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
」 疫起 SARS 王柏傑 曾敬驊 林君陽
阿里巴巴市值大漲52% 馬雲重出江湖?本尊9日現身總部「3字」回應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代表性與靈魂人物,馬雲於2020年遭習近平政權整肅後,淡出大眾視野許久,但今年2月他現身杭州阿里園區,上個月又突然現身阿里雲谷園區,都讓外界揣測他是否即將復出。馬雲9日再現身阿里巴巴西溪總部園區,佩戴「風清揚」員工證,到訪園區訪客中心新搭建的湖畔花園,出席阿里日活動。根據陸媒揭露,馬雲將在今(10)日回歸阿里巴巴,同時阿里要取消自2023年實行的「1+6+N模式」,重回大集團模式。對此,馬雲本人接受《財視傳媒》的訪問時,只回應三個字:「沒聽說」。而今日是第二十一個「阿里日」,「阿里日」是為了紀念2003年SARS時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9日在內部信件中說,呼籲阿里人「回歸初心、重新創業」。自今年1月以來,阿里巴巴的股票市值已經上漲了52%,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截至9日阿里巴巴股價上漲1.73%,收至123.6元。

白宮更改新冠主題網站!點名病毒來自武漢 痛批拜登、WHO作為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上任後不久,就展開一系列針對新冠疫情來源及防疫政策的政治行動,近日更在白宮推出一個全新的新冠肺炎主題網站。該網站不僅針對病毒來源提出明確指控,宣稱新冠病毒來自中國武漢實驗室外洩,更點名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前首席衛生官員福奇(Anthony Fauci)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批評其在疫情期間的應對作為。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該網站也對過往實施的防疫措施,如社交距離規定、口罩強制政策與封鎖命令提出質疑與否定態度,顯示川普對於前政府疫情管理方向持續表達不滿。該網站中表示,COVID-19病毒起源的爭議近年持續升溫,《SARS-CoV-2的近源起源》(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這篇論文長期被用來支持病毒自然來源說。然而,近來證據顯示,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前院長福奇醫師(Dr. Fauci)積極推動該論文,目的在於強化病毒自然起源的主流觀點,壓制實驗室洩漏理論的討論。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具有自然界不存在的特殊生物特性,且所有病例似乎都源自單一感染源,這點與歷史上多次溢出的流行病顯著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武漢恰好設有頂尖的SARS病毒研究機構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WIV),該所曾在安全防護不足的條件下進行高風險的功能增益研究。2019年秋季,該所研究人員已出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症狀。但至今未發現任何支持病毒自然起源的明確證據。除了病毒起源問題外,美國EcoHealth Alliance Inc.(EcoHealth)也陷入重大爭議。該機構由達薩克醫師(Dr. Peter Daszak)主導,透過美國納稅人的資金,在武漢進行功能增益研究。精選小組(Select Subcommittee)公布EcoHealth違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補助條款的證據後,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隨即啟動程序,暫停所有資助。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DOJ)亦開始針對EcoHealth在疫情期間的活動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EcoHealth主席達薩克持續阻撓,提供不完整的資料,甚至向國會提供虛假陳述。同時,福奇醫師的高級顧問莫倫斯醫師(Dr. David Morens)被指出不僅多次誤導國會,還涉嫌非法刪除聯邦COVID-19紀錄,並洩露NIH補助程序的內部資訊給達薩克。此外,美國NIH自身在資助和監管功能增益研究的機制也暴露出嚴重缺陷,甚至助長了規避聯邦紀錄保存法的行為。行政層面,美國紐約州政府現任州長霍楚(Governor Kathy Hochul)被揭露在未提供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刻意扣押與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疫情政策失誤相關的文件,進一步妨礙調查的進行。古莫於疫情初期發布命令,要求療養院接收新冠陽性患者,結果造成嚴重的醫療失當,事後古莫及其團隊試圖掩蓋實情以規避責任。全球範圍內,世界衛生組織(WHO)則被批評在疫情應對上屈服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壓力,未能及時有效處理疫情,甚至提出可能對美國有害的「疫情條約」(Pandemic Treaty)。在疫情管制措施上,美國CDC提出的社交距離「六英尺」標準缺乏科學根據,導致許多學校與企業無謂停擺;福奇本人也承認該建議是突然決定的。此外,美國公共衛生官員在口罩政策上的反覆無常,未能提供明確的科學數據,令民眾對政府信任大幅下降。封鎖措施更是重創經濟和民眾身心健康,尤其年輕人受害嚴重。網站中也點名當時執政的拜登政府,表示美國聯邦政府在疫情期間傳遞的信息經常前後矛盾,不透明,甚至透過審查社交媒體上的不同意見,來控制公共輿論與健康決策,引發廣泛不滿。報導中也提到,白宮方面表示,川普政府已於1月啟動為期12個月的退出程序,計畫讓美國正式從世界衛生組織中撤出。針對川普政府的最新舉措,福奇、拜登與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並未做出正式回應。但川普曾公開表示,福奇在領導美國抗疫過程中已成為威脅目標,因此應自行聘請保安,並同時中止美國政府原先為其提供的安全保護機制。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爭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於1月發表聲明指出,CIA目前評估新冠肺炎病毒「更可能源自實驗室」,而非自然界傳播。但該評估的信心等級為「低」,並指出目前仍無法排除自然來源與實驗室來源兩種可能性。中國方面則對美方提出強烈反駁,表示一直支持並參與全球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研究,並批評華府將該議題政治化。中國官員特別指責美國情報單位涉入相關調查,認為此舉與科學研究脫節,違背中立與客觀原則。

