易下決定,對於等待結帳的人來說,剛好就是另外一種消費的犒賞。然後,在日本就因此出現奇怪的現象,高齡者收銀檯前竊盜事件大量增加。日本高齡竊盜潮 為何他們「打死不付錢」?這些案件的發生非常奇特,高齡者、在收銀檯前、在收銀員前、在排隊等待的顧客前,「光天化日」、「眾目睽睽」地偷收銀檯前的小商品。然後光天化日、眾目睽睽地被檢舉;接著光天化日、眾目睽睽地成為竊盜犯!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些高齡者並不是沒錢,他們的皮包裡有足夠的購物金,但卻不拿出來付帳,就是要偷!堅持自己偷!打死不付錢!這就有點貓膩了。日本警方對於這樣的案件十分頭疼,因為金額很小,卻是竊盜公訴,這個案子要辦,非辦不可;但是辦這樣的案子,讓人心疼。終於,這樣的高齡者犯罪案件進入媒體報導的視野區,成為被關注的現象。犯罪只為換來家人關心 反映高齡化社會心理困境原來,高齡者收銀檯前竊盜事件頻發,反映出日本社會逐步走向高齡化社會後的人倫悲劇:獨居高齡長者為了與遠地家人連絡,只好「刻意製造」犯罪事件,藉此引起家人注意與關心的悲傷事實。這些高齡竊盜者不是沒有錢,也根本不需要這些商品,他們只是希望藉由自己微小的犯罪行為,勞動警方幫忙聯絡遠方的家人或子女,讓他們回來看看自己⋯⋯真的,如果人們活到高齡,所期待的只是平原般恬靜穩定的生活,那這些隱藏著的犯罪陷阱,就像是平原地上見不著的沼澤窟窿,讓高齡者平靜的安養生活出現重大的危機與變數。人都會老,你希望自己的老後,是在監獄裡度過嗎?本文來源:《他們就是我們》,圓神出版【延伸閱讀】「心靈課程」非「心理諮商」! 專家提醒:小心造成二次傷害人比人氣死人!追求「自我提升」卻陷入倦怠?心理師授「3招」克服!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725

日本老翁67年前遭公立醫院抱錯 法院裁決:地方政府需協尋親生父母
日本1名男性1958年出生於東京都政府營運的一間醫院,卻因為醫院職員的作業疏失,被錯抱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撫養長大,以至於至今仍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東京地院本月稍早勒令都政府調查這名老翁的親生父母。據日本《NHK》報導,今年67歲的江藏智(江蔵 智)先生1958年出生於「東京都立墨田婦產醫院」(東京都立墨田產院),該醫院如今已經關閉多年。而江藏先生在出生不久,就被醫院職員抱錯家庭,交給沒有血緣關係的父母撫養長大。江藏先生是在40多歲時,透過得知父母的血型後察覺有異,進行DNA鑑定後才確認自己與雙親毫無血緣關係。江藏先生回憶:「當我知道這件事後,腦袋一片空白。」如今,想找到親生父母的江藏先生主張自己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出身,而當時負責營運醫院的東京都政府則有負起責任、查明真相的義務,因此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另一方面,東京都政府則認為政府沒有配合調查義務,而且進行相關調查,恐怕會有侵害第三者隱私的疑慮。東京地方法院4月21日對此案做出判決,勒令東京都政府必須負起責任,依據與江藏先生同時、同地出生者的戶籍資料,鎖定可能與江藏有血緣關係的人選,並挨家挨戶請求他們配合進行DNA鑑定等措施,以便調查江藏先生的身世。東京地院審判長平井直也在判決中指出:「被調查的對象能拒絕合作之外,不少人可能也想知道真相。」此外,平井審判長還表示:「儘管日本尚未立法明文規定知曉自己出身的權利,但這可被視為憲法第13條、關於個人尊嚴等受保障的法律利益。有鑒於事情的嚴重性,出於醫院方弄錯的情況下,東京都政府有義務盡力採取因應措施。」針對這起官司,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公開表示「不會上訴」,並表示對於東京都政府過去錯誤處置造成原告與相關人士的巨大心理傷害,為此感到非常抱歉。據了解,江藏先生的父親已在10年前過世,母親因為罹患失智症,目前住在長照機構。江藏先生仍會定期去探望母親,並表示對養育自己長大的母親只有感謝之情。他也指出,母親也是醫院抱錯嬰兒的受害者,他期望母親有朝一日也能見到他的親生兒子。