川普關稅成最後一擊!彰化「伸仁紡織」頂不住了 董事長曝將大幅縮編、放無薪假
川普新「對等關稅」計畫重拳出擊,重創全球經濟。其中台灣被課徵32%關稅,再加上中國、越南、印尼和柬埔寨等台商設廠重鎮,也分別被課徵45%、32%和49%重稅,預計將為台灣成衣、製鞋代工廠商帶來嚴重衝擊。彰化紡織業龍頭大廠「伸仁紡織」,就深受對等關稅影響,伸仁董事長白璨榮親上火線說明,此政策恐將重創公司,目前已考慮放無薪假,並討論相關縮編部門、人力整併等相關事宜。據了解,位於彰化縣伸港鄉的「伸仁紡織」創立於民國70年,以泳裝、瑜珈服、機能衣代工起家,多年來歷經3度轉型及擴廠,擁有新型精密機器設備,也因此能夠在台灣紡織界屹立34年,享有相當的信譽。不過白璨榮指出,隨著環境變遷,近年來伸仁紡織也面臨到客戶大量流失的窘境,近2、3年來客戶流出近75%,工廠只靠最後兩成五的訂單苦撐,如今加上美國的32%關稅,更是形同給伸仁「最後一擊」。他舉例說明,一家長期客戶因中國原料價格較低,如今已將訂單轉往中國,導致公司損失每年6000萬元的台灣市場營收。在龐大成本壓力下,他預期公司將不得不實施無薪假,已做好最壞打算。白璨榮坦言,公司內部原本已規劃,若未來5年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便會努力撐下去。然而,32%的關稅實在難以承受,公司不得不大幅縮減部門,並進行人力整併。針對新關稅政策的立即影響,白董事長指出,所有出口美國的產品都將被課徵32%關稅,可預期將會引發一波退貨潮,並產生額外的運輸成本。訂單生產與客戶應對也將面臨巨大挑戰。他還憂心忡忡地表示,全球通膨與通縮的風險並存,加上貿易戰的開打,將導致進口成本暴增2至3成,物價飛漲的盡頭可能引發通縮危機,其衝擊將遠超SARS疫情。「這次政策的突然性與急迫性,實在使產業措手不及!」據了解,伸仁紡織長期投入文教、弱勢群體、醫護警消等領域的公益事業。2008年白璨榮以父親之名成立「白添木基金會」,為當地國、中小學生提供扶助獎學金,並設立急難救助金幫助遭遇突發變故的弱勢家庭。2019年至2022年間,又多次捐助電動輪椅、輔具、智能電動床等器材回饋地方;2023、24年又募得多部退役消防車、救護車,再耗資千萬元翻新,並透過外交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等單位,啟程把這些救災車輛跨海運到烏克蘭,進行人道救援。

歷史統計10次股災半數房市隔年回神 專家:難見「賣房救股」
川普出招關稅措施衝擊全球股市,利空消息讓台股今(7)日開盤一片綠,是否將進一步影響房市?根據內政部買賣移轉資料,自統計以來10次股災,1995年中共試射飛彈、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2018年美中貿易戰及2020年COVID-19,這5次股災後一年的買賣移轉棟數增加;但其它5次交易呈現減少。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雖然股災發生原因不同,但若是經濟型股災,對房市交易量仍有一定影響。徐佳馨表示,觀察10次股災中,隔年房市交易量增減各半,若分析箇中因素,約略可歸於若經濟政策出手,事後可能讓買氣加溫,如2020年COVID-19釀災,但在聯準會積極印鈔,台灣央行接連降息,市場熱錢帶動股市,次年棟數增加至34.8萬棟,創下8年新高。此外,如2003年SARS當時土增稅減半徵收刺激不動產交易,故SARS次年買賣移轉棟數高達41.8萬棟,可見政策及主要國家經濟策略影響至深。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讓台商及大量資金回流台灣,也帶動不動產市場的發展,至於2019年COVID-19疫情衝擊股市,隔年起房市帶起一波房市大多頭,直至2023、2024年才因政府打炒房政策讓買賣移轉棟數漲勢趨緩。然而,徐佳馨補充,若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0年網路泡沫,造成長時間的經濟傷害,股票市值大量蒸發,災情慘重加上當時平均房貸利率超過6%,房市表現便難以期待。至於2015年中國股災隔年買賣移轉棟數僅24.5萬棟,創下歷史低點,則是因房地合一所得稅初上路,重挫房市信心,交易量急速緊縮,不過隔年因諸多區域房價盤整吸引買方回籠,當時並無打房新政,加上資金動能強勁,不動產市場立即谷底回升。至於此次川普關稅戰所帶來股災,不僅已創下歷年最大跌幅,衝擊總體經濟,亦可能大幅打壓投資置產族群信心,加上2024年9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餘波仍在,全台房市買氣已於今2025年第一季跌入谷底,如今適逢全球性股災,恐怕今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將創下自2019年疫情以來新低,面臨30萬棟保衛戰。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雖說股災總是財富重分配的時機,有些民眾認為股市重挫可間接衝擊房市,期待搶進房市低點,不過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流動性差,往往反應較慢,現階段又有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金檢兩大壓力,房市恐怕很難樂觀。市場雖有所謂「賣房救股」之說,惟實務上因過戶等流程並不可能出現這種狀況,但自用型購屋人或可在這段時間內積極看屋,有機會能夠買到優質好宅。