質疑菸捐漲價欺壓藍領 蘇清泉:為何不收加熱菸稅捐
政府欲調漲紙菸品健康福利捐(菸捐),日前引發民眾聚集立法院抗議,立委蘇清泉昨(23)日在衛環委員會質詢財政部和衛福部官員時指出,政府計劃漲菸稅和菸捐恐淪為欺壓台灣的勞動階級,現階段一年徵收菸稅捐超過400億元,加熱菸一上市還能徵收更多菸稅捐,但加熱菸上市卡關逾兩年,一年流失百億菸稅捐,要求財政部與衛福部,盡快為稅賦公平取得共識。蘇清泉表示,現在一包紙菸政府課徵菸捐20元、菸稅31.8元,一整年國庫進帳超過400億元菸稅捐。他指出,支持調漲菸捐的一派說菸捐漲價、菸稅漲價,長照基金才有錢;至於反對的另一派,蘇清泉指出,每次講到這議題就會被罵得要死,沒人敢講,也沒人願意講,但他還是要說,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吸菸族都是抽紙菸,而且比較多的是勞動階級,像是司機朋友、開卡車的,如果調漲紙菸稅捐,會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財政部次長阮清華答詢指出,台灣菸酒公司有販售幾款廉價的紙菸,就是考量到藍領階級負擔能力問題。蘇清泉追問,現階段加熱菸還卡關於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但台灣市面卻處處可見走私的加熱菸橫行,每年因此無法被課徵的菸稅捐超過200億元,難道沒有解決之道嗎?這樣的亂象更無法說服民眾相信政府的稅賦原則是公平的。國健署長吳昭軍答覆表示,目前加熱菸尚無一家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換句話說,都還不能進口。蘇清泉認為,如果依法行政,負責稅收的財政部,應該要和負責審查衛福部,盡快為稅賦公平取得共識,而不是兩個部會之間互推責任,最後犧牲的還是全國國民的權益。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台中這些長青課程超熱門「堪比演唱會搶票」
台灣今年起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突破兩成,台中市議員陳文政21日質詢指出,「市府準備好嗎?」另長青學苑課程一位難求,堪比演唱會門票,但關懷據點課程無趣,建議市府調整。社會局表示,兩者屬性不大一樣,但會考量導入有趣課程。台中市議會今民政委員會業務質詢,陳文政針對即將上路的「長照3.0」政策發表看法,認為將加重地方照護系統的負擔,市府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與設施,「台中市準備好了嗎?」。陳文政表示,根據衛福部推估數據,截至2025年,全台長照需求人口將達92萬人,但目前現職照顧服務員僅約9萬人,人力缺口極為嚴峻,將衝擊服務品質與推動進度。台中市議員陳文政21日質詢指出,長青學苑課程一位難求,堪比演唱會門票,但關懷據點課程無趣,建議調整。(圖/陳文政提供)陳文政指出,目前市府辦理的長青學苑課程大受歡迎,外語、繪畫、書法、水電維修等生活技能課程一位難求,報名熱度堪比演唱會搶票。然而,相較之下,C級社區關懷據點課程普遍被批評「內容無趣、缺乏深度」,難以吸引更多長者參與。陳文政建議市府可盤點長青學苑資源,將其中受歡迎、有質感的課程導入關懷據點,提升據點的吸引力與參與度,讓關懷據點不只是「吃飯聊天的地方」,而成為銀髮族自我學習、社交互動與持續成長的重要平台。社會局長廖靜芝指出,很高興長青學苑大受歡迎,每一年也都增加100班因應,關懷據點課程會進行考量,但兩者屬性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