年輕人掀起購屋熱潮 他曝新青安未來隱患
新青安貸款吸引許多年輕人「上車」,掀起購屋熱潮。一名銀行放款部門工作的網友卻提出3因素,預測2028年房市恐面臨泡沫危機,擔憂這些年輕人未來恐面臨「終身夢魘」。一名自稱在銀行放款部門工作的網友,在論壇Dcard上「2028年房市泡沫的3大因素推測」為題發文,分析自己的觀察;他發現不少年收入60萬至90萬的年輕人,這兩年都利用「新青安」方案貸款買了總價1100萬至1500萬的房子,粗估寬限期過後,每月需攤還的房貸在3.4萬至4.2萬元左右。 原PO表示自己在銀行放款部門工作,觀察到近年不少年收入90萬以下的年輕人,都利用新青安貸款買了總價上千萬的房子,他認為此舉恐怕有隱憂。(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他也提出自己的擔憂,若未來30年內發生影響重大的「系統性災難」,例如大地震、戰爭或或超過半年的經濟金融危機等,這些年輕人可能將面臨「一輩子也無法擺脫的夢魘」。即使上述災難沒有發生,但他認為「房市的泡沫終究會破滅」,甚至預言15年後的教科書上,可能會有相關分析:「2021~2028年所形成的房市泡沫,源自於三大因素:1.錯誤的貸款政策。2.大量對自身購買力過於自信的青年。3. 為期8年的科技業榮景告終」。此貼文引發許多網友留言討論,對於原PO的預測,眾人看法不一,有些人的看法和原PO相近,認為房市的泡泡早晚會破滅:「經濟/金融危機感覺已經在慢慢靠近了」、「房市遲早會降,政府目前看來根本沒在管年輕人死活,只和建商和投資客玩的很開心,等到手頭現金充裕的投資客買了發現沒人接盤,還有家裡有錢贊助頭期款的家庭比蓋房的速度小很多後就會開始慢慢降」。但也有些網友不認同,認為台灣的房價或許會下修,但不至於會到泡沫化大跌的程度,並以過往說明:「2008年金融海嘯房價沒有跌回2003年SARS的價格,2003年SARS房價沒有跌回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的價格,用這個角度看不難知道房價會跌,但不會泡沫化」、「只要資本主義還在,房市會一直再回來」、「我2020看過2022有人說房價會崩 2022看過有人說2024房價會崩 現在2025了,都不知道漲多少上去了」、「才1100萬至 1500 萬有什麼好夢魘的,台灣銀行放貸難度是世界數一數二難,財力不夠根本不可能買到」。也有網友指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年收入不算特別高,但「家人資助」恐怕才是關鍵:「年收60萬至90萬的年輕人敢買千萬房屋,是因為背後有家人贊助,我月收3萬照樣買2,000萬預售屋,付不出來的錢家人會幫忙」、「你沒說的是這些年輕人就算繳不起,只要回去說『爸媽沒錢了』,又是一尾活龍」、「我周邊買房的人都是有家人的支撐,台灣很多老人都很有錢。 買房貸款能力和家境成正比」、「很多其實名字是年輕人,但其實付錢的是爸媽啦」、「家人贊助,或跟另一半一起買,有什麼好付不起的呢」。也還有網友針對原PO提出的三點反駁:「1.自己住沒什麼差、2.跌10%就有人開始接了、3.如果真跌30%也輪不到你買,仲介、投資客先買走了」。 國稅局要查稅了!「知名小吃、排隊名店」成重點輔導對象 水岸景觀失靈? 「這河畔豪宅」轉手賠售近千萬 1500萬想住蛋黃區! 雙北「這幾區」有機會

50嵐隱藏版冷知識「老饕才知甭加錢」 486先生超驚喜:現在才知道
老字號手搖飲店「50嵐」經過多年依舊屹立不搖,在全台超過百間分店,穩居手搖店龍頭。知名電商「486先生」陳延昶分享,最近發現一個關於50嵐的冷知識,直呼「有人跟我一樣現在才知道」。486先生在臉書表示,平常很少喝手搖飲,不過最近也被50嵐的重焙烏龍拿鐵燒到,喝過覺得濃度、飽和都很不錯,加珍珠更好喝。他透露,原本以為要加錢,結果店員說除了純茶類,其他飲料都可以免費加珍珠、波霸、椰奶,混搭也可以,「有人跟我一樣現在才知道嗎?」貼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現在才知道」、「不說還真不知道」、「這麼好,免費加喔,還真不知道」、「我也是現在才知道50嵐加珍珠不用錢」、「還可點混珠,波霸小珍珠一次滿足」、「除了布丁,其他加料不加價」、「商品出來店員就送一杯請我試喝,真的有回甘的感覺,還加混珠多料不用加價」。50嵐迄今創立超過30年,挺過疫情、SARS、22k等危機,除了價格和加料不加價,日前就有網友分析其屹立不搖的原因,幾乎一面倒認為「品質穩定就贏了」、「五十嵐厲害的是從台北到屏東,品質都一樣」、「SOP真的很強,不會突然踩雷」。

急診壅塞護理人員缺口創新高 馬偕副院長:每天都在蓋離職章
年後各大醫院急診壅塞狀況持續未解,起因於護理人員不足,目前包括馬偕、萬芳、台大等醫學中心統計,院內離職率至少1成~1成5以上,台大醫院護理師缺口更是高達近200人且持續居高不下,馬偕副院長不禁嘆:最近每天上班「就是在蓋離職章」。「這是我從醫以來見最嚴重的一次」,馬偕醫院副院長許希賢坦言,醫護挺過SARS、Covid19,卻挺不過嚴峻的上班壓力,平均一周就有4~5人離職,離職率超過10%左右,雖然也有補到人,但都是剛畢業,無法成為立即戰力。當護理申請離職,院內會立刻啟動諮商等流程,但詢問下來,理由百百種,都不出「壓力真的太大」。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近期護理師人力比原本流失了15%,由於急診室很早就在準備,因此狀況還算「勉強撐得下去」。他認為,近期的壅塞原因,不是因病人特別多,而是人力不足開不出床,急診病患等住院時卡住了。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直言,台大護理人員一直以來都是「雙高」,離職率高、汰換率高。招募到的人一直走,尤其是三個月內、以及一年~三年內,這2族群走最兇,院內始終沒有招滿人力過,長期缺口多達200人,其中以急診室、急診後送病房、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離職率最高。至於離職後都去哪?婁培人表示,台大出去的護理人員特別容易被挖角,除了醫美診所,尤其去有內視鏡檢查的健檢機構等,因已經熟悉消毒、特殊準備等,特別容易被挖走,年輕一輩則是出國,待遇至少是台灣的2倍,中生代則是回歸家庭、或是照顧家人,是另一波離職高峰族群。另外,和平醫院傳出因為人力不足,近日關掉三個病房,相當於60個護理人員照護量;新光醫院則表示,小夜班、大夜班津貼開始加給後,已經起到穩定作用,院內的病房只剩下12床沒有啟用。

急診爆滿!病患「走廊照胸部X光」 醫嘆:繼續無感躺地上插管的就是你
近期全台各大醫療院所急診室大爆滿,醫療量能吃緊,導致許多病患無法及時獲得適當醫療。一名急診醫師近日在社群平台發文,分享第一線慘況,直指急診室擠爆,甚至有病患因空間不足,只能在走廊直接照胸部X光,讓他感嘆,「還真是頭一遭。」該名急診醫師透露,他在急診室工作20年,見過各種緊急狀況,包括病患直接躺在地上急救、插管等,但近期的擁擠情況前所未見,「急診塞到爆炸,病患坐在輪椅上,連個可以放鉛板屏蔽的地方都沒有,病患就在急診走廊,用protable X光機,幫她照了一張胸部X光,還真的是頭一遭」。由於醫院內沒有足夠空間放置鉛板屏蔽設備,而病患呼吸急促,醫師擔憂讓其移動至放射科可能會有風險,最終只能在急診走廊直接以X光機拍攝胸部影像,突顯當前醫療量能嚴重不足,「不用嘖嘖稱奇,你們繼續無感,下次躺在地上急救插管的,不是你的家屬就是你自己」。該名急診醫師回憶,台灣曾成功度過SARS與新冠疫情,然而這波醫療崩盤,卻讓許多醫護人員選擇離職。他感慨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自己曾戴著N95口罩、面罩,在隔離病房內為病患插管,甚至為了保護護理師,要求對方離開房間。但當時的護理師堅持留下,擔心他獨自應對困難,這讓他感動落淚。然而隨著疫情趨緩,醫療體系卻未獲得足夠的支援與補強,導致如今急診室超載、醫護人力短缺,就連當時堅持留下的護理師也離開了,「因為她想要好好過日子,跟個正常人一樣,不被醫德綁架,可以早上起床晚上睡覺,不必輪大小夜的班,不必被病患罵,不必被家屬罵,只因為沒有空幫病患蓋棉被,我祝福她,可以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該名急診醫師直言,「疫情過後,我們又被社會遺忘了,被醫院遺忘、被衛福部遺忘。」他也感嘆,希望民眾不會有需要進入急診的時刻,因為當他們真正進入醫院,便會親身體會到何謂「野獸醫院」、「急診地獄」。對於政府官員屢次強調「醫療量能充足」,這位急診醫師則不以為然,「是喔!不好意思,當我眼睛有問題。」醫護人員雖全力救治病患,但若無改善醫療資源與人力配置,現狀恐將持續惡化。

春節4大傳染病!8症狀一次看 網曝初三診所大排隊⋯彎了好幾個街角
春節南來北往出遊人口,助長病毒傳染機會。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何承懋提醒,近期盛行流行性感冒、諾羅病毒、新冠肺炎與麻疹,除了戴口罩與勤洗手,清潔環境要根據病毒類型,正確使用酒精或漂白水才能有效清除病菌,防止飛沫與接觸感染因素。何承懋表示,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和肌肉痠痛、高燒38度以上;麻疹則會出現咳嗽、流鼻水與結膜炎(即所謂的3C:Cough、Coryza、Conjunctivitis);腸胃炎方面須注意諾羅病毒會經由飲食、排泄物傳播引起急性腹瀉、噁心嘔吐、肌肉痠痛及發燒,發生以上情形建議到傳染病特別門診就醫。何承懋建議,病人使用單獨房間休養並分開在不同時段或空間用餐,也要注意不同疾病的可傳染期,流行性感冒可傳染期為發病前1~2天至症狀出現後3~5天,潛伏期約1到4天;新冠肺炎發病前2天就可能有傳染力,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的時間雖無定論,但國內經驗與國際文獻推斷,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平均可達兩星期以上;麻疹可傳染期為出疹前後4天,潛伏期為出疹前7到18天,出疹期約4到8天;諾羅病毒可傳染期從症狀出現到急性腹瀉停止後48小時,潛伏期為24至48小時,症狀持續約24~48小時。何承懋特別說明,清潔病人污染的空間須根據病毒類型選擇,流感、新冠肺炎與麻疹屬於有外套模的病毒,用市售酒精就能有效殺菌,但諾羅病毒沒有外套模,清潔需使用漂白水,市售含次氯酸鈉的漂白水濃度約為5到6%,環境消毒時建議自行配製濃度1000ppm漂白水,使用20cc市售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嘔吐物及排泄物清潔,建議配製5000ppm漂白水,可用10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來使用。用對方法,就能遏阻病毒傳播。此外,IG上也有人分享,診所外大排長龍的情景,人多到彎了好幾個街角。從影片中可以看見,民眾大年初三戴著口罩排隊看醫生,除了大人,還有小孩。

2025「木蛇年」恐有疫情再起 命理師直言經濟疲軟建議可投「火木類股」
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根據五行八卦指出,2025年歲次乙巳年,乙為木,木蛇年,巳為火,木生火。木可代表生物,火則為爆炸,因此他提醒,在2025年要慎防疫情,且國際情勢緊張,戰爭持續不斷,建議民眾到西方國家旅遊要注意安全。木為生物、病菌、病毒,造成流行疫情要小心應對,小心一發不可收拾,例如:新冠肺炎、流感、SARS、腸病毒等;另外,動物引發的流行疫情也要小心預防例如:非洲豬瘟、口蹄疫、禽流感、登革熱等。平常要做好個人衛生,戴好口罩,不要進出空氣不流通及人員複雜的地方。木生火,火為爆炸、戰爭、火災;自2023年以來,北韓在邊境加強防禦建設,切斷了與南韓的部分連接,並多次公開威脅可能動用核武,指責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為「侵略行為」,目前朝鮮半島的情勢十分緊張,尚未發生全面戰爭。2024年12月3日南韓總統宣布戒嚴令,6小時候解嚴。以色列、哈瑪斯戰爭已導致雙方超過4萬人死亡。俄羅斯、烏克蘭戰爭2022年2月持續至今,兩軍傷亡超過60萬人;後續還有中東等地區大小戰爭、衝突,所以到西方國家旅遊要注意安全。乙木剋土,土為土地、不動產;反映物價波動,不動產持平,下跌幅度不大,政府有打房政策及社會宅政策,無上升力道,交易很不熱絡,附近有重大建設除外。「地球板塊運動」及火山「爆發」引發5級以上的地震會很多,下雨期間避免到山上,以免發生危險。經濟景氣已到達谷底而趨緩上升,但反彈力道疲軟,投資股票宜保本穩定、期貨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經濟回穩但仍不強勁。若想要投資,火及木之類股不錯,可逢低承接。火:AI人工智慧及相關設備、高科技所需化學藥劑、軍工。木:老人疾病、慢性病及癌症等生技藥品、醫學手術相關生技、綠能、儲電、ESG節能減碳。另外,火剋金,金耗損,金類股不佳,金:高價汽車、3C電子產品、奢侈品消費、傳統機械產業。

2025年國運「先蹲後跳」? 風水師警:政治混亂、兩岸升溫、房市比SARS還恐怖
迎接2025年,風水老師江柏樂針對「國運」進行卜卦,出了「山風蠱」。江柏樂對此說明,認為明年國運應當是『先蹲後跳』,但國內應慎防政治混亂、兩岸情勢升溫。房市部分,現況已經『比SARS還恐怖』,但估計房價要到明年底才會跌到谷底,有意購屋者明可以耐心等到明年底再看。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山風蠱」為《易經》第十八卦的蠱卦,為「大凶之卦」,主要講述的是家道中落、子承父志以整飭家業的故事。而「蠱」亦有蠱惑、毒害之意,意指腐朽而生蟲化毒,顯示問題存在已久,卻未誠實面對處理,導致腐敗嚴重,也容易受到蠱惑,做出錯誤決定引發禍事。江柏樂表示,這次卦象顯示明年政治混亂、兩岸關係恐升溫,且由於明年是蛇年,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以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三人都屬豬,賴與蕭宜發言謹慎,避免兩岸紛爭,至於柯,恐怕會因下屬關係導致再度受到牢獄之災。江柏樂還指出,整體來說,2025年上半年國運應呈現「先蹲後跳」,而「山風蠱」亦有內部腐敗之意,所以無論是哪一個政黨,都要留意下屬問題,避免因「蛀蟲」導致腐敗,甚至影響到上位者的決策與國家大事。至於股市、房市,江柏樂說,依照卦象,股市整體應同國運「先蹲後跳」,上半年跌、下半年才會上漲,所以投資人策略應謹慎;至於房地產部分「勢必跌到年底」,除了整體環境不佳,人為因素比占卜影響還大。他說,「基本上這一次房地產翻轉,最大因素還是人為因素,與國運無關,以12月來說,是傳統風水旺季,但如今我的業績不到3成,比SARS還恐怖,其他知名風水師不到1成,估計會一路跌到明年底,到時候就是看屋的好時機。」江柏樂進一步指出,明年是蛇年,也是「意外血光之年」,交通相關行業要當心意外發生;而知名藝人、政商名流、網紅等,也要當心意外死亡或生病,尤其是喜歡表演騎車的機車網紅,一定要特別當心。至於企業、連鎖店等,江柏樂認為「也有可能出現倒店潮」,他說目前房市不景氣,首當其衝的就是房仲業、中小建商,因此購屋族要特別當心「爛尾樓」;不過他也特別提到,2024到2043年都是「九紫離火年」,屬火的行業會特別興旺,所以餐廳、小吃攤行業可能會興旺崛起,如果有興趣做小生意的人,可以考慮在2025年啟動計畫。

感冒竟變肺炎2/潘慧如感冒延誤就醫…突昏倒 嚴重肺炎險送命
感冒症狀持續惡化時,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失衡,就有可能演變為肺炎,所以千萬不可輕忽。就有醫師提醒,肺炎是感冒常見的合併症,千萬別等到呼吸急促、咳到胸痛才就醫,如果咳嗽超過3週、出現黃綠色濃痰、高燒超過38度,就要到大醫院檢查。潘慧如曾分享慘痛經驗,過去因為忙著主持工作,染上小感冒吃成藥應付,結果狀況越來越多,主持完跨年活動,隔天高燒昏倒斷片,被朋友緊急送醫,當時正值SARS期間,潘慧如因此被隔離醫治,打了一個禮拜的抗生素才康復,醫生說她已經變成肺炎,再拖下去最嚴重會敗血死亡。這次經驗後也讓潘慧如記取教訓,現在只要有一點小狀況就會馬上去看醫生,不敢再耽擱。蔡允潔有次女兒高燒,老公認為應自然退燒,導致延誤就醫,最後她忍不住送急診,被診斷已是肺炎程度。(圖/紅心字會提供)蔡允潔(蔡小潔)和老公與有一女「小福星」,她透露,有次女兒高燒近40度,但老公在美國受到的教育是自然退燒法,認為小孩這樣才有抗體,堅持不送醫院,後來情況不對,她還是帶女兒去急診,結果被診斷是肺炎,讓老公十分自責,所幸女兒已康復。山豬(左)因為感冒肺炎住院,併發敗血性死亡,令星友惋惜不已。(圖/常朝貴攝)諧星山豬(陳俊甫)過去因模仿「蛋黃哥」爆紅,4月傳出猝逝消息,震驚演藝界。山豬生前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且紅斑性狼瘡纏身多年,身體免疫力差,此次因感冒,診斷肺炎住院,入院後併發敗血性休克而猝逝。

「床的世界」總座辭世享年51歲!陳俊傑最後身影曝光 三弟揭死因:當天使了
興櫃公司床的世界(2938)30日發布重訊,公告總經理陳俊傑辭世的消息,引起社會譁然。事後有親友表示,陳俊傑疑是爬樓梯不慎跌倒,撞到腦部後出現顱內出血的狀況,送醫搶救後不治身亡。據了解,陳俊傑是床業家族第二代,為了經營家族生意,引入直播賣貨的銷售方式,他直到29日都還在努力打拼工作、上傳影片,令親友感到相當不捨、痛心。陳俊傑的弟弟陳三傑在臉書上發布消息,哥哥因為爬樓梯時失足跌倒、撞到頭部,導致出現顱內出血的症狀,送醫搶救仍不治身亡,「離開我們去當天使了」,已經與世長辭。另外查看陳俊傑的臉書,可以發現他相當努力工作,直到29日都還在更新臉書動態、發布公司門市拍攝的搞笑影片,逗樂許多粉絲。由於陳俊傑為人海派、擅長交際,交友十分廣闊,如今噩耗傳出,不少朋友也紛紛發文致哀,強調他是瘋狂、努力而又相當溫暖的人,對人也是非常真誠,在巔峰的時候離世,真是令人難以接受。粉絲們也不禁淚喊,「難過,俊傑哥一路好走」、「兄弟一路好走/阿彌陀佛」、「哥一路好走,謝謝你對我的照」。據了解,床的世界的前身是三燕彈簧床,1973年出生的陳俊傑,2001年進入公司,身為家中的長子,原先一度想經營飲料店,經過轉念才進入公司,並從基層工作開始做起,不過兩年後家族企業受到SARS疫情衝擊,更被通路商惡性倒債,最慘負債近6千萬。不過陳俊傑並未被債務擊倒,2003年正巧碰上房市榮景,床的世界在當時開設首間門市,創業初期成長相當快速,也逐漸成長為床墊業巨擘,但陳俊傑沒有止步於此,他學著用社群網路直播賣貨,除了陳俊傑以外,陳家還有兩位兒子,分別是負責研發的老二陳英傑、負責推廣行銷、參展的老三陳三傑。陳俊傑的三弟在臉書上透露兄長死因。(圖/翻攝自臉書)

50嵐屹立不搖30年! 網一面倒點出「這關鍵」:真的很強
老字號手搖飲店「50嵐」經過多年依舊屹立不搖,在全台超過百間分店。一名網友好奇發問,今年剛好是50嵐創立30年,其屹立不搖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對此,不少人一面倒認為是「這個」。原PO在PTT表示,今年已經30歲,是一名社畜,記憶以來,小時候就有喝過50嵐,經過這20幾年的風風雨雨,很多品牌早就倒光了,查了一下,原來50嵐創立於1994年,「哇靠!啊不就剛好30年。」原PO好奇,「老品牌50嵐挺過疫情、挺過SARS、挺過22k、挺過金融危機,非常不簡單吧!多年以來能屹立不搖的關鍵是?」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四季春跟1號」、「最低價的飲料選擇多,店面乾淨」、「想說農藥超標就要戒了,一等等了10年,每天2杯無糖四季不間斷,太好喝啦」、「新開的飲料店名稱都落落長看不懂」。另外,大部分人幾乎一面倒認為「50嵐是真的能做到分店水準都有維持」、「品質穩定就贏了」、「五十嵐厲害的是從台北到屏東,品質都一樣」、「SOP真的很強,不會突然踩雷」、「品質穩,現在相對便宜」、「就是穩」。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下跌!蘇一峰嘆像「餿水鐵飯碗」 陳志金揭現實2原因
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今年僅27人順利通過、領取證照,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奇美醫院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發文感嘆,「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更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陳志金表示自己當胸腔科醫師22年、重症醫師第20年,在20年前每年近百人報考胸腔專科,現在一年只剩下28人報考,是全盛時期的3成不到,甚至2017年還來到最低的16人。今年胸腔內科報備訓練人數為28人,等於兩年後如果「全數」都考照通過的話,才會有28位胸腔科醫師。陳志金提到,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統計,目前執業的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52.47歲,且大多是在SARS前就加入的50歲以上中生代醫師占56%,40歲以下只占15%,顯示年輕醫師投入的意願低。胸腔科醫師負責照顧嚴重的肺炎、重症、加護病房病人,風險高、壓力大,這些年來,每5至10年就有一波新興感染症疫情,對胸腔科醫師來說是很大的負荷,陳志金認為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加上胸腔科沒什麼高收費的檢查、自費項目,收入更是只有其他「熱門內科次專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全台胸腔內科醫師出現缺人危機,全台只剩兩成新血,不僅胸腔重症健保給付低下,錢少事多離危險近,成為胸腔重症醫師畢業後,還需要訓練7年,包含1年PGY(住院醫師)、3年內科、2年胸腔內科、1年胸腔重症。他感嘆胸腔重症醫師像是「沒人要的餿水鐵飯碗」,全台灣都在缺人,「疾病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大,健保給付卻很少,只剩下熱情留在原崗位。」

「ACRFP+脂肪幹細胞」軟骨再生率達88% 公衛專家何美鄉不再膝蓋痛
從SARS、伊波拉到COVID-19,重大公衛事件無役不與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醫師,近年卻苦於膝蓋疼痛,只要運動後就會痛,甚至要用枴杖輔助行走,直到她決定就醫接受治療,醫師居然跟她說:「妳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換人工膝蓋了。」看過的醫師都只能提供減輕疼痛的治療;唯獨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醫師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過去兩年,呂紹睿醫師為78名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不僅收案數佔全台脂肪幹細胞各適應症總收案數的51%,治療結果更刷新軟骨再生率,達到88%!這項突破也驗證了呂紹睿多年來提倡「軟骨可以再生」的觀念,為全台350萬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帶來嶄新的希望,何美鄉醫師也是見證之一。根據衛福部已公布的資料,全台以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追蹤成效報告,平均追蹤217天,約6成病患疼痛指數降低;而呂紹睿醫師與訊聯生技合作的細胞治療計畫,詳細記錄病況、收案期程、疼痛及功能量表、治療前後影像及MRI等數據,已完成長達一年的完整追蹤治療成效分析,結果顯示:疼痛及功能指數有具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更有高達88%的軟骨再生率。這一項「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追蹤成果,堪稱目前全台灣規模最大、最完整、最有力的臨床實證研究報告,累積的數據與醫學成果也超越國際水平。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特管辦法》、《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為台灣醫療產業奠定了穩固基礎,樂見創新醫療科技為國內外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何美鄉在接受這項治療後,2個月就前往日本四國爬山;至今追蹤一年,主觀感受是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何美鄉希望自己膝蓋的「重生」經驗,能為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累積數據,讓這項治療方法變得更普遍,讓更多人受惠。她表示「再生與退化是兩股互相拉鋸的力量,我的案例是,再生得到了初步的勝利」,她對未來參與各種運動的可能,沒有設限。傳統觀念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自然老化,軟骨無法再生;呂紹睿醫師以近30年臨床與基礎研究證實,「軟骨可以再生,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並不是退化,更不是老化!9成以上是內側皺襞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經年累月磨損破壞軟骨所致」,不同病程的患者能以他獨創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三對策治癒,至今已造福國內外上萬名膝關節炎患者。其中,針對第二、三期關鍵期患者施行的第二對策「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因為能幫助患者軟骨再生,擺脫疼痛、重拾行動力,最受矚目。呂紹睿說,「多年的經驗,單純執行ACRFP,就能達到70%的軟骨再生率,我一直期待細胞治療的加入讓ACRFP如虎添翼,患者在經由ACRFP清理病灶、重塑關節腔大環境之後,若能接受細胞治療,將大幅縮短等候軟骨再生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更高的治癒率。20多年引頸企盼,終於等到相關政策開放,而ACRFP在加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兩年後,果然見證了軟骨再生機率的大幅提高!」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指出,訊聯獲准《特管辦法》核可計畫已達57項,脂肪幹細胞獲准件數最多,收案人數更高達全台8成。國際間,外泌體是軟骨再生領域的熱門議題,訊聯近期已連續取得2項外泌體組合物新專利I849962、I841414,用於製備治療、預防或減緩關節炎藥物,相關發明之組合物,可降低發炎、降低軟骨細胞之受損程度、並促進軟骨細胞增生,因而可用於治療關節炎,可望改善350萬膝關節退化族群的問題。

打破豪宅賠售黑歷史 西華富邦轉手賺4000萬包下「增值王」冠亞軍
近期低總價住宅熱賣,豪宅市場也頗熱鬧豐收,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盤點今年以來億元以上豪宅轉手增值前五名。大直指標豪宅「西華富邦」就拿下前兩名,其中18樓原屋主2015年時取得價格為1.9億元,持有逾8年以2.39億元售出,帳面增值4839萬元,拿下今年豪宅轉手增值金牌獎。名列第三的是南港區經貿二路豪宅「大同璽苑」,實價揭露,今年5樓戶屋主長期持有逾13年出售,單價站上107萬元,創社區新高,帳面上增值3802萬元,對照2018年同社區鄰居出售曾賠掉1700萬元,如今社區身價雪恥大翻身。台灣房屋南港世貿展覽館加盟店店長曹健中表示,南港2014年底因北市府端出東區門戶計畫,大坪數預售豪宅曾衝上百萬行情,不過因區域利多尚未到位,2017~2020年出現賠售案例,但近年南港的建設利多豐富,包括日式百貨商場南港LaLaport、「南港之星」公辦都更案、南港轉運站BOT案等,帶動區域房市價格,預售住宅案均價120萬元上下,經貿園區附近的大坪數豪宅包括「大同璽苑」、「日升月恆」、「華固天匯」等,如今挺過低迷期,近期中古豪宅單價已突破百萬元,買方大多是回台置產的台商或國內企業主。第四、五名的增值豪宅交易,持有期間都不長,屋主約持有3~5年就轉售,像是「碧湖畔」的17樓屋主僅持有3年,就增值逾3000萬元,等於1年身價成長1000萬元。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碧湖畔」持有僅3年多就轉售,主要是原屋主取得的2020年,為新冠肺炎爆發的年度,當時市場擔心景氣重演SARS的短期暴跌,因此買氣相對遲滯,所幸台灣防疫得宜,疫後更迎來大規模產業投資、股市維持高檔,房市亦搭上國內經濟活絡的順風車一路走揚,使屋主的資產在短時間內增值數千萬。陳定中也表示,第一手豪宅屋主若在預售期間以相對低價購入,並持有一定期間,轉售通常賺多賠少,且如今正逢房市熱的時機點出脫,增幅表現多半亮眼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也說,在通膨的大環境下,長期持有房地產,大多能享有不錯的增值空間,若把握住「危機入市」的起漲點進場,增值速度還會更加鮮明。不過她也提到,央行自2021年規範自然人購買高價住宅,貸款成數都降為4成,且無寬限期,加高進入豪宅市場的門檻,再加上短期持有的轉售獲利,會以高稅率課徵房地合一稅。以「碧湖畔」原屋主僅持有僅3年為例,稅率達35%,因此獲利控怕會遭重稅壓縮。

「股房連動」台股將拉房市跳水? 專家認為「這原因」難有拋售潮
受各方利空衝擊,台股昨(5)日下跌逾1800點,過去向來有「股房連動」的說法,各界認為台股崩盤將影響房市也跟著泡沫,專家觀察2003年SARS以來共7次股災,認為股災與房市的成交量不一定正相關,尤其市場傳聞投資客「賣房救市」,恐因房地產變現慢,怕遠水救不了近火,難有「拋售潮」出現,房市能否延續買氣,有待市場觀察。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資料,自2003年SARS以來歷次股災,其中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美債危機、2015年中國股災及2022年FED停止QE等4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與去年相比出現跌幅,惟2003年SARS、2018年美中貿易戰及2020年COVID-19數次股災,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反而成長,顯示國內雖有「股房連動」,但股災與房市成交量並不一定正相關。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全球股災造成長時間經濟危害,衝擊國家整體發展,雖說當時平均房貸利率並不高,但投資人受創慘烈,致使房市交易量難有表現;其中,最值得關注是2015年中國股災,當時隔年(2016)買賣移轉棟數僅24.5萬棟,創下歷史低點,主因是「房地合一稅」初上路,重挫房市信心,交易量急縮,不過隔年因諸多區域房價盤整吸引買方回籠,加上當時並無打房新政,不動產市場立即谷底回升。另外,若觀察近年全球天災如SARS、COVID-19,當年度買賣移轉棟數表現卻是更勝去年,甚至有買氣延續至隔年的趨勢。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2020年COVID-19侵襲台灣,央行立刻降息1碼,且美國無限QE導致市場熱錢豐沛,資金流入房市;此外,2003年SARS當時土增稅減半徵收刺激不動產交易,故SARS次年買賣移轉棟數高達41.8萬棟,可見政策與主要國家經濟策略對房市影響至深。賴志昶認為,不少民眾認為股市重挫間接衝擊房市,期待搶進房市低點,不過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雖說確有「股房連動」情形,惟房市表現總是慢半拍,且由於房市物件流動性低,市場傳聞投資客「賣房救市」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難有「拋售潮」出現,加上市場仍面臨「房地合一稅2.0」、預售屋禁轉售等閉鎖期影響,整體供給量低,購屋者若非事後諸葛,難抓到真正低點進場。賴志昶提醒,未來除股市震盪、美國大選等因素,目前銀行限縮房貸的隱憂仍在,購屋者除看大環境外,不彷多注意個案環境與條件,並備妥充足銀彈,才能在危機入市,買到真正具優勢的好屋。

醫喊「新冠燒起來了」 他點出「替代藥品」有風險:官員別離第一線那麼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昨(25日)直呼,新冠燒起來了,然而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Molnupiravir)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有關近日新冠肺炎抗病毒用藥存量及使用議題,疾管署說明,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疾管署指出,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用藥之個案,包括重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mL/min)及透析患者丶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級)、因既有疾病之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既有疾病惡化風險者等,才考慮使用莫納皮拉韋。疾管署表示,截至6月22日國內COVID-19抗病毒藥物之庫存量,瑞德西韋10萬3523劑,倍拉維23萬759人份及莫納皮拉韋8562人份,為提升COVID-19抗病毒藥物可近性,目前除請衛生局依轄內醫療院所需求,適時調撥莫納皮拉韋外,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之調撥。疾管署強調,積極儲備各項COVID-19抗病毒藥物,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已啟動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預計7月4日抵台,並於7月5日配送至醫療院所,以銜接臨床使用需求。對此,蘇一峰砲轟,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國都開不出來,大家問之後才知道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臨床上有多少老人家染疫在吃慢性病的藥,拜託做決策的官員不要離第一線這麼遠好嗎?停藥如果中風或心肌梗塞,難道政府要負責任嗎?」

40歲男長新冠2年無法行走 家屬意外發現他「吐血暴斃」陳屍臥室
按世衛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發生的一些徵候,恐怕會長達1年以上甚至更久,按照各國統計,約有9大器官系統引發的10大以上的症狀,可能仍有病毒殘存、潛伏在人體某些角落,未料在泰國,一名男子近日被發現陳屍於自家房間內,嘴角還流血,據家屬表示,死者2年前感染新冠肺炎後,便罹患長新冠,導致他無法行走,懷疑死因與長新冠有關。泰國一名男子被發現陳屍於自家房間內,嘴角流血,懷疑死因與長新冠有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泰媒Thaiger 報導,這名來自北欖府的40歲男子,近日被家屬發現陳屍於臥室內,屍體呈現仰躺姿態,且嘴角還有血跡,疑似生前吐血,遺體則未有明顯外傷與受虐的情況。報導引述死者母親說法稱,死者因為感染「長新冠」長達2年,自從感染新冠肺炎後,後遺症導致他的一條腿無法正常行走,平時都待在家中,鮮少外出。她強調,兒子生前沒有任何病史,暴斃前一天還能在家中飲酒,當時她更開玩笑跟兒子表示,喝酒會讓身體不舒服。泰國一名男子被發現陳屍於自家房間內,嘴角流血,懷疑死因與長新冠有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衛福部官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長新冠定義是,最初感染COVID-19或SARS-CoV-2後持續或發展的體徵、症狀和狀況,體徵、症狀和狀況在感染初始階段後持續4週或更長時間。這有可能是涉及多個器官系統的,並且可能表現為反覆發作-緩解的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向病癒或惡化,甚至在感染後數月或數年也可能會發生嚴重危及生命的事件。 一般來說,長新冠後遺症最常見的症狀是:極度疲倦、呼吸急促、嗅覺喪失、肌肉疼痛等,由於這名男子死因依舊是謎,泰國警方初步調查現場並拍照存證後,已將死者遺體交由救援人員送往法醫研究所驗屍。泰國一名男子被發現陳屍於自家房間內,嘴角流血,懷疑死因與長新冠有關。(圖/翻攝自 X